第一百二十一章 准备看戏(2 / 2)

司马光持着持芴,却只是静静的听着,直到太皇太后说完,他才平静的拜道:“奏知太皇太后,老臣上书,确实是针对都堂诏书!”

“正如老臣上书所言:致治之道,曰任官,曰信赏,曰必罚,为君之德,曰仁、曰明、曰武……”

“为君之德,用于内,致治之道,用于外。”

“所谓‘不知臣者,以臣进迂阔陈熟之言,知臣者,以臣识天下之本源也’!”

“只是如此而已!”司马光持芴再拜,平静的提出了他的请求:“故臣请两宫慈圣,收回前日诏书成命,重拟旨意,再行天下!”

他不说还好一说,太皇太后就气的快要翻白眼了。

因为太皇太后此刻手中,就拿着司马光当日上书誊录的副本。

司马光确实在上书前半部分这样说了。

可他随之就话锋一转,讲什么‘其人苟贤能,虽雠必用;其人苟庸碌,虽亲必弃’。

再配合后面的那些明君故事和处死外戚的故事食用。

这不就是在明晃晃的指责,高家、向家的人庸碌,都是废物,再亲近也要疏远、放弃吗?

现在却在她面前,自己说过的话,都不敢承认,还大放厥词,说什么要收回成命,还要让她重拟旨意!

你司马光是觉得老身不识字吗?

向太后看到太皇太后的神色,就知道事情不好了,连忙继续出来打圆场,问道:“本宫妇孺之人,实在不知,弊在何处?”

“还请司马公试言之……”

司马光持芴进奏,拜道:“既是求直言,又岂能限制?”

“若是如此,天下人,安敢直言?”

“臣愚钝,实在不知,何谓‘擅摇国政’,更不知何谓‘不合本分’,尤其不知道何谓‘逢迎流俗之人’……”

“倘如此,天下群贤噤声,朝廷上下恐怕就只有邪党小人的声音……”

“老臣直言,或有逆耳之处……”

“伏乞太皇太后、皇太后、皇帝陛下明察!”

两宫听着司马光的话。

互相看了看彼此,然后太皇太后就轻轻点头,示意向太后继续问。

她虽然依旧,对司马光很有意见。

但比起这个,司马光言及的事情,让她更关心。

司马光嘴里的邪党小人指的是谁?

太皇太后心里面清清楚楚。

王安石和他的党羽!

和王安石一比,司马光就算不得什么了。

毕竟,王安石可是在过去十几年里,一直让她非常不舒服的人,是这位太皇太后心里面真正的mt。

所以,让司马光去对王安石的新法下手,对这位太皇太后来说,差不多就相当于是看两只猛兽撕咬一样——谁赢了,她都开心!

向太后点点头,问道:“那依司马公之见,该当如何?”

司马光持芴说道:“以臣愚钝之见,自是当收回成命,再行诏书,去其诸般限制,使天下人畅所欲言!”

这才是现在的关键。

要打开言路,让那些对新法不满的人,将他们的不满表达出来。

同时,也是在警告那些地方监司——想清楚了!

现在是谁的天下!

司马光虽然很久没有实际的任职,但他知道,地方上的监司官们,是最会看风向的。

一旦前后两道不同的求直言诏书下达地方。

那些人就会知道要做什么。

如此,短时间内,有司将得到成千上万的对新法不满的上书。

这些文字足以淹没和摧毁新党的根基!

也足以震慑上下之人,逼迫他们做选择!

只是……

现在轮到向太后不乐意了。

“朝令夕改,恐非国家之福!”向太后说道。

士大夫家族出身的向太后,虽然也没有什么实际执政经验,但她知道,明发天下的诏书,要是短时间内以两种口吻下达。

地方官会不知所措。

而且,还会刺激投机者,赌朝廷的风向,挟持言路为己所用。

司马光平静的说道:“不然,求直言,并非法令,再者不过去掉其中限制而已……”

“这不算朝令夕改!”

两宫听着,互相看了看,太皇太后有些心动,向太后则依旧犹豫不定。

主要是她也不知道,这到底算不算朝令夕改。

想来想去,向太后就轻声问道:“官家觉得司马公所言如何?”

于是,殿中的司马光和帷幕里的太皇太后,都看向了一直安静坐着,沉默不语的赵煦。

赵煦轻声道:“朕不太懂……”

“可父皇曾叮嘱朕:为政者,当要让人说话!”

司马光露出胜利的笑容。

看向御座上的少主,更是满心欢喜。

然而……

少主却继续说道:“父皇还言:国家大事,当博采众人之意,广纳群臣之见……此祖宗所以设三省两府,尊崇元老之故……”

“太母、母后,不如将司马公所言,下都堂宰执,并请各位元老大臣共商……”

向太后眼睛亮了。

太皇太后也点了点头:“官家所言甚是!”

司马光则无奈的低下头去,只能持芴而拜:“圣明无过陛下!”

赵煦却已经搬起了板凳,甚至准备好了瓜子花生。

好戏,要开场了。

两宫很快就会亲眼看到,司马光在实际政务上的能力!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