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三十二章 公摊与房贷(2 / 2)

昔日恶臭的沟渠和下水道,也统统被清理干净,然后填埋了起来。

住在这里的混混地痞无赖们,也统统被赶走了。

高高的院墙被建立起来,奢侈的大门,如今十二时辰,都有着官府雇佣的门卫把守,据说以后出入都要有信物、铜牌。

这样就可以保证,在靖安坊内居住之人,非富即贵。

让自己的孩子,在成长过程中,远离那些地痞无赖,免得被带坏了!

同时,还能结识到那些过去花钱也未必能结识到的人脉!

所以,王旋已经做好了此地房价将是全汴京最高的打算。

甚至他已经愿意为此付出代价!

但,当他听到对方的报价时,却忍不住的张大了嘴巴。

因为,报价太良心了!

“所以,经开封府核算,工部与户部权衡,这‘汴京学府’宅邸价格暂定为每平尺三十贯!”

一平尺三十贯,就意味着一套宅子,也就是三万贯。

相比汴京新城,确实是高价。

但在这汴京旧城,却是很良心。

因为,汴京旧城里的宅邸,那种破破烂烂的房子,可能还没有一千平尺,价格就要一万贯了。

何况汴京学府这种官府开发建设的全新房子?

“这么便宜?”王旋都不敢相信了。

官府什么时候这么好说话了?

“员外不知道吗?”那官吏笑着道:“此汴京学府,可是当今天子,为了给两宫慈圣,筹措万寿圣宫之费,而发圣智所为……”

“当今天子圣德,已下诏命——汴京学府所得钱款,除用于奉两宫慈圣圣宫之外,余者尽皆拨与太学并开封府府学……”

“用于补贴贫寒士子,奖励师生,若还有剩余,就用来并兴建一所皇室书舍,以藏天下图书,只要是开封府府学、太学学生及在京官员,皆可免费借读!”

“这可是千古德政、仁政、善政!”

“自是须得让利于民,如此天子圣德方才圆满!”

这些说辞,贾种民早就教过了他们无数次。

自然是说的无比流利。

王旋听得一楞一楞。

理智告诉他,这不大可能,因为官府的嘴,骗人的鬼。

可现实却似乎说明,眼前之人,大概率没有说谎。

“员外还有问题吗?”那官吏问道。

王璇赶紧摇头。

“没有问题的话,就请员外拿着号牌,随某去认筹司那边……”

“员外的号牌是丙字四十、四十一、四十二对吧?”

“恩?”

“那稍等片刻,就可以摇号了……”

“甲字是五成的中签率……乙字是四成……丙字则是三成……”

“员外还是得做好,不能中签的准备。”

“明白!”王璇握着手里的铜牌点头。

他早已经做好了准备了。

所以才会一口气认筹三套。

就是多留一手,以防万一。

……

认筹司临时搭起来的棚子中。

孙赐被人领着,走入其中。

“孙店主!”贾种民抬眼看了看此人:“店主此番,一共中签了四套宅子……”

“可要全部认购?”他微笑着问道。

四套宅子,可是要一次性支出超过十二万贯的巨额现金。

这对任何人来说,都是一笔天文数字。

孙赐咽了咽口水。

他回头看了看身后的人,也听着如今还在靖安坊外,排着队打算入场认购的人群。

他的心开始颤抖。

他自然没有这么多现金——虽然他的訾产有数十万贯。

但现金却不可能有这么多。

不过……

孙赐在之前,已经听说过了。

‘汴京学府’接受所谓的‘首付’。

只要交一半的钱,剩下的一半,官府帮你垫着——只要以后慢慢还本偿息就可以了。

当然,你需要将自己的房子抵押给官府。

一旦不能按时还本偿息,就要罚息,超过半年未能偿还,官府就会抄没你的房子,卖掉后,官府拿回他的钱,剩下的钱才是你的。

最让孙赐心动的,还是这个利息。

据说,天子推恩,给与天下百姓一个大福利——年息一分!

真真是天恩浩荡!

要知道,如今大宋民间借贷利率,通常在三四成以上,而且还是利滚利,九出十三归的那种。

现在,天子推恩,给了所有买房子的一个大福利。

一分年息,史无前例的低息——青苗法当年,两分年息,都被人认为是让利于民。

所以,孙赐想了想,压低了声音,问道:“贾公事,某是否可以首付?”

“首付?”贾种民眉头一扬,立刻起身:“店主这边来……”

、“您是想用多少年偿还本息?”

“开封府目前有五年、十年、二十年、三十年不同的偿还契书……”

“您可以了解一下……”

说着,贾种民就开始招呼起了一个在棚户里的差吏。

“高敦厚,来与孙店主,详细解释一下不同房贷契书每月需要偿还的本息金额……”

虽然官家没有定下过贷款的KPI。

可是,贾种民是很想进步的。

而按照过去的传统,这种能给宫里面赚钱的事情,臣子们做得越好,就越会得到宫里面的欢心!

他贾种民能入当今法眼,不就是因为在扑买汴京堤岸司的堆垛场时,帮着宫里面比原本预计的多卖了三十万贯吗?

所以,贾种民对每一个愿意贷款买房的人,都很热情。

因为这些人在眼中,都属于是送政绩来的人!

在棚户里的那个差吏,听到招呼,立刻上前,对着孙赐拱手一礼:“孙店主,请与在下来……”

“在下好好的与店主解释一下……”

高敦厚,可不仅仅是街道司的差吏。

他还有着另外一个身份——皇城司探事司逻卒。

自然,他早早的就在宫里面培训过了。

培训他的人,不仅仅有那几位大貂铛,还有户部请来的老吏。

所以,相关政策和算法,他都已了然于胸。

当然了,这些都不重要。

重要的是,这个高敦厚有三个儿子。

最小的那个,名叫高俅,今年大约六岁左右。

(本章完)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