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六章 蓝江,人抬人,考察(2 / 2)

“啪!”

打开天台上的灯光,李安径直来到兵器架。

拿起平日练耐力的长枪,李安单手平举,扎了个马步的架势。

边练耐力,边总结先前和吴师傅的交手。

坚持了接近一个钟的时间,换了身短衫的周升才来到天台。

周升活动了一下拳脚,忽然一拍脑袋,开口问道:

“对了阿安,都忘记问你报档生意怎么样了?”

李安右手握着长枪,头也没回。

“生意挺不错的,所以又弄了两个档口,这两天就可以开业了。”

“又开两家。”

周升惊讶的看了他一眼,随即笑道:“忙的过来?”

“当然是请人喽,什么都自己干,就是累死也挣不了几个钱的。”

“.那倒也是。”周升点头:“有什么需要的可以找我。”

“肯定会。”

李安回道。

等生意稳定,后面肯定会扩张到九龙这边。

有个差佬帮忙,生意绝对好做的多,更别说是个探长了。

周升哈哈一笑。

“咱们好久没搭手了,今天试试。”

“好啊。”

李安一口答应,把长枪放回兵器架。

翌日!

当李安来到三角码头时,昨天找的那五个伙计早早的就来到报档。

和这些伙计打过招呼。

李安特意去了一趟码头。

现在时间还早,码头还未开工。

除了稀稀疏疏几个正在吃早餐的工人,码头很安静。

原本在凉棚旁练拳脚的三江水一看到他,收起拳脚,拿过搭在一旁的汗巾,擦了把汗水。

“你不忙着报档的事,来码头干嘛。”

“没什么,过来转转。”李安打了个哈哈。

“是吗?”三江水呵呵一笑:“你不会是担心联公乐的人来报复吧。”

被对方看出心思,李安也不否认,只是回应:“留个心眼也是好的。”

三江水来到凉棚坐下。

“黑心华,你让他来我这闹事,他也不敢的。”

爱屋及乌,对于丫丫,他是当成自己闺女的。

所以,昨天的事,让他很生气。

当然,能在码头混迹这么多年,他也不是傻子。

联公乐。

听起来名头够大。

但对这些抢个地盘都要花钱找人凑数的社团,他本人是真看不上眼。

三江水现在手下养着三百多个苦力,他清楚,要是让这些苦力工人去争地盘,苦力们不一定肯去。

但要是联公乐的人来闹事,那就是砸他们的饭碗,都不用他招呼,这些苦力都敢拿刀斩人。

没了他,这些苦力工人哪里去找他这样不抽水的工头。

毕竟,现在码头上那些有社团背景的工头,哪个不是抽二三成的水,遇到黑心点的,忙活一天被抽五成的都有。

不做?可以啊,大把的人干。

……

李安见三江水心里有数,也就不再多说。

两人坐在凉棚内,边喝茶,边有一搭没一搭的闲聊。

直到码头准备开工,李安起身:“师兄,你忙,我就先走了。”

三江水点头。

两人离开凉棚,三江水要开始忙着码头上的事,李安则是离开码头便径直往南北行而去。

如今虽说牌照还没下来。

但档口已经搞定,那当然要趁热打铁,先把摊子支起来。

木头木板什么的码头有现成的,但单车,防水雨棚和一些杂七杂八的东西还是要买回来的。

再次来到南北行,李安没有急着去买东西。

而是沿着街道打量起来。

虽说现在才八点不到,但作为最大的华商转口贸易行,街道上早已人潮涌动,两旁商贩的叫卖声彼此起伏。

略过两旁让人应接不暇的商铺,李安走走停停,终于停下了脚步。

望着不远处处于拐角的报档,想了一下,他还是走了过去。

此时,报摊前正围着不少顾客。

“老板,来份时报,还有一份小报。”

“四毛钱。”

摊主是一个地中海发型,戴着黑框眼镜的中年人,说话带着明显的潮汕口音。

他动作麻利的从报摊拿过报纸递给客人,随手接过客人递过来的硬币,丢在钱盒,继续看向下一位客人。

“来份德臣报。”

报摊上,各类时报,小报,书刊,露出醒目的标题,整齐叠放成五排。

逼仄的报档里面,还有两名年轻人,一人帮着卖报,一人正在整理报纸和书刊。

轮到李安时,他随意拿了份时报,递了两毛钱给那名年轻人。

走到一边,距离报档不远的地方停下。

他扮作无事的样子,看起了报纸,眼角余光则偶尔打量着报档的销售情况。

磨磨蹭蹭的花了半个小时,看完报纸的李安对报档的销售情况也有所了解。

尽管没卖汽水、香烟之类的杂货。

但仅仅半个小时的时间,据李安观察报档就卖了上百份出头的报纸及小报。

考虑到早晨报纸的销售相对较好,大概估算下来,这一个报档一天也能卖上千份报纸。

而且,李安也发现,相比于码头的报纸销售情况,南北行的德臣报、孖剌报这类英文商业报纸的销量更好。

对于这种相差极大的销售情况,李安思索了一会。

不过,当看到报摊前那些着装笔挺等着买报的顾客,他忽然有点明白了。

码头上的顾客大多是船员,大家感兴趣是那些有噱头的新闻。

而南北行大多是商人、银行保险业务人员、采购,双方的群体不一样,相对于时事新闻,这些人更愿意看的是商业报。

特别是英文版的商业报。

毕竟,这年头很多商业信息可以从英文报中获取。

离开这家拐角的报档,李安继续往前走。

他今天除了买东西,另有目的。

未雨绸缪!

三角码头原本就有四个报档,还有不少报童,再加上他开的三个报档,已是极限,再开也只能和码头原先的摊主恶意竞争。

意义并不大。

现在不用在码头做事,李安自然要趁着空闲,提前考察其它的档口。

而人流量极大的南北行,就是一个不错的位置。

花了将近三个小时的时间,走走停停逛完了整个南北行。

李安终于停下脚步,舒了口气,做到了心里有数。

现在临近中午,考察的目的也已经达到,李安也就不再耽搁,转身直奔之前买单车的同昌车行而去。

(本章完)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