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四章 钱钱钱(2 / 2)

听到那些诉苦声的阿梨皱了一下眉毛,接着开口说:“我一直在北方,有好几年没有回寨子,而且我不是经济规划的学生,更没有实践经验。

因此你们问我寨子该怎么发展,我是无法确定自己的想法是否正确,所以说不定脱离实际,我想要问一下:你们有没有发展家乡的主意,现在提出来正好可以探讨一下。”

还真的有些想法,寨民们就说出自己的想法:想要发展旅游业,觉得寨子里有山有水,还有着很多美丽的风光,要是宣传一下的话,会有游客来玩。

?????旅游业?阿梨听后之后内心并不怎么赞同主打这方面的业务,因为主打发展旅游业制约太多,去寨子的交通不怎么方便,就没有直达的火车经过,离着飞机场也很远,需要转车。

交通上的成本不低,这意味组团去的情况很少,太不方便了,如果附近有什么其他旅游景点,来个一路游的话也行,但阿梨问了一下寨民,却发现并没有。

因此寨子里的游客只能是那种自驾旅游的人,虽然会有的,但不会多,因为寨子不出名,而且并不是独一无二的风景,这附近的风景都不算差,人家为什么非要到寨子里去?

虽然有这种煞风景的想法,但阿梨知道自己绝对不能直愣愣地说:“绝对不行,寨子里就是宣传了也不会有太多的游客。”

这不是说寨子不好吗?作为寨民委实不愿意听,这就如同有人到自己家玩,结果一进门就说你们家怎么这么破烂,是个人都不愿意听这种话,即使是真话。

阿梨想了一下后决定还是要说清楚其中的困难,就问他们:“想要发展旅游业是好事,但寨子里有什么特别吸引游客的地方?游客想要去玩,只靠风景好?可咱们家乡附近的风景都有些相似,为什么游客一定要到寨子里玩?”

被这句话问的是有些发懵的寨民们一下子沉默了,因为阿梨的话并不虚假,就在县里有好几个寨子都有着很像的风景,也就是熟悉的人能够分清楚。

等了一会阿梨才说:“想要在旅游业有着一席之地,一般要有着独有的标记,一提起来就让人知道,比如说某地有着独有的历史氛围,在历史上鼎鼎有名的都城,曾经是六朝古都。”

“寨子里有这种标记吗?”寨民们相互对视一眼,过后纷纷摇头,当然没有,就是一小寨子,甚至在历史书上就根本没有出现过,也没有什么名人出现过。

其实满打满算这寨子也就成立了一百年多点,哪有什么辉煌的历史?

那么阿梨又问:“那么寨子里有什么拳头产品?并不一定是全国独一份,但一定很难做,有着足够的技艺,很难被外人仿制,比如说某地的琉璃技术,再比如说某地的丝织品。”

寨子里的人再一次被打懵了,拳头产品?什么叫拳头产品?好像寨子里就根本没有拳头产品,在全国没有什么名气。

就算是寨子的女人有绣品还算是不错,但也做不到大量供应,如果想要走单件绣品,又到不了那种高级绣娘的水准。

寨民们才发现之前的想法有多么难以实现,所有的设想看上去很好,但设想和现实之间的差距很大,有可能努力了半天什么都没有得到。

这一刻的他们沉默下来,因为不知道该怎么做,寨子到底该怎么走什么样的路。他们不求成为大富大贵的人,只求衣食无忧,想要骨肉团圆,却发现很难很难。

跟着阿梨还告诉他们,“如果寨子里的事情做不到不可取代的话,就算是打开了知名度,只怕附近的人会蜂拥而上开始模仿寨子,游客会被大量分流。”

啊!还有这种情况?但聪明的寨民静下心后就会发现阿梨说的没有错,国人最爱的是模仿,一个成功了,就有好多个模仿的,有时候所谓的仿品都能够逼死原创!

也就是说花了钱,以为可以让寨子的名声更上一层楼,却很快发现被邻居们截胡,可花出去的宣传费回不来本,难道还能带着人去把仿着寨子的地方统统踏平?

想想也知道绝对不可能,第一没有那么人力,第二敢这么做,就等着寨子里的儿郎们被抓,哎!他们还是太过想当然了。

阿梨等了一会,才在电话里说:“其实搞旅游的想法没有错,但寨子里的人如果以为只靠风景就可以吃饭的话太过简单。

如果我是一个游客的话,不单单要看风景,还要看各方面的软硬件,比如说寨子里是否有可以居住的民居?有没有极具特色的本地食物?还有寨子里的人态度如何。

这都是需要打算发展旅游业需要注意的事情,要知道风景什么其实看来看去都差不多,那么就要从别的地方下手,给游客深刻的印象,比如说寨子里的特色美食。

旅游业想要做好,需要花费不少的时间和力气,甚至有可能在很长一段时间无法得到回报,还要保证卫生和安全,你们想好了吗?”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