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零二章 《永乐大典》....现世!!!(下)(2 / 2)

它其实同样被检测过具体数值,不过当这接近七米的高度落在地面后,观感上还是有点唬人的。

在看到这间后殿的瞬间。

翁同、童怀军以及其他几位考古学家立马一拎包,脱离众人,飞快的朝后殿小跑而去。

他们的动作之快犹如看到了群友分享神秘连接、迫不及待打开迅雷软件的老色皮,完全忽略了周围其他人的存在。

看着一溜烟儿就只剩影子的翁同等人,姜成谷嘴角抽动了两下,解释道:

「搞考古的就这样,还请大家多担待些哈。」

「毕竟这可是六十多年来第一个被挖掘出来的古代皇帝陵寝,里头还装着皇帝的棺木,翁教授他们可能就有点忍不住了」

潘院士朝姜成谷笑了笑,主动安慰道:

「可以理解,可以理解,姜处长不瞒你说,我们搞科研的也经常做这种事情。」

「有时候听说哪个团队搞出了什么成果,如果复现的条件不算很复杂,我们多半都会放下手头的闲暇之事去做实验。,

听闻此言。

一旁的陆朝阳徐云等人也点了点头。

潘院士的这番话还真不是为了给姜成谷台阶下,而是确实可以理解翁同他们的心情。

例如之前dias宣称实现了常温超导,国内外立刻就有团队在几个小时后就展开了复现实验。

比如物理所的程金光团队,当时有成员还在打游戏呢,就被紧急喊去了实验室。所以2023年3月9号晚上8点左右艾欧尼亚大乱斗遇到个赵信掉线的朋友别急着骂人,你的队友是真的干大事去了……

顺带一提。

截止到目前。

国内已经有闻海虎教授团队、程金光研究员团队、物理所靳常青研究员团队三个团队证伪了dias的实验结果。

当然了。

人家dias也是打了预防针的,说氮的掺杂必须控制得非常精细。

另外正常情况下lu元素与h元素结合成luh3一般需要650以上的高温,dias却在65下成功制备了lu-h-n并且拒绝公开原理,说不定就是湿婆神显灵了呢。

俗话说得好,心诚则灵嘛,咳咳

好了。

视线再回归现实。

随后姜成谷带着一行人走了一小段路,很快来到了后殿所在的区域附近。

此时此刻。

翁同正带着童怀军一起站在后殿旁边,手上拿着个像电蚊拍似的道具,不停的对着后殿的外壳挥来挥去。

徐云见状在他们身边数米的位置上停下脚步,略显好奇的问道:

「翁伯伯,您这是在……」

翁同转头看了他一眼,用手指着自己腰间的一块数显屏解释道:

「这是气密检测装置,边上一圈都是高敏度的感应器,可以检测双面的空气流通量。」

「如果哪个区域的流通数字高于0.07p.也就是常态迎风面的数值,就说明那儿存在空隙。」

「如此一来,我们就必须要及时把空气缝隙给填补上去。」

「原来是这么回事…

徐云这才若有所思的点了点头,随后看了眼周围一圈,又问道:

「那么翁伯伯,后殿什么时候才会打开?」

虽然目前帝棺里的嘉靖遗体大概率已经变成了枯骨,但棺木中的‘仙丹,‘帝冠,以及嘉靖的羽衣都是非常珍贵的文物。

如果不开永陵那还好说。

可眼下既然永陵已开、后殿已经被搬运到了地面,这些东西就肯定得取出来了。「开殿么..」

翁同闻言停下了手中动作,拍了拍后殿的侧壁,对徐云说道:

「虽然后殿里头的文物不算多,但考虑到咱们现在的露天条件最少也要等铜殿挖上来以后再开吧。」

「毕竟外部的压力很大,一旦出现文物破损,估计很多一直没出声的喷子就要冒头了。」

「况且咱们要做的确实是保护性挖掘,开嘉靖的坟就有点对不住人家了,人家的尸骨无论如何总得保护好吧?」

徐云想了想,似乎是这个道理。

由于专业壁垒的缘故,他个人并不太清楚文物防腐的相关流程。

但根据他之前看到的不少信息,很多文物在出土后氧化的速度普遍非常迅速虽然不至于眨个眼就化作飞灰,但基本上都在1-3分钟内就会出现严重的外形问题。

因此如何保证帝棺、帝棺内部的‘仙丹,、帝冠乃至嘉靖和四位皇后的遗体不会破坏,这些都是需要谨慎讨论的环节。

或许在过去的这段时间里翁同他们已经讨论好了具体方案,但多半看起来都不是露天情况下就能搞定的低技术行为。

想通了这些。

徐云便乖巧的收声,在一旁看起了翁同等人的检测。

也不知道是不是运气使然。

嘉靖棺木所在的后殿并没有出现结构上的问题,墓室内部的大理石贴合的非常紧密,比之前的定陵甚至都要好上许多。

对此有工程师认为这和后殿的拱形结构有一定关系,毕竟拱形结构是知名的压弯构件,结构相当稳定。

在积水没有完全封顶的时候,整座后殿其实就相当于拱桥的桥底。

所以后殿没出现结构破损倒也不难理解。

过了一个小时左右。

后殿的泥土层完全清理完毕,

整座建筑在工作人员的协作下,被用另一种气密性较强的发泡硅胶材料给封上了口。

做完这些。

徐云便再次跟着翁同等人返回了基坑底部。

记忆力好的同学应该记得。

在之前挖掘后殿的过程中,后面的左、右、后三面都是直接被挖掘到底部的。因此当后殿被起重机吊起来后。

基坑无需再拓展空间,挖掘机便可以直接落位在左、右、后三个面的空地上,开始向下挖掘。

加之青铜殿的底面积只有六十多平米,和一间高中教室差不多大,因此整个挖掘进度还是很快的。

短短两个小时不到。

挖掘机的挖斗便顺利挖到了铜殿的上方半米处。

到了这一步。

接下来的事情也就很简单了。

张子昂等人进行了一轮与后殿完全一样的复刻——先是对四个侧面进行机挖,铜殿上方则进行人工挖掘。

虽然精力上已经有些疲乏,但徐云还是坚持着做起了人工队的一员。

毕竟人生

就是要有仪式感嘛。

比起后殿的土层,铜殿所在区域的土壤明显更潮湿一些,至于是九殿地宫渗进来的还是地下水导致的就不得而知了。

「嘿咻!」

徐云撸着袖子往下挖了大概十多分钟,铁锹忽然铲到了某个硬物,并且在接触面上响起了一道沉闷的金属声。

徐云见状顿时一震,飞快的扒拉了几下土。

片刻过后。

一块埋藏在土层之内的金属面出现在了他面前。

由于土壤潮湿的缘故。

金属面外表覆盖着一片厚厚的绿色锈斑,一股被岁月尘封的古老气息顿时扑面而来。

虽然徐云不是化学专业的高材生,但他一眼就认出了锈斑的身份:

碱式碳酸铜。

这玩意儿是铜在潮湿环境下的标准生成物,常见于潮湿土壤中的青铜器表面以及《遮天》的同人文中。

铜绿的处理方式其实非常简单,只要在食用醋里泡上一天,然后用刷子把它刷干净就行了。

当然了。

看到这里,可能会有同学有疑问:

不对啊,不是说武当山的铜殿也是纯铜的么,为什么数百年过去它没生锈呢?原因很简单。

武当山铜殿的内部是由铜所铸造,但在外部却附上了鎏金。

古代的鎏金就是黄金和水银混合而成,然后经过烘热,让水银蒸发掉,黄金就能吸附在上面不易脱落。

因此几百年过去。

武当山铜殿表面一点锈迹都没有,只是铜像颜色变成了紫铜色,所以也叫紫铜像。

视线回归现实。

虽然徐云很想现在就把铜绿给除掉,但他多少还保持着基本的理智。

眼下的情况与之前的后殿一样,铜殿并不适合在基坑中处理——毕竟铜殿内部的东西可是更重要呢。

因此他只能将注意力拉回现实,继续人工清理起了沙土。

一个小时后。

铜殿几个面的沙石全部清理完毕,样貌也完全呈现在了众人面前:

这是一个7x7x3左右的大铜盒子,外部布满了对密集恐惧症患者很不友好的铜绿,看起来莫名有些渗人。

不过张子昂对此却并不在意。

他很是淡定的复刻了一次之前的操作,让zat18000h起重机再次将铜殿吊

到了地面上。

比起体积更大的后殿,铜殿在操作难度上就要小很多了。

同样是几分钟不到,它便被起重机安稳的放到了地面上的区域。

徐云全程关注着整个行动,但令他有些惊讶的是

在铜殿落地后。

他并没有收到有关《永乐大典》任务完成的通知。

莫非...

光环所指的《永乐大典》‘现世,并不是指书籍出土。

而是…

书籍要完整的被从铜殿中取出来?

注:

说一件很离谱的事情,我这几天查了很多起重机相关的数据——尤其是报

价,然后昨天就接到了个电话,问我要不要买起重机

明天开始爆更。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