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四章 剑腹(1 / 2)

食仙主 鹦鹉咬舌 280 字 2个月前

第362章剑腹

堂中霎时一静,管千颜孔兰庭一时都没有说话,只张景弼定定看着地面,似乎全然不懂这话语背后的意思:“崆峒弟子以十年为一代,在十到二十岁之间诸峰弟子便并列相比,较艺之事时时而有,处于其间的弟子中的第一,便是当代剑首。”

“二十以后,便散往诸堂理事,江以通今年二十四岁,正是上代第一,因而得以往莲心阁执事;席天机今年二十,在江以通离位一年后的铁松论剑上,他得为本代第一,至今已有三年。”

张景弼看向裴液:“他二人俱是萧庭树的弟子。从我记事起,元武峰就一直是萧庭树一人总揽,在莲心阁的席位也是其人出席。我母亲说,那是从纪师叔祖避世隐居后开始的如今后辈的崆峒弟子确实已不认得他了。”

“江、席二人勾结欢死楼至少已经七年,两代弟子参与其中,萧庭树关碍甚大。”裴液轻声道,“此事应当禀报崆峒知晓。”

他看向前面持剑而立的执法堂诸人:“劳谁再赴往莲心阁一趟?告知诸人需以警惕萧庭树为要。”

“.”

然而几人俱都沉默,甚至有些面面相觑。

前面是一面天幕般的绝壁。

“是也。”萧庭树于其身旁停下步子,其人鬓发萧拓,黑衣微旧,一柄长剑随意系在腰间,身上再无其他物件,“这就是敝门剑腹山的基座——【唤剑章】。”

整面绝壁,也只在石台上开了一条向里而通的路。

而就这一路看下来的痕迹而言,明绮天也完全没有感知到纪长云的剑道“气味”,这座崆峒最着意铸造的剑界,反而与它最坚实的梁柱没有丝毫关系。

山心就在两边交界之处,一座巨大的圆形石台铸在那里,这半边仅露出半圆,另一半仿佛埋入其中。

“如人饮水,冷暖自知。”男人道,“【剑腹山】确实费诸心力,也颇有巧妙之处,但于崆峒之所益.其实仅在提拔几个弟子。”

明绮天望着眼前天幕般的绝壁,即便已来到这里,她看到的似乎仍然只是表面。

明绮天走上去,脚下这座巨大的石台打磨平滑,上面同样篆刻了一個小型的【唤剑章】阵式,小圆中的图案正是崆峒剑符。

裴液径直道:“也以萧庭树为首?”

“挂天帘”从最高峻的元武峰高崖坠下,流往“莲心”,于渐中心处开始蜿蜒环绕,并且繁复地散乱开来,最后汇聚起来,整个环过这座高深渺茫的奇异之山。

——“善。”

一剑轻起,正是崆峒最基本的《三楼剑》,此时在女子手中像是仙人所传。

“元武是诸峰之首,萧师伯是师叔祖关门弟子,又是掌门师弟,崆峒这些年来”管千颜低了下头,“其实就是萧师伯在执掌。”——

崆峒绵延百里,其中诸峰遥隔,联系松散,早已不是新鲜事。

“.”

“真是天工。”女子认真点了点头。

实际上,在论剑台斗过那一招之后,这位老人就已径直离去。相邀之语仿佛只是代表崆峒的场面话,女子实际去不去剑腹山,老人丝毫不关心。

下面仍有暗润的溪水流了进来,视野所碍不能得见全貌,但蜿蜒曲折之处,仍可见曲笔勾画过的精妙繁复。

山腹果然半空,其高其深不知凡几,犹如神话中巨兽的腹中,几人行走于高高架起的狭长石桥上,就如行走在它的脊骨。

言谈之中,一行人再度经过了两道“庭门”,抵达了这座高山的心部。

从石台而起,漫延过整个剑腹山,而后沿溯长溪以里为单位的辽阔山水,被这一剑轻轻点亮。

“不胜心向往之。”

“是诸多的崆峒弟子铸就了这座剑腹山,所以说它是崆剑门的凝华,倒也不为过。”萧庭树遥望轻叹,转头微笑道,“上回剑主去得匆忙,好在今日得续前约。”

其实居于女子之位,很多微妙几乎就摆在眼前——铁松论剑之后,是纪长云在众人面前含笑邀请了这位剑主前往剑腹之山,但当真的来到这里,却从一开始就没见老人的身影。

“进入山里,就是【唤剑章】中‘剑’的部分了。”管树棠是几人中唯一一位女子,此时和声解释道。

“一入此山,便觉剑感环绕。”明绮天抬头环顾四周,“但好像并非来自于这座山中?”

只是当作为崆峒剑门近二十年来深心投入的成就时,“剑腹”二字就有了另一种指向。

“以玄气勾连石台,而后于其上演剑,便是真正的‘腹中问剑’了。”萧庭树道,“【唤剑章】会勾连它能覆盖到的所有崆峒之剑,万剑齐鸣,‘崆峒剑’便在不言之中了。”

她就此停剑,没有真去感悟其中珍贵的妙理。

此山几乎是“山”字的描摹,一高两矮并列一处,但因高者峻直、矮者低平,也就像一剑形,兼以内中半空,因而得名。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