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2章 国恩寺说禅(3)(2 / 2)

落难情缘 洪门十一少 9328 字 6个月前

六祖惠能通过自悟认为,通过“顿悟”就可以成佛,人的心中自有佛的存在,人自己的佛才是真的佛,而所谓成佛实际就是“明心见性”,所以中国禅强调自性是佛。

禅宗开创了通过禅修,直指人心、见性成佛的直觉思维方式,或者可以说是一种直觉的辩证法。

六祖惠能又指出:其中,主要有菩提达摩的直觉真性说;道信、弘忍东山法门的“念心”、“守心”直觉方式;神秀的佛尘看净说和我的顿见本性说等。

六祖惠能以众生本性为般若直觉的直接对象,“不立文字,直指人心”讲述他“顿见本性”的直觉思维特点。

六祖惠能明确地把“本性即佛”作为“顿悟成佛”的理论出发点。他说:“本性是佛性,离性无别佛”,“当知愚人智人,佛性本无差别,只缘迷悟不同,所以有智有愚。”

佛性说的特点在于把佛性看作人的唯一特性,把成佛的途径通过“内求于心”,转移到对自己“本性”的觉悟上来。而自身修行的悟性、灵感是最好的体现。

我主张的佛性说的中心思想是“见性成佛”、或“即心即佛”的佛性论,“顿悟见性”的修行观。所谓“唯传见性法,出世破邪宗”。性,指众生本具之成佛可能性。即“菩提自性,本来清净,但用此心,直了成佛”及“人虽有南北,佛性本无南北”。这一思想与《涅槃经》“一切众生皆有佛性”之说一脉相承。

六祖惠能又说:“心地但无不善,西方去此不遥;若怀不善之心,念佛往生难到。”慧能反对离开世间空谈佛法,主张“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离世觅菩提,恰如求兔角”。

“若欲修行,在家亦得,不由在寺。在家能行,如东方人心善;在寺不修,如西方人心恶”。六祖惠能语破天惊。

六祖惠能侃侃而谈:计较人与我的利害就出来须弥山,产生邪恶之心念就是海水滔滔,有烦恼就是波浪汹涌,有毒害之心意就是恶龙伤身,满心虚妄之见就出来鬼神作祟,追逐红尘名利就有鱼鳖横行,贪婪嗔怒就是地狱,愚昧痴迷就是畜生。

乡亲们、善知识们,经常实行十善,天堂就到眼前;

去除人与我的利害计较,须弥山就立刻倒塌;

去掉了邪恶之心念,滔滔海水就立刻干枯;

烦恼没有了,波浪就止息了;

毒害之心意忘却了,作怪的鱼鳖蛟龙也就绝迹了。

从自己的心地上觉悟佛性接近如来,就会放射出本性的智慧大光明。

“乡亲们、各位善知识,现在是互动时间,大家有什么不明白或想问的,都可以提出来。”

六祖惠能话音刚落,殿堂下有一个人站起身举手,看向殿堂上着盘腿端坐的六祖惠能,开口说道:“阿……”他刚想说“能”,马上收住了口。

他意识到昔日这个打柴仔,如今是赫赫有名的禅宗六祖,于是,便改口说:“六祖惠能大师,我是村里的黄天雷二叔,首先,我为我们夏卢村出了个你这样一个大人物而深感自豪,更为你能回家乡宣讲佛法,度化我们去除恶念而感到万幸!”

六祖惠能大师听他一说到黄天雷,立刻想起他就是村里那个欺善怕恶的财主来。

六祖惠能礼貌地说:“原来是黄天雷二叔,您老有什么要问的呢?”

黄天雷说,“上午听你说到修行问题,你说在家修行也行,不一定非要出家到寺庙里来。老夫不是很明白,想提出来请大师开示。”

六祖惠能解答道:“如果真要修行,在家修行也行,不一定非要出家到寺庙里来。在家里能修行,就像东方人心地向善;在寺庙里不修行,就像西方人心地险恶。只要心地洁净了,就已经达到了自己本性中的西方净土。”

黄天雷又问:“在家里怎样修行呢?希望阿能大师再给予教导。”

六祖惠能说:“我给你念一首《无相颂》的偈语,看看你的悟性吧。”

“好呀!”黄天雷虏诚地说。

六祖惠能双手合十,吟诵道:

心平何劳持戒,

行直何用修禅。

恩则孝养父母,

义则上下相怜。

让则尊卑和睦,

忍则众恶无喧。

若能钻木取火,

淤泥定生红莲。

苦口的是良药,

逆耳必是忠言。

改过必生智慧,

护短心内非贤。

日用常行饶益,

成道非由施钱。

菩提只向心觅,

何劳向外求玄。

听说依此修行,

天堂只在目前。

六祖惠能念完《无相颂》后,看向殿堂下的黄天雷,又说,只要根据这里面说的修行,就像和佛祖在一起一样。

如果不照此修行,即使剃了头发出了家,对于佛道又有什么益处呢!

六祖惠能答完黄天雷的提问后,见在座的人不再提问,只想听他说法,于是,便说道:“我今天说禅的中心思想是‘见性成佛’、或‘即心即佛’的佛性论,‘顿悟见性’的修行观。所谓‘唯传见性法’,出世破邪宗。”

“顿悟见性”的性,在这里指众生本具之成佛可能性。即“菩提自性,本来清净,但用此心,直了成佛”及“人虽有南北,佛性本无南北”。这一思想与《涅槃经》“一切众生悉有佛性”之说一脉相承。

我是主张唯心净土思想的。认为“东方人造罪念佛求生西方,西方人造罪念佛求生何国?凡愚不了自性,不识身中净土,愿东愿西,悟人在处一般”。

“心地但无不善,西方去此不遥;若怀不善之心,念佛往生难到。”我反对离开世间空谈佛法,主张“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离世觅菩提,恰如求兔角”。

我认为:“若欲修行,在家亦得,不由在寺。在家能行,如东方人心善;在寺不修,如西方人心恶”。

世人自己的色身(指人的肉体,佛教认为是由地、水、火、风四种要素)组成。

(色法)就是一座有门的城池,眼、耳、鼻、舌也是门,这是外边的五个门,里边还有一个门,就是意。

心是土地,本性是国王,国王居住在心的土地上,本性在国王就在,本性离去国王也就没有了。

本性在,身体和精神就存在,本性离去了,身体和精神也就毁坏了。

佛就在本性里产生,不要向身体外面去追求。

自己的本性迷惑,那你就是俗人,自己的本性觉悟,那你就是佛,慈悲为怀你就是观音菩萨,乐善好施那你就是大势至菩萨,心灵纯净你就是释迦牟尼佛,公平正直你就是阿弥陀佛。

计较人与我的利害就出来须弥山;

产生邪恶之心念就是海水滔滔;

有烦恼就是波浪汹涌;有毒害之心意就是恶龙伤身;满心虚妄之见就出来鬼神作祟;追逐红尘名利就有鱼鳖横行;贪婪嗔怒就是地狱;

愚昧痴迷就是畜生。

乡亲们、善知识们:经常实行十善,天堂就到眼前;

去除人与我的利害计较,须弥山就立刻倒塌;

去掉了邪恶之心念,滔滔海水就立刻干枯;

烦恼没有了,波浪就止息了;

毒害之心意忘却了,作怪的鱼鳖蛟龙也就绝迹了。

从自己的心地上觉悟佛性接近如来,就会放射出本性的智慧大光明。

这种光明对外照得六门清净,把六欲诸天都破除了。自己的本性被光明向内照耀,贪、嗔、痴三毒也就立刻被去除了,入地狱的罪孽也在瞬间被消灭了。

达到这样内和外都光明透彻的境界,和西方净土毫无差别。如果不这样修行,又怎么能到达西方极乐世界呢?

在这里,我想重复说一说,佛陀谈经三百余年,说法四十九年,三藏十二部经典浩瀚无涯,可是,这些无数的文字般若,与禅宗的起源并没有直接的关系。

你们或许会问,为什么会与佛陀没有直接的关系呢?

且听我说:相传有一天,佛陀在灵鹜山上,登座拈起一朵花展示大众,当时众人都不明所以,只有大迦叶微笑了一下,佛陀当时就说:“吾有正法眼藏,涅盘妙心,实相无相,微妙法门,付嘱摩诃迦叶。”佛陀于是将法门付嘱大迦叶,禅宗就这样开始传承下来。

佛祖释迦出生在西天的昆迦罗瓦滋,他常在灵鹫山说佛法。他常说的“天上天下,唯我独尊”这句话成了我佛的教条。“唯我”,不是妄自尊大的“小我”,而是“大我”,是为众生服务的佛心。我们用右手指天,左手指地,是表示苍天之高,大地之厚,是无穷的,任何人都可以分享到佛的生命之光。

可是禅宗在印度逐渐没了市场。印度禅第二十八祖菩提达摩只身逃离,坐上商船漂泊到广州。辗转来到中岳嵩山。

神光(慧可),河南人,少年精通世学,壮年在龙门香山出家,后入嵩山少林寺,拜谒达摩,要求开示,并请为入室弟子,达摩不准许,神光遂在门外伫候。时值风雪漫天,过了很久,雪深及腰。达摩见他确实真诚求法,允许入内。并问他:“汝究竟来此所求何事?”

神光答道:“弟子心未安,乞师安心。”

达摩喝道:“将心拿来,吾为汝安!”

神光愕然地说:“觅心了不可得!”

达摩这时居然说道:“吾与汝安心竟!”

神光慧可豁然大悟。烦恼本空,罪业无体,识心寂灭,无妄想动念处,是即正觉,就是佛道。若能会心,佛性当下开显。

我们一般称达摩为中国禅宗始祖,而慧可就是二祖。

后来慧可传三祖僧璨,僧璨传四祖道信,道信传五祖弘忍。

神秀博通三藏,为五祖弘忍座下的大弟子,讲经说法,教化四方,当时的人,莫不以其为五祖的传人。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