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9章 滩涂长海苔(2 / 2)

落难情缘 洪门十一少 6073 字 6个月前

他将树上所有松针全部采了下来,都装进了他的布袋里,向山下走去。

夕阳已经坠落西山,大地一片苍茫,唯有远处的大海涛声依旧,犹如一个孤苦的魂灵,向弥漫的夜色倾诉着什么。

布袋和尚扛着他的布袋,悄然来到海边,撩起海青(僧人穿的长衫),一步步走入松软的泥水里。他打开布袋,一边往海涂上撒松针,一边念起了那个曾经在撒黄沙时用过的神奇的慈氏咒语……

第二天一大早,那些来海边挖小蛤、捉小蟹、摸滩涂鱼的赶小海的人们,突然大吃一惊!因为他们看到,原来的滩涂上,一夜之间长满了青苔。它们或者随着潮流漂浮,或者植根在海床上,放眼望去,整个滩涂一片油光光的绿色。

人们只知道淡水里生长颜色青青的地衣,何曾见海洋里面长出过青苔?这是什么变故?他们不知如何是好,甚至连小海也不敢赶了。

这时,布袋和尚出现了。

他脱掉草鞋,扑通、扑通趟着海水,兴高采烈在海涂上采那些地衣植物。看他那手舞足蹈、喜形于色的样子,好像是捡到了什么宝贝似的!

人们不禁好奇地喊叫道:“布袋师父,那是什么东西?你采那些青衣干什么?”

布袋和尚双手忙个不停,像是无暇回答人们一样,直到人家再三询问,他才说道:“这不是你们常见的淡水青衣,而是珍贵的海苔。”

“这些海苔看着毫不起眼,有什么可珍贵的?”布袋和尚总算直起了腰,手里举着一把海苔,“地上的香菇,海里的臺菜,都是人间难得的美味佳肴。把它洗净,或者做汤,或者用开水烫过之后凉拌,味道鲜美极了!”

有人不大相信,说:“这海苔与青衣没啥区别,嚼起来一定没滋没味。”

这时,布袋和尚已经采了一大把海苔回到了岸上,他说:“你们若是不信,可以跟着我回到岳林庄去试一试。到时候,只要你们闻闻味道,恐怕会把舌头都咽进肚子里!”

本来就十分好奇的人们,早已被他引逗得欲罢不能了,便浩浩荡荡跟随他而去。

布袋和尚在岳林庄的厨房忙乎了一会儿,果真端出了一大盆凉拌海苔。

他把一双双筷子发给人们,让他们都尝尝鲜。

然而,大家你看我,我看你,谁也不敢尝试第一口。

布袋和尚一笑,自己首先叉了一大筷子,嚼得有滋有味。

于是,人们就跟着小心翼翼尝试一点点。

品尝过第一口之后,都感到味道十分独特,既有海产品的鲜美,又有山珍的醇香。

人们不禁食欲大动,三下五除二将一大盆海苔抢了个精光。

几乎是同一天晚上,岳林庄附近几十里的广大海涂上,都生长出了大片、大片的海苔,绿油油,青光光,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

那些无地可种、无业可就的难民们纷纷赶海采海苔,除了自己吃,还拿到集市、内陆去卖,换回一些粮食。

布袋和尚告诉大家,鲜海苔可以分成一丝、一丝晒干,做成苔条,这样就可以长期储存、长途贩运了。

从这时起,那些丧失了生活资本的难民们,只要凭着自己的辛劳,采海苔、加工海苔、贩卖海苔,就能找到一条生存之路了。

于是,这些毫不起眼的海苔,养活了成千上万流离失所的人们……

从此,海苔成了浙东名产。

小小的海苔被皇家纳入了贡品行列,每年都要专程送往遥远的长安,供皇帝老子品尝。

说来也怪,中国海疆辽阔万里,大大小小的滩涂多得不计其数,可是,盛产海苔的地域屈指可数,少的可怜;而且其他地方出产的海苔质量,根本不能与“象山海苔”相提并论。

……

喝过腊八粥,一年一度的春节将近,岳林庄附近的乡亲们记起了大肚子庄主一年来对他们的种种好处,于是都不约而同地来到田庄,请布袋和尚到家里吃顿斋饭,以表达自己的感激之情。

上百户人家你也请,我也约,庄主的肚子再大,也无法都去吃个遍。

何况,僧人过午不食,不能供晚斋。

到过年只剩下十几天时间了,也就是说,布袋和尚最多只到十几户乡亲家去赴斋。

于是,每天中午,人们为了将他拉到自己家吃饭,有的拽胳膊,有的抱腿,你争过来,我夺回去,布袋和尚差点被五马分尸!

这一天一大早,陆陆续续先后有八户人家前来岳林庄请布袋和尚。

而他,竟然一句也没拒绝,一一都答应了下来!

天哪,到中午的时候,你如何同时到八户人家赴斋?莫非你有分身术不成?

那些得到布袋和尚亲口答应的人家,都感到自己十分幸运,连跑带颠地回家准备斋饭去了。

和尚不吃荤腥,庄户人家喜欢的大鱼大肉派不上用场,所以,那几户人家有的前、有的后,都到一家豆腐房打了豆腐。

能将布袋和尚请到自己家里,是一件十分长脸、十分荣耀的事儿。

他们不请自来,都声称打豆腐是为了给布袋和尚设素斋。

卖豆腐的小伙计既奇怪又纳闷:你布袋和尚一个人,如何能同时到这么多人家吃斋饭?

临近中午,他按捺不住心中的好奇,悄悄隐藏在岳林庄通往村里的一个十字路口,一心想要弄清布袋和尚究竟是如何赴约的。

不一会儿,只见布袋和尚从田庄里走了出来。

等他走到十字路口,忽然之间一分为三,每一条路都走着一个布袋和尚。

豆腐郎以为自己看花了眼,使劲揉一揉,看到的还是三个布袋和尚!

而且,每走到一个通往寨主家的岔路口,那个布袋和尚就会一分为二、一分为三,先后分成了七八个布袋和尚!

原先,人们一直猜测布袋和尚不是一般人物,却一直没有得到证实。

现在,听了豆腐郎的故事,村民们前后联想,回忆起了布袋和尚许多不可思议的事情。人们纷纷传说,布袋和尚神通广大,是佛菩萨下界……

第二天,许多人以请布袋和尚赴斋的名义,前来造访岳林庄。然而,他们全部扑了空。

布袋和尚呢?大肚子庄主呢?那个神秘的活佛呢?早已没了踪影……

……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