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1章 妙哉奇也(28)(2 / 2)

落难情缘 洪门十一少 3270 字 2个月前

他觉得钱财是教人行善的法宝,他们之所以要将六十岁以上的老人活活饿死或杀了吃肉,是因为穷得没东西吃,养不起老人,没钱买棺材。

而自己的最大本领就是能点石成金,只要他们有了钱就一定会改变这种恶习。

金童出世后的父亲姓白,这个村庄也叫白家庄。他有两个哥哥分别叫白老大、白老二,他叫白老三。

白家庄虽然偏僻却不算最穷,当地老百姓都习惯地认为,生活最艰难的是穷家湾,其次才是白家庄,所以至今有"一穷二白"之说。

金童为这件事后悔不已,悔自己走得太匆忙,没把情况弄清楚便冒冒失失地投了胎,如果在穷家湾做儿子,说不定效果更好。

只因没后悔药卖,便自认倒霉,更何况重新投胎时间也来不及。

好在他投胎的这家穷得老鼠都不敢做窝,全家人共一条裤子,小孩子寸丝不挂,大人轮换着出门干活。

金童觉得只有在这样的家庭才算得上是英雄有用武之地。

钱的确是个好东西。白老大最穷,又分了家,人们叫他"白大苕";

白老二虽然不富,但是没分家沾了弟弟的光,人们都称他"自二叔";

白老三尽管年龄最小,只因能点石成金,所以被人们尊为"白三爷"。

从"大少"到"三爷",这种年龄上的从大至小,称谓上的层层加码,虽说是"倒转乾坤"却充分体现了钱的威力。

金童很相信金钱能使鬼推磨的道理,除经常适当地给别人一些资助外,并公开宣布无论什么人死了,凡实行土葬者,一切费用由他"白三爷"包了,凡继续供养六十岁以上父母者,所需钱财都记在"白三爷"的名下。

三天后,当金童从穷家湾施舍钱财回来时,发现自家门口坐着二十位老头子和二十位老太婆。

金童回来后,他们"扑通、扑通"地跪了一大排:"求白三爷行行好!"

金童一下子成了化缘的和尚——莫名其妙(庙)。

他们都是被自己的儿媳妇赶出来的,理由几乎都是千篇一律的:"白三爷愿意供养你们,你们就到白家去吧!"

金童十分奇怪地说:"你们养他们的小,他们养你们的老,天经地义。何况我白三爷还答应出钱。就是分文不给,这尊老爱幼也是驳不倒、夺不动的理呀!"

"白三爷有所不知。爱幼,不尊老,这是千百年形成的老规矩,要改只怕也得等第三代,第四代。"

"不是说老人是个宝么!为什么我给钱他们还不肯供养你们呢?"

金童话音刚落,跪在最前面那位老公公便战战兢兢地说:"我们爱幼国的国歌就叫《养老难,老难养》。"说着便唱了起来。

其他老人听他一唱,也都含着眼泪跟着唱道:

老难养,养老难,人到老来都一般。

耳聋难与人共语,七扯八拉讨人嫌。

眼流泪,鼻不干,如脓似血淌胸前。

席前陪客客人怕。饭碗茶盅无人沾。

亲戚朋友人人恼,儿孙媳妇个个嫌。

老难养,养老难,连累儿孙受熬煎。

年过花甲赶紧死,留下又能活几年?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