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六章:人人都恨贵族,但人人都想成为贵族(2 / 2)

姜华缓缓点头:“这是当然,不过,到底是少数败类还是如何,还得先调查一番才能知道。”

“这些时日以来,天天都忙得很。一开始忙着继位稳定人心,然后忙着打仗,打败了杨城孙氏还有卿族胡氏,好不容易打败了卿族胡氏,公子阳生就带着大军过来了,等到打败了公子阳生,估摸着还有国君喜拦在前面,纵然打败了国君喜,未来也一定还会有新的敌人。”

“可是,万万没想到,短短几个月就能出现这种败类。”

原本姜华想着,这盐城百万子民,好歹都是愿意和盐城同生共死的,也算是共患难了,所以姜华把这些百姓迁徙过来之后,也做好了和他们一起享福的准备。

这百万子民的后代,无论他们的父母是否参军,他们都自动拥有初级学宫入学的权力。

这是姜华给他们的奖赏,这奖赏在如今这个时代,绝对是很重很重的赏格了。

某些百姓,也因此一跃而成为村长。

原本的村长,如今都在干副乡长、乡长的活儿。大量的基层官吏,只能从原本盐城百姓之中提拔。

片刻后,乡长就过来了。一过来他就看到了趴在地上一动不动的村长,他摸了摸村长的鼻息,随即就叹了口气:还好,人还活着,姜华没有愤怒之下直接杀死村长,那就好说,至少姜华没有大规模牵连的打算。

“此人名叫刘新,是刘家村的,刘大夫的族人(刘霸,原本是一个富有勇力之人,曾经勇敢的和一头妖精搏杀,救下了数十位百姓。受伤之后,就从乡里的护卫队退了出来,不过也受到了当时县衙的奖赏。”

“此次来到东宁岛后,出现了大量的新村落,原本想着此人也是一个爱护乡人富有勇力的勇士,就让他担任了乡长,只是万万没想到,这才两个月,他就敢如此胡作非为。”

确实是胡作非为。

利用本地人的身份,利用村长的权力,去吓唬、讹诈、恐吓那些野人。

这些野人之前在野外过的根本就不叫日子,只能叫活着,如今来到了东宁岛上开荒,生活确实过的很好,很多野人第一次吃上了饱饭,可能在这些野人眼里,女儿被村长睡了,根本就不是什么事儿!

因为习惯了!

野人们为了避税,前往野外村落,可这并不代表野外村落就是天堂了。野外村落之中,野蛮、黑暗一样随处可见,有的野外村落还不如国人的庄园呢。

女儿被村长睡了,这种事情在很多野人的眼里,那都不叫事儿,甚至还会觉得,自己和村长这样的大人物有了关系,以后日子也会好过许多。

姜华想了想,说道:“此人交给你了,一切按照律法来,按照规矩走,该怎么样就怎么样。”

杀人者死呗!

出了这么一档子事儿,姜华也没有心情继续游历下去了,直接回到了东宁岛上的太守府之中。

这座太守府面积不大,但是却布置了大量的阵法,还算安全。

坐在太守府内,姜华有些难受:“明明之前还在被贵族们欺负,如今一转眼,就很自觉的学习贵族,开始欺负野人了。”

“在盐城的时候,也就是个普通百姓,如今摇身一变,就成老爷了。还无师自通的学会扯虎皮,还说什么不给睡就直接撵走,继续当野人,这是谁给他的权力?谁给他的胆量?”

闻言,风逸却微微摇头:“主君,这种事情不过是缺少监督。未来只需加强监督,不定期的派一名使者下去检查各个乡、村的情况即可。”

“说到底,这不过是之前一直忙着对外,而忽略了内部问题。”

“但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之前的时候,盐城每一天都处于生死危机之下,那个时候只能尽可能多的把精力放在战争上。如今稍微缓了口气,也是时候斩杀一些蠢货,缓解一下民间的激愤了。”

很显然,风逸的看法就是纯官僚的看法。

随即,姜华就看向了一旁的曲物,曲物思考了片刻:“臣觉得,这其实就是墨圣所说的,人人都恨贵族,但人人都想成为贵族。”

“过去,那位村长可能也是一个受贵族欺压之辈,那个时候他是一位敢于和妖精搏杀拯救乡民的英雄。”

“如今,他成了一个小小的村长。”

说到这里,曲物就改口了:“不应该说小小的村长,虽然在我们的眼里村长确实很小,但是对于底层百姓而言,很多村长就是天一样的存在。”

“成为村长之后,他就自己化身为旧贵族,成了曾经他最讨厌的存在。”

“这也就是李圣曾经说过的屠龙者终为恶龙的故事,以目前百姓们的平均水平,类似的败类官员是很难断绝的。无论怎么整顿吏治,总会有极少数败类存在。不过,咱们道人办法多,可以尽可能的减少败类。”

说到这里,曲物顿了顿:“接下来咱们大可以研究一套简单的法器,这套法器就挂在村里各个路口,挂在村民们日常经过的地方。”

“这套法器,可以是一套铜锣,敲响子锣,县令之处或太守府之中的母锣就会响起。”

“咱们可以向所有百姓们宣布,当他们有生死大恨之时,才能敲响铜锣。”

“即寻常的坏事、恶事,即使敲响了铜锣,即使最终证明是真的,百姓也会受到惩罚。唯有遭遇真正的生死危机之时,敲响铜锣,事后才不会受到惩罚。”

“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道人群体总是有限的,用到道人群体的地方又实在是太多。”

“研究需要道人、生产需要道人、战斗需要道法,侦查需要道人,现在的太守府,实在是太缺乏道人了。”

“这些铜锣的意义就在于底线,这是太守府告诫诸多官僚的底线。即无论如何,不能把百姓往死里逼。”

“当他们把百姓往死里逼的时候,百姓们就可以敲响铜锣,然后便会有道士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前往所在村落。那个时候,等待村长的就是道士的搜魂法术,搜魂术之下,寻常村长、村霸,根本藏无可藏,等待他们的只有死路一条!”

“等到未来道人群体更多了,完全可以进一步细化,甚至细化到每个村民家里都挂着这么一口铜锣。完全可以悄悄的在家里敲响铜锣,然后太守府出动道人,使用搜魂术,简单粗暴,快捷有效……”

“至于更加精细的治理,理论上也能做到,但需要的道人更多,需要的道法也更多……”

几百万人移民,没有黑暗发生那是童话,有黑暗发生才叫正常。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