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八章:人才补贴、过剩危机(2 / 2)

“真人和治理一国的大才,不能以人才的标准衡量,那就是天才了。”

“另外,除了给已经达标之人发放补贴,还可以给少数有潜力的发放补贴。”

“比如,十五岁之前就成了方士,咱们也给他发放一次特殊的人才津贴,给他提供更好的学习条件。”

“再比如有人年纪轻轻,就能在黄天世界的梦境之中,带着几千上万大军,创造奇迹,连续数十场战役,全都取胜,那肯定也会立刻受到重点培养,当成种子军官甚至是未来的大将军来培养。”

“整体而言,对已有的人才进行一次性补贴发放。逢年过节的时候,还给他们发放一些特殊纪念物品。”

“比如,咱们每到新的一年,可以铸造一些纪念货币。对于天级人才,就赠与几枚金币,价值也不大,重要的是很有面子,很有荣誉感。地级人才,就赠与几枚银币,玄级就赠与铜币,黄级就直接送他一些本地特产。”

“这些本地特产、金币银币本身并不值钱,但是却很有荣誉感。”

“另外,为国捐躯的功臣之家,也享受黄级人才待遇,除了一次性补贴之外,逢年过节的时候,村长上门看望一下,送一些猪肉、布匹、精盐,也都是应有之意。”

“如今咱们盐城不缺钱,那就好好的花钱,把钱花到刀刃上,让全天下都看到咱们的态度!”

郡丞雨连连点头“君府确实已经很久没有缺过钱了,如今担心的是如何花出去的问题。”

说到这里,郡丞雨就拿出了一份文件“如今整个巢国,都已经被咱们拿下,就以精钢为例,一两精钢一百钱,这是过去的价格,过去的时候,精钢有价无市,想要大规模购买,根本就买不到。普通人只能几两、几斤的购买。”

“咱们盐城使用探矿术找矿,又使用大型生产法器冶炼钢铁之后,出炉了就是精钢。”

“如今,咱们都是以吨为单位向巢国其他郡县进行售卖。”

“平均下来,一个郡就能卖好几千吨的精钢,这就是几十亿钱。”

“巢国这么多郡,光是售卖精钢就挣了上千亿。但是如今的问题在于,如果继续扩大规模,那么价格就会往下掉。如果不扩大规模,那么可能接下来销量就很难和过去这段时间相比。”

“咱们的好东西实在是太多了,一套玄甲两三百万钱,还有那么多的神兵利器、符箓、法器,全都是好东西。可是,巢国的钱都快被咱们挣完了,很多贵族已经开始拿出祖宗留下来的财富从咱们这里购买玄甲、神兵、法宝了。”

“接下来,中小贵族基本上彻底没钱了。国人和士人的钱,上个月就被掏空了。大夫和卿相还有钱,可大夫和卿相花钱也更慎重,想要挣他们的钱也更难。”

“不仅仅是精钢这一个产业面临这样的问题,如今盐城大多数产业都面临这个问题产量太多,卖不出去了!”

“第一个问题,咱们这里聚集了很多钱,聚集了很多资源,以至于巢国都开始闹钱荒了。”

“这事儿得一分为二的看待,从眼前来看,巢国闹钱荒,那钱就更值钱了,越值钱就越闹钱荒,钱就更加值钱,那些有钱人就更加不愿意花钱,这样咱们的钱就越发值钱了,如今一个钱能买过去两个钱甚至三个钱才能买到的东西。”

“然而,从另一方面看的话,巢国其他郡县因为这一轮钱荒,会导致很多人破产,他们的整体购买力会下降,未来购买盐城商品的能力就更弱小了,这不利于长久发展。”

“第二个问题咱们的产量太高了,以精钢为例,如今一个工厂一个月的产量就能有上万吨。一年就能有十万吨精钢的产量,这还是一个大厂,东宁岛上冶铁的厂子不止一个,全部加在一起,一年上百万吨的产量轻轻松松。”

“最重要的是,咱们的技术进步实在是太快了。”

“越来越多的道人开始投身于研究各种生产生活类技术,越来越多的道法被不断解析,寻找优点,去改进现有的生产生活类法术。”

“尤其是当其他国家的年轻羽士们慕名而来,加入了这些研究队伍之后,咱们的生产生活类道法,几乎每天都在爆发,每天都有新的道法诞生,每天诞生的道法都能极大的提升某个方面的生产力。”

“太快了!实在是太快了!”

“我以目前的速度估算,年底盐城的钢铁产量也能有一百万吨。这么多钢铁,巢国其他郡县,能消化十万吨就是极限了。他们只会用精钢打造铠甲、兵器,不会像咱们这样,使用精钢打造锄头、镰刀、菜刀等农业、生活用品。”

“他们也不像咱们这里的各个实验室,每月对于大规模金属的消耗高的吓人。”

“一百万吨的产量,巢国只能消化十万吨,剩下九十万吨内部消化,可是消化的了吗?”

“更何况随着大量生产生活类道法的诞生,兴许到了年底的时候,产量能翻一倍甚至是翻两倍,这种事谁说的准呢?”

这一瞬,姜华想起了一心一意研究合金奥秘的刘珺,听说他最近也有了新的发现,过几天有空的时候可以去看看。

“这还只是精钢这一个产业……”

听到这里,姜华直接给面前的雨叔吃了颗定心丸“雨叔,你放心,别说是一百万吨,就算是年底最终产量有一千万吨,也能卖得掉!”

“如今全天下都已经注意到了咱们,尤其是公子斯采购了大量的农业器械之后,一台农业器械消耗的精钢就以吨为单位。”

“而且,咱们的玄甲,一幅就消耗精钢好几百斤,这些东西诸国有的是人要,如今只是还在谈渠道问题。”

“咱们盐城,在贵族那里没什么人脉,也没什么关系。”

“不过问题不大,迟早会有人上门谈判,主动购买的。”

“这一次的债券交易所,就是一个机会,我不信没人动心。”

即使真的没人动心,我也找几个托,演的想那么回事儿……

(本章完)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