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47章 立身之本(1 / 1)

澧州百姓在江北商会的帮助下,开始恢复了往日的太平,百姓们能每日赚到现钱,领到救济的粮食,对生活也都充满着希望。

水乡村任家祖宅里,时常有人来祖宅送谢礼,今日几担土豆,明日几担粗粮,还有做好的新衣织好的新布,总之都是乡亲们对贤王一家的感激。

但也因为这些百姓时常过来,又能见到贤王和贤王妃亲自出来劝诫,于是乎任家人还在安城的消息也就传到了京城。cdn.y13398281206.co/apk/aidufree.apk敬请您来体验无广告阅读app爱读免费小说app

知道原因,杨大福反而放心了,不然心里一直惦记着,也想不明白这事儿。

至于杨家人是怎么去往江陵生活不再回安城的原由,正是两年前矿场抓壮丁一事,杨家村才有苗头,杨家几口人便借着去江陵进货为由,先是重金打发了铺里的掌柜和伙计,一家人便去了江陵再也没有回来。

这一次又突然赶回来,是收到了消息,安城又与外界通商了,想到安城的迫害,杨家人回来不仅要将先前的铺子开起来,还想借此机会救济一下家乡的人。

结果杨家人才回到安城就得知妹妹一家回来祭祖一事,便再也睡不着了,半夜也都赶了来。

可惜还是没有见到亲妹妹。

杨家人的发达,借的是亲家的光,用的是妹妹在婆家的钱,杨家人不会忘记这份恩情,此番前来,杨父带来了女儿这些年寄来婆家银钱的账目。

按着钱庄的息钱想一并还上的。

宋九却是摆了摆手,说起二哥二嫂一家,尤其是二哥会赚钱这事,所以二嫂寄回来的钱不过是二嫂的零花钱而已。

既然是零花钱,是用了还是寄回娘家了,都是二嫂自愿,所以劝着杨家不要有负担,再说二嫂去了京城,无法在爹娘面前尽孝,这些钱也是孝敬钱,是该当的。

宋九一番言词,杨家人只好收下,见他们刚才在搬运东西,杨家人闲不住,就要帮手,宋九立即制止。

留杨家人在祖宅里吃早饭才走,并交代他们莫将任家人回京城的事传出去,还要杨家人在村里头故意走一趟,说是见到了亲女儿,就是生了病在养病。

宋九交给杨父一封家书,自然不是二嫂所写,二嫂根本不识字,只是那信封里的,却是当初任婆子许下的酒方子。

做杂货铺生意是赚钱的,可若是在杂货铺里还能卖点儿外头没有人酒,那可就更加赚钱了。

杨家人故意在村里走得慢了些,与村里人打招呼,不知不觉聊上了。

再等杨家人出村子时,已经是日上三竿。

等杨家人坐上牛车离开时,杨父将家书拿出来,好在大儿子学着做生意,死活也学了些字,读家书不成问题,平素连账本都是看得了的。

于是杨父将家书交给大儿子念。

杨大福拆信正准备读,却发现里头哪是家书,而是一张抄下来的酒方子。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