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9章魏崩!(2 / 2)

季汉大司马 周府 289 字 11天前

顷刻间,大量碎土、大土方块堆积在城道上,烟尘满天,尘土滚滚,令不少围观者忍不住捂住口鼻。

等到尘土渐渐散去,众人猛地发现,在曹丕临幸之前,南城门当着众人的面崩塌了!

“南城门塌了!”

反应过来的官吏,忍不住喊道。

“塌了!”

“怎么办?”

“速告之太守!”

“诺!”

许昌城楼出现崩塌之事,很快由颍川太守令快马报与曹丕。

快马从许昌出发,向东而行,与迎面而来的曹丕车驾当场遇上。

“许昌急报!”

吏曹挽着缰绳,策马奔驰,欲求见曹丕。

今时,曹丕乘坐车驾而行,见前方骤停,问道:“有何事发生?”

孙资快步而来,奉上木盒,喘气说道:“陛下,颍川太守章顺有紧急事务上报,今巾帛在此!”

“念!”

因曹丕坐到车驾上,不想动手去拿,则让孙资自行念疏。

孙资看了眼巾帛上的内容,神情微微发愣,说道:“陛下,许昌南城楼塌了!”

“许昌城楼塌了?”

曹丕微微皱眉,问道:“因何事崩塌?”

“无故而自塌!”

“许昌南门无故自崩!”

曹丕念叨了下,似乎想到什么,脸色顿时难看起来。

孙资见曹丕脸色不好,询问道:“陛下,今是否如常至许昌?”

曹丕脸色阴沉,指了指洛阳方向,说道:“令车驾改道归洛!”

“诺!”

车驾更改行程,不再西行至洛阳,而是北上陈留,从虎牢关归洛。

车驾突然行程,不少官吏有所反应。

陈群、卫臻、辛毗等大臣派人前去询问,得知许昌南门无故崩塌,曹丕不愿往之,众人神情各有神色。或有不以为然者,或有深思者,或有图揣测曹丕心理者。

车马队列中,陈群与高柔同乘一车。

陈群捋须而深思,问道:“文惠有熟读经学,久历蜀中,深谙谶语之事,却不知谶事中,许昌南门无故自崩可是有何征兆?”

“这~”

高柔沉吟良久,并未说话,而是用水沾湿手指,在陈群手上比画了个巍字。

“文惠之意是?”

陈群对谶语、占卜之事不了解,再问道。

高柔环顾四周,在车马声的遮掩下,低声说道:“魏者,阙名也。今阙门无故而崩,恐是为不祥之兆。”

陈群眼神微缩,不太敢相信高柔的话。

“今日之语,除了天地之外,唯有你我二人知!”陈群微叹说道。

“嗯!”

高柔捋着胡须,忧愁而叹。

不是高柔有意说反动、叛国之语,而是许昌南门崩塌实在难免让他联想。

在古语中,魏者,两观阙是也,是有当道而高大者之意。而在‘代汉者,当涂高’谶语中,涂高与当道而高大者意相同,故延伸至魏上。即代汉,当魏者。

今魏解释为观阙,那么城楼属于观阙,即又象征着魏。所发生的城楼崩塌之地,其在南都许昌。同时发生崩塌的城门在南面,而非其余三门。

城楼无故崩塌,延伸而思考,岂不是魏有不祥之兆?

甚至大胆点联想,结合盘踞南方的季汉,以及曹魏刚刚经历的钟离大败。

许昌南门无故崩,很有可能是指魏将亡于南汉手中,其意为亡国之征兆。

当然更有趣的是,司马懿在宛城任职,无故而崩,岂不意为内部自行崩溃,而非外力施压。或是说孙权来自南方,其无故而崩,岂不与司马懿有异曲同工之妙。

《汉纪·五行志上》:魏中主征钟离败,归幸许昌,许昌城南门无故自崩,中主心恶之,遂不入。

陈群因而问曰:‘今南门无故而崩,其义何也’高柔答曰:‘魏,阙名也,当涂而高。城阙可谓之魏,今明否?’

群曰:‘未甚,南门何解?’柔又曰:‘涂高在南而崩,其意明矣!’

(本章完)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