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94章 火力差距(1 / 2)

明末大寨主 渤海郡公 7089 字 11个月前

不过柳京城内,有另外一批人对此却是大乾王师的到来又惊又喜,他们就是高丽半岛李氏王朝的君臣。

伪帝可是把高丽半岛李氏王朝的君臣们一锅端,通通都给抓到了柳京城来,而且也不可能把他们当成什么当地的主人看到,虽然明面上还没有废除他们的王位,但实际上都是把他们当成犯人看管了起来。

这些日子里,他们一直都是担惊受怕,害怕那一天门外的伪帝将士就会冲进来把他们统统咔嚓!

但是等着等着,他们就是听闻伪乾贼军打过来了!

这不由得让他们又惊又喜!

惊的自然是害怕大乾王师也会和伪帝一样,继续把他们当成囚犯一样看管起来,甚至是杀害,而喜的是,他们也是一厢情愿的认为,他们李氏王朝一直都是华夏王朝的藩属国,如今华夏中央王朝变成了大乾,但是对于他们而言没有多大区别,继续当他们的藩属国就好了。

所以不少人也是期待着大乾王师快点杀过来,解救他们!

但是他们自然是不知道,在大乾处置高丽半岛的方略里,并没有留下他们的打算。

大乾王朝不需要在身边留下一个藩属国,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 ?m.yexiashug★e?.?inf?o

未来的高丽半岛将会变成辽东省的一部分,划分为四府,成为大乾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至于原来的高丽王族,他们的命运不会比伪帝一家好到那里去!

实际上,不用大乾陆军动手,伪帝自己就动手了!

因为他听闻高丽君臣竟然是听闻伪乾贼军要打过来后,不少人都是欢声笑语的,把他给气的不轻。

老子都要死战殉国了,你们还指望着被解救出来以后继续享受荣华富贵,哪有这么好的事!

于是乎一纸令下,把守在门外的伪帝麾下将士就是冲进了关押着高丽君臣的宅院,一刻钟后,当这些将士们出来后,身后已经是没有了一丝声响!

老子就算是死了,也要拉着你们陪葬!

这是伪帝在此时此刻的想法!

将死之人,其心也善,这句话只是用于对待亲人朋友,但是对待敌人或者厌恶的人,更多的时候,他们会想着,我死了你也别想好过!

因为伪帝采取的是固守柳京,最后在这里进行最后的决死一战!

所以周奇志他们胯骨鸭绿江后,并没有遭到多大的抵抗,很多伪明伪帝所部的部队,也只是稍微的靠近侦查一番,然后就迅速南撤了。

至于沿途所遇到的高丽土著们,则是反应不一,有些高丽地方官员们把大乾陆军当成了救世主,欢迎至极,而有些则是把他们当成了第二个入侵者,就算是不主动出来攻击,但是也不会轻易打开城门让大乾陆军进城。

对于厚重的情况,周奇志的解决方法很简单,打几炮冲一波,基本就完事了,甚至都不用派遣太多的主力部队作战,基本上都是营级单位,最多也不过团级单位就能够解决战斗。

这样的情况下,他们一路南下倒也算是顺利,路上没有出现什么太多的意外,倒是火炮以及辎重部队有些跟不上,为此周奇志不得两次停下脚步等待炮兵和辎重部队跟上来。

如此也是拖延了南下的速度!

但是就算是再拖,他们也是在七月三号顺利抵达了柳京城外!

当周奇志拿着望远镜看着数里外的柳京城时,都有些疑惑了,不是说柳京是高丽半岛上最大的两座城池之一吗。

但是怎么看也不像是大城啊。

这城池的规模,顶多也就是一个府城的规模,甚至都不是那些上等府的府城,只是一个中等府的府城规模,他估计着这种规模的城池,平日里常住人口顶多也就一两万人。

好吧,这在国内看管了大城市的人,到了国内看见那些所谓的大城市,十有八九都有生出这种感觉的,甭管是十六世纪,还是二十一世纪。

柳京作为高丽半岛上最大的两座城市之一,但实际上也就是相当于国内中等府府城的城市,在战争爆发之前,此地常住的人口约莫一两万人。

但是自从伪帝率领了残部进驻此地后,也是让此地的人口数直接翻倍,达到了差不多四万人的规模,而这四万人里,有半数以上都是伪帝残部。

此外,城内以及附近村落的青壮,也是无一例外被伪帝征召了起来,用来修筑城防设施,必要的是充当炮灰用来消耗大乾陆军的炮弹以及子弹。

用强行征召来的青壮炮灰消耗伪乾贼军的炮弹以及子弹,这是明军多年来和大乾陆军作战中所得到的宝贵经验。

对于守城的明军将领而言,这些征召来的炮灰一文不值,守城的时候还会浪费粮食,用他们来消耗伪乾贼军的炮弹以及子弹,这绝对是一举多得的措施。

当然了,这种措施顶多是在特定的场合了起到一定的作用,在关键的战役里往往实战效果不怎么明显!

因为大乾陆军是一支远比其他时代的军队更加注重后勤补给的军队,除非是一些次要战线上无法得到足够的补给,要不然的话,在一些关键性的战斗里,他们总是会事先囤积大量的弹药,打起来弹药仿佛不要钱一样打出去,就算是身为敌人的明军将领看到这种打法,都是不由得心痛:那都是钱啊!

不过就算是效果不明显,但是多少还有点效果不是,有总比没有好啊!

所以,明军是一如既往的征召大量的青壮民夫参战,战前让他们充当劳动力修筑城防设施,战斗爆发后让他们顶在最前面,用来消耗伪乾贼军的弹药,消耗时间,同时还能够节省大量的粮食,从而让有限的军粮让守军支撑更多的时间。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