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7章 他来了,他来了(1 / 2)

明末大寨主 渤海郡公 6778 字 11个月前

毕竟如今的大乾,立国不过十余年,而在统一战争期间,大乾王师每打下一个地方,基本上都需要重建当地的政治体系。

这样的事,经历的可不是一次两次,而是几百上千次了,大乾吏部对此早已经是有了一整套成熟的方案。

因此在确定松江府改革之后,大批的官员就和赵进一样陆续的抵达松江府任职了。

赵进,算得上是比较迟到任的官员了,在他之后,也就只剩下松江府知府以及上海特设县的县令了。

邮递司的运输舰,果然快速,不用多久,他们的船只就是抵达了镇江,在镇江,有人和运输的文件物资被搬下船去,同时也有人和物资、文件被搬上船。

不过停留的时间并不长,短短一个时辰之后,这艘运输舰就是再一次扬帆起航,然后继续沿江而下。

随后陆续抵达了扬州、常州、通州、苏州,期间同样是有人上船,有人下船。

最后这艘船只才是抵达了吴淞口,然后沿着黄浦江前往上海!

这是一艘来往金陵城和上海的定期官方航班,途径镇江、扬州、常州、扬州、扬州府通州、苏州、松江府上海。

赵进并不是第一次来松江府了,不提入仕之前他就曾经多次来过这地方,哪怕是入仕之后,他也是因为公务多次来过这地方。

所以他自认为对松江府,对上海还算是比较熟悉的。

但是这种熟悉感在真正抵达了上海之后,却是有些奇怪,因为所看到的上海和记忆里的上海有些不太一样。

在船头上了望北岸的商贸区北侧,赵进可是记得很清楚,上一次他来上海的时候,这片地方还是一片荒凉呢,但是现在,那里却是出现了一片的没有完工的房屋以及众多设施,只是只有孤零零的工地,却是没有工人在忙碌。

虽然赵进不懂什么工程之类的,但是一眼也是看的出来,这应该是在修建码头。

面对这种变化,就连赵进也是忍不住惊叹道:“这变化可真够快的,这才多久呢,又要修建一座新的港口了!”

此时旁边也是有人道:“可不是吗,当年大乾在这里建立通商港口的时候,这上海的码头不过是一个小型的码头而已,但是现在你看看,光光是大型港口就有两座了,这商贸区港口和工业区的港口,不管是那一座,那都是相当庞大的啊,而现在又有修建第三座港口了,听说这港口,是上海码头公司开发的第三期工程呢,光光是基础投资就是达到了二十多万两银子,只不过前段时间时间的王立法案,这上海码头公司牵连甚大,听说现在这公司的很多工程都是全部停工了!”

听到上海码头公司以及停工这些关键词,赵进略微皱眉!

他身为官场中人,而且也是新任的松江府同知,自然是知道这一次的王立法案,就是从这家公司里引爆的!

上海码头公司,这是一家地方国企,名义上嫡属于国企部管理,但实际上却是松江府地方进行主导,这家公司也和大乾国企部其他的诸多国企部企业不一样,其他的国企部企业,大多是以制造业为主,比如说三大武器公司,江南钢铁公司等等。

但是这上海码头公司,却是一家港口服务类兼地产开发类型的企业,它的最大资产,就是黄浦江两岸的土地管理权。

当初确定在上海开港通商的时候,为了更好的建设商贸区,进行各类开发,官府是提前以市价征收了整个黄浦江沿岸的土地,这些土地大部分都是各类的滩涂荒地,也有部分是农田之类的,当初为了征地,官方可是付出了不菲的代价的。

大量的金钱补偿不说,而且还专门修建了好几个大型的新型村落,里头的大量房子都是用来补充安置迁移百姓的。

不过当时上海县乃至整个松江府的财政都是拿不出这么多钱来,更何况,后期还有各种基础建设和开发。

当时的大乾中央财政也是比较困难,国内的统一战争正在如火如荼,哪有多余的自己支持地方的发展啊!

当时的松江府的官员们就是脑门一拍,靠,干嘛要财政出钱啊,直接办一个港口公司进行开发不就得了。

于是乎,上海码头公司就是这里成立了,官方以征收来的黄浦江两岸总数三十四平方公里的土地的管理权,作为该公司的资产,而上海县财政控股,持有百分之六十的股份,松江府财政持有剩下的百分之四十的股份。

同时明确规定,该公司的股份不得有任何的变更。

该公司获得的这些土地也不是这些土地的所有权,这些土地的所有权依旧归属大乾,码头公司所拥有的只是管理权,免费授权,而且是没有明确期限的免费授权,因为这个管理权的授权是可以随时收回的!

哪天官方把这些土地的管理权收回来了,这家上海码头公司其实一文不值!

当初这么搞,是为了避免国有土地的流失,毕竟当年谁也没试过拿国家的土地去办企业的,要是在商业活动里,这家公司被人家收购了怎么办?那样岂不是的连国有的土地都被收购了,这肯定是不行的。

为了避免政策性的风险,获得批准,当初松江府这边的官员干脆是限死了股份交易以及可以随时收回土地管理权授权。

不过即便是这样,当年这个公司的成立,还是引起了中央的大讨论,最后通过之后,还引起了各地官府办企业的浪潮呢。

而现在,这家公司却是陷入了贪腐浪潮里!

贪腐事件,不仅仅让该公司的管理层被一网打尽,而且更加重要的是,也是动摇了这家公司的业务展开。

第三期码头的施工停工,这就是一个相当不好的信号!

上海码头公司,作为一家最早,同时也是典型的地方官办企业,虽然管理权在国企部手里,管理模式和大乾其他国企部所属企业差不多,但是说到底,这还是一家地方官办企业,当地衙门出资成立的,因此股份并不是在国企部手里,而是松江府财政以及上海特设县财政,盈利也是归属松江府和上海县财政。

而这样,也就是让该公司的管理有一些的混乱,有了混乱,也就有了腐败的土壤,所以当王立法倒台的时候,该公司的十几个核心管理层也是被一网打尽,一个都没剩下,全都是被督察院干掉了!

所以当赵进看到那座已经停工的码头时,脑海里却是不由得浮现起来了这家在上海拥有举足轻重地位的公司的详细情况。

这家公司,有多少资产,赚不赚钱其实都无关紧要,赵进根本就不关心,当初建立这家官办企业,可没人想过让这家公司赚钱的,其核心目的是为了开发商贸区以及工业区,尤其是建设码头以及码头附属设施。

这家公司的发展几乎就是代表着上海的发展,马虎不得!

如今这家公司的状况,赵进觉得是有必要进行改革了!

兴许,自己来到上海后,先可以拿这家公司作为切入点,施展自己的抱负!

这个公司,最大的资产就是黄浦江两岸的土地,从工业区一直到商贸区,足足十多公里长,两岸总数三十多平方公里的沿江土地,尽数属于该公司!

虽然名义上,该公司只拥有管理权,而且官方还能够随时把管理权收回去,但是这种事只能存在理论当中,毕竟上海码头公司是官办企业,只要股权方面不出现什么变动的话,基本上是不会收回去的。

所以,这些土地说是上海码头公司的也是没错。

只不过他们的沿江土地,只限于沿江两岸大约一千米宽度左右,长度大约是在十七公里,两岸的总面积是三十四公里。

内陆一千米外土地,官府并没有交给他们管理,而是另行管理。

当初官府并没有大规模征收内陆的土地,只征收了商贸区和工业区范围内的土地,而在这两个区域之外的土地,除了部分本来就是属于官方的土地外,大部分还是属于私人的土地,这一部分主要是集中在商贸区和工业区的间隔地带,同时商贸区和工业区的外围土地也是大多属于私人所有。

因此目前的上海里头,其实是有三家官办企业管理着大片的国有土地,分别是码头公司,商贸区管理公司,工业区管理公司。

同时黄浦江南岸并没有开发,暂时也没有价值开发,因此有价值的,应该是属于北岸的土地!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