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2章 紧急选拔(1 / 2)

明末大寨主 渤海郡公 6634 字 9个月前

尽管当时大王只是无意中的一句闲聊,但是李大虎却是敏锐的抓住了其中的重点,那就是大王对豪族不满。

本着紧跟大王步伐的态度,李大虎没有丝毫的犹豫,直接就是采取了主动分家的模式,国公府的近百人族人瞬间就是被赶了出去自谋生路,偌大的国公府最后只剩下六人。

李大虎的这种态度,让楚行也是觉得意外,然后在李大虎面圣的时候对他说:“这也好,没有太多的牵绊,也能够更好的为大乾效力!”

然后就是和李大虎商讨起来军务改革的办法来,并主动询问了李大虎对于目前的军事编制的改革看法,浑然没有前几次敲打李大虎的那种冷淡。

这种态度,终于是让李大虎松了一口气,他知道这一次的危机自己算是安稳度过了。

同时他也是抓住了楚行这一番话的重点,那就是‘牵绊’。

很显然,在大王的严重,大家族显然是一种牵绊!

这可是非常重要的政治信号,而李大虎更清楚,身为大乾大王的大王楚行,哪怕是私底下的闲聊,都是不可能乱说的,大王所说的每一句,甚至每一个字,都是蕴含着政治深意的。

所以回去后,他就是开始自己较好的好友以及下属,心腹传去了口信,让他们对各自的家族进行瘦身,别搞什么豪族,大家族了,大王已经是明确表态豪族是牵绊,对于牵绊自然是要一脚踢走的。

抓紧自行处理这种牵绊,别等内务厅的内务宪兵去抓人了,那样可就晚了。

对于李大虎的态度,楚行是非常满意的,而对于他的举动,楚行同样也是满意。

不愧是目前大乾陆军里的威望最的大佬,政治觉悟相当高,自己只是略微提点两句,他就意识到了问题所在,而更重要的是,他敢于下手解决问题。

楚行最近几年,对于什么大家族之类的是越来越反感了,在他看来,这种豪族模式已经是严重影响到了大乾吏治,甚至是影响到了普通的行政。

大乾虽然从一开始,就已经是把行政机构深入到了乡村,但是在乡村里的局势,其实依旧是被当地的士绅豪族牢牢把控着。

很多地方的村长什么的,其实都是当地的豪族子弟担任的。

这里就得说一点,那就是华夏的传统士绅,其实相当多的一部分,并不是居住在城市里,而是居住在乡村里。

这和传统的皇权不下乡有极大的关系,前明时代,皇权,也就是官府的权力只局限于县城,而广阔的乡村地区,其实不怎么管的,基本依靠乡村自知的方式。

在乡村里,族规大于法律!

而大乾的皇权下乡,无疑是触犯了这种以往数千年来的政治生态,进而引发了众多的冲突。

为了解决乡村问题,同时也是为了解决吏治问题,楚行下一步已经是准备推行强行分家政策了,把那些动则几百人的豪族进行拆分。

只不过这个政策楚行也没有打算现在就施行,他打算明年再搞,但是李大虎却是率先察觉到了这一点,自己提前就这么搞了。

对此,楚行自然是赞许的。

这个李大虎虽然也和其他人有着部分经济问题,但是无伤大雅,在楚行看来,其政治觉悟还是很高的。

李大虎的这种行为,在其他人看来却是莫名其妙的,除了他的部分下属以及好友效仿外,其他人倒是没有跟进。

而楚行也是不着急,反正现阶段的任务不是这个,那是明年乃至后年才会开展的计划,现在,还是太早。

还是先把吏治整顿一遍再说。

其他问题押后再说。

陈二黑被逮捕后,陆军大都督府内务厅继续出手,先后逮捕了六名中将、三十多名少将、上百名准将,海军那边也是先后抓捕了二十多个将领。

这些将领的抓捕工作,都是楚行亲自下令的,基本都是挑选出来的特定目标。

军方的整顿,并没有大规模进行宣扬,也是没有在大乾周刊上进行刊登,因为刊登的话,容易引起大范围的动乱,军方的反贪处理,基本上是以低调内部处理为主。

这位军方副使的处理就是一个典型,他被抓捕了后,其本人多次想要求见楚行,但是楚行都是不准。

最后,陆军军事法庭只用了两天时间就是判处了他死刑!

不过这个死刑并没有被执行,楚行对于这个跟着打天下的老将尽管有诸多不满,但还是给予了他体面结束生命的方式!

乾元三年十二月二十四日,在大都督府内务厅的特殊招待所里,这位大乾副使身穿全套陆军上将礼服,朝王宫别院行了跪拜大礼后自行饮下了一杯毒酒,从而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陈二黑这个开国元老,陆军上将自杀,这事在外界并没有掀起太多的波浪,甚至是军方先后逮捕了上百名将军都是没有引起什么波澜。

这一方面是大乾严格控制了军方的信息外泄,军队作为暴力机关,为了避免情报的外泄以及保持神秘性,大乾都是严禁军事情报的泄露,甚至国内的很多人连大乾到底有多少军队都不清楚,更别说具体的番号以及驻地以及部队的主官这些机密资料了。

大乾周刊上偶尔会出现关于军事报道的消息,往往也会用‘某部’等模糊化的词汇来代替,是不会把详细的番号给报道出来的。

这一次的军方反腐的消息,更是被严密控制,大乾周刊没有报道丝毫关于军方内部反腐的消息。

此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大乾在十多年来,一直都是实施着非常严格的军政分离,军政分离到了现在,基本上已经是变成了基本的政治概念,哪怕是普通人也都知道,军队是军队,官府是官府,这是两码事,不能混为一谈。

而文官在没有必要的时候,是绝对不会提及军方的片刻信息的。

更不要说这一次的军方反贪风暴,是个人都看的出来影响非常大,没看见连军方大佬李大虎、陈先赟等人都是乖乖的闭上嘴巴不敢提出丝毫的意见嘛。

外面的那些文官们,更是不敢对军方的事务有任何半点意见了。

此外,如今文官们自身难保,天天被督察院盯着的他们,现在哪有时间关注军方那些将领们的死活啊。

乾元三年年底掀起的反腐风暴,其规模之大超过了任何人的想象,从十一月份开始,从京畿司法机构开始,一场巨大的反腐风暴就是挂了起来,然后遍及全国。

在上海,赵进站在县衙二楼的阳台上,看着外头的督察院御史们,带着巡警直接从县衙里带走了三十多名官员!

身后的一个年轻官员低声道:“大人,就这么看着他们把人带走吗?他们督察院到底怎么回事,怎么不分青红皂白就把这么多人抓走了!”

“闭嘴!”

赵进甚至都没有回头看他一眼,而是继续把视线盯着外头!

特设县督察院发疯了,但是身为上海特设县县令的他,却是知道,这一次次的抓捕任务,上海特设县督察院根本就不是关键,关键的人是中央督察院反贪局派出来的江南巡查组。

这个江南巡查组的组长乃是从三品高官,加上手握王命,可是正儿八经的重量级钦差,就算是赵进在巡查组面前,那也是得乖乖的趴着。

别说赵进了,就算是松江府知府,乃至担任江南道道员多年的陈文起,如今哪一个不是规规矩矩的,生怕自己也被抓走了。

根据赵进所知,这一场反腐风暴不仅仅是局限在上海,甚至都不局限在江南道,而是波及全国的反腐风暴。

而且根据他从隐秘渠道得到的消息,就连军方那边也是掀起了反腐风暴。

这种情况下,很多人为了自保,别说是触犯这些巡查组的霉头了,甚至都还会主动把别人给推出来,正所谓死道友不死贫道。

而部分被巡查组盯上的官员,为了争取宽大处理,往往也是会主动交代问题,把同伙也给供出来。

这种情况下,就连赵进自己都是得小心翼翼的,生怕被卷入进去!

虽然赵进自诩行的正坐得稳,从来也是不屑于玩贪污受贿这种事,但是赵家家大业大,也是从事工商业,赵进固然是没有给自家的产业提供过什么便利,但是族人经商做生意的时候,自然也是会上他的名头,这要是说起来,说不得也是会惹上一些麻烦。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