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0章 赌上政治生命的贷款(1 / 2)

明末大寨主 渤海郡公 13072 字 9个月前

自己如果亲自出面,投资商们看见自己这个府尊大老爷都亲自站台了,大多会相信,但是第三工业区里的那些规划,耗资巨大,肯定是修不起来的,以后那些投资商们发现上当受骗了,还不得指着自己的鼻子骂,然后发动舆论,说不准就会有一大堆人弹劾自己。

然后再说找大乾银行和王室银行贷款的事,谁都知道这两家银行,一家是国企部直属银行,一家是王室银行,都是属于非常典型的政策性银行,为了扶持地方发展,他们也会发放贷款,但是他们更是需要为了资金的安全考虑。

就华亭那财政收入,这能不能换上这庞大的贷款本金不说,估计连利息都够呛。

这万一放出去大量的贷款,以后收不上来,人家是不会客气,到时候真敢把华亭的全部家当给抄家了,到时候说不准连县衙门的大楼都给收走!

这种事可不是没发生过!

早些年扬州府下属的通州,为了发展棉纺织业,和隔壁的上海进行竞争,抱着极大的野心贷款搞了通州纺织工业区,结果呢,根本就没几个企业入住,最后别说收税了,连维持工业区日常运转的资金都是拿不出来了。

最后,这贷款到期了,本金换不上不说,连利息都是拖欠了许久,而上级财政也是穷的叮当响,也不愿意给通州地方擦屁股,本来通州的官员们以为他们好歹是官府,大乾银行也是属于国有企业,属于兄弟单位,再怎么样也不会坏到那里去,所以这钱就一直拖着。

结果大乾银行的负责人一发狠,直接告到了中央大法院,因为这笔数十万元的资金收不回来,相关的大乾银行负责人自己就得丢掉官帽子,甚至丢掉小命,事关小命和官帽子,甭管哪个大佬发话,说影响不好都不管用。

更关键的是,法院竟然还判了大乾银行胜诉,并来了一个强制执行!

结果,通州州衙门的所有官方资产都是通通被强行拍卖然后用于赔偿,连通州衙门大楼都是属于其中!

最后还是扬州府财政和江北道财政出面收拾烂摊子,筹集了资金帮忙还了这一笔贷款,避免了这事彻底闹得无法收拾。

但是为了让当地官员吸引教训,这衙门大楼却是被故意给拍卖掉了!

可怜的通州州衙门,如今还窝在临时租用的几座大仓库里办公呢,而且每年的财政收入,大部分都还要还给扬州府财政和江北道财政,只留下了最基本的花销,至于官员们的什么补贴,福利之类的,通通取消,一些需要雇人的岗位也是取消雇佣,让官员们自己干。

别提有多惨了!

至于当时主持这事的相关官员,大多也是倒霉的很,虽然这种事不算什么犯罪,但是捅出了这么大的篓子,也别指望能够好过,这些人通通都是被发配到海外去了,这辈子是别指望能够回到本土任职了。

所以,找大乾银行或者王室银行,或者是其他银行什么的贷款,然后用来进行投资,是很容易出大问题的。

要不然,其他地方衙门为什么不去贷款,只要有信心,项目过得去,吹一吹牛,把人给唬住了,就能够找大乾银行要一大笔的贷款!

但是为什么很少有地方这么干?

因为这种太容易出问题,一旦出问题,那就是天大的麻烦!

哪怕到时候有松江府财政兜底了,但是这动不动就是几十万元的大窟窿,就算是松江府财政也是会感到压力巨大啊!

更严重的是,真出事的话,基本上就可以宣告政治生命的终结了。

这种事,政治风险太大!

不能干!

见投资商这种,不能干!

出面贷款这种事,自己同样不能干!

不过其他的方式还是可以做一做,毕竟华亭县也是自己的辖区,第三工业区要是能够发展起来了,对自己也是有好处。

所以赵进也是拿捏好了分寸,他召集了官员,开了一次商讨关于第三工业区发展的专门会议,但是这只是官方内部的会议,并没有邀请什么投资商参与。

然后是亲自带队,并且是邀请了江南道衙门的工商厅的厅长通行,一起视察第三工业区。

不过,这依旧是官方形成,整个过程里,丝毫没有和什么投资商进行接触,同时也是没有给予任何的承诺。

他能够做的,其实也就是表一态了,摆明他会支持第三工业区的发展,但是具体支持的额度有多大,那么就是属于机密了。

他也是知道,华亭方面的官员,一群群都是钻牛角尖,做梦都想要发展工商业了,有了自己这个表态,他们肯定会拿去做文章的。

果然,去年秋天才到任的华亭县县令,直接打蛇随棍上,开始宣扬什么第三工业区将会是整个松江府未来数年内的重点发展工业区,投资商们赶紧来投资啊,错过了这一波,以后了就没有机会了。

这一举动,果然是吸引了众多不少商人,而且不少实力强大的企业都是开始对第三工业区有了兴趣。

毕竟如今的大乾王朝,依旧是一个官本位的世界,哪怕是赵进并没有给出任何的明确表态,但是只是一个会议,一个视察,一两句含糊不清的话,就足以让很多商人们动心,准备投资重资博一场富贵了。

其中最先开始行动,就是大洋纺织公司了!

这个公司呢,也就是宋丸子所任职的纺织的公司,他们最近两年和大乾扶桑事务衙门联姻委员会合作的非常愉快,已经是陆续接受了超过万名扶桑女工了,当然了,这五千名扶桑女工里,很多人只干一段时间后,都会找个男人嫁了或者当情人,或者是进青色小楼又或者是其他什么出路后,选择了离职。

这是必然的,谁让大洋公司给的薪资只有正常薪资的一半左右,那些初来乍到的扶桑女工不知道,但是干个几个月后,那么基本就会知道,哪怕她们直接跳槽到其他的纺织企业里,收入都会直接翻倍。

更不要说,她们的更多人会选择嫁人,从而摆脱在纺织厂里暗无天日,每天工作最少十二个小时,有时候甚至十四个小时,十六个小时的日子。

不过这种事也在大洋公司的考虑之内,人家大洋公司就没指望这些扶桑女工能够干多久,反正她们工资低,而且纺织企业对工人也没啥太高的要求,随便培养就能够上岗了,只要她们平均干上两个月,大洋公司的总体用工成本就会低于雇佣普通员工。

至于两个月以上,那就是赚了,干得越久,他们赚得越多。

这种大环境下,大洋公司虽然说陆续接受了上万名扶桑女工,但实际上现在还在大洋公司工作的扶桑女工,也就只剩下两千人左右而已。

雇佣扶桑女工,让大洋公司的成本下降了不少,从而让产品具备了更大的竞争力,这公司的发展势头也是越来越好,所以琢磨着新开一个分厂了。

不过他们大洋公司在纺织行业里,虽然只能算是中等企业,但是对于整个工商界而言,依旧是不折不扣的大企业,他们开设分厂的规模也会非常大,需要大量的地皮,而上海那边,已经是很难在沿江地段里给出这么大片的地皮让他们建设分厂了。

所以他们就是把目光放在了华亭这边的第三工业区。

作为上海本地企业,他们自然是知道,所谓的第三工业区,也就是原来的华亭开发区而已,和上海扯不上半点关系。

而华亭方面吹嘘的很多东西他们也都知道是假的,就华亭的财政能力,能够把第三工业区的所有规划真的做出来,他们宁愿相信全扶桑的女工不用工资不用吃喝,免费给自己工作。

但是赵进的两次官方表态后,加上华亭方面的官员已经是信誓旦旦的保证,一旦确认投资到位,工业区能够拥有一定量的投资额,能够带动地方发展,并贡献税收的未来,他们就会拿着这个未来去向大乾银行和王室银行贷款,用于建设工业区。

华亭方面的官员,是知道大洋公司的,更加知道,这大洋公司是上海本地企业,对他们华亭是知根知底的,靠假话骗他们是不可能的,只能是依靠未来的发展来打动他们。

为此,华亭县的县令亲自会见了大洋公司的高层!

这个只有二十八岁的正六品县令,帝国新生代的基层官员政治新星,信誓旦旦的说他们华亭一定会拿到贷款。

这个县令,也不是个简单人,如果他是个简单人,也就不会在年仅二十八岁的时候,就担任华亭县的县令了。

别看只是个正六品县令,但这可是华亭呢,而且他只有二十八岁!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