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1章 述职(1 / 2)

明末大寨主 渤海郡公 13522 字 8个月前

赛八仙兴许在很多方面的能力,已经是远远不如现在大乾王朝的重臣了,立国初期的时候,他引以为傲的诗词文章,如今在大乾的朝臣里根本就是上不来台面。

但是他之所以能够一直稳坐值房,除了他的威望和资历外,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

那就是他一直都是大乾王朝里的绝对君权支持者,几乎毫无保留的支持着楚行。

基本上楚行要做什么,他就支持什么。

对于赛八仙而言,其实楚行要做的事对不对已经不重要了,重要是支持楚行。

当然了,其实某种程度上来说,他支持的也不是楚行这个人,他支持的只是大乾王朝的君主!

回到金陵城的赵进,并没有太多的时间去仔细准备自己的施政方案,因为刚回到金陵城的第二天,他就是被召见了。

楚行并没有在自己的办公室里,或者是在什么会议室里召见的他,而是在午后时分在王宫前殿的城墙花园上召见的赵进。

经过多年的整修,虽然说工期一拖再拖,但是好歹也是修了十多年,如今的皇宫主体建筑基本已经是修建完毕了。

原来的明皇宫因为实在过于残破,这皇宫的修建,其实并不是在原来的明皇宫的基础上进行返修,而是推到重来的那种。

修建完工的宫廷,其占地面积相当大,除了原来的明皇宫地域外,还加上了原来的王宫别院,把两者融为了一体。

建筑模式,也是和传统的皇宫不太一样。

外围,是大片大片的草地以及石板等铺就的广场,表面看起来空荡荡的,不过实际上有着负责的防御设施。

那些看起来似乎不起眼的假山,实际上就是坚固无比的堡垒,里头可是能够部署火炮的,那些看起来只是普通排水沟的沟渠,实际上就是战壕呢。

而这些防御设施都是通过壕沟甚至是地道进行联系。

平日里虽然没啥用,但是如果遇到敌人进攻皇宫的话,这些防御设置足以布置五千人以上的防御兵力进行外层防御。

外围的草地以及石板广场,基本是属于半开放的性质,最外围只有简单的矮墙以及栏杆,当然了,虽然只是简单的防御性质,但是普通人自然是进不来的,因为这些区域,已经是属于王宫的区域了,外围是有众多虎贲军的士兵巡逻驻守的。

能够进来的,一般也都是在皇宫内办公的人。

大乾的宫廷,不仅仅是楚行的居所,或者是重要仪式的举行地点,同时也是好几个重要机构的办公地点。

在偌大的广场,还有不少的办公建筑呢!

目前在王宫的前殿办公的机构有军机处,值房,海军统帅部、陆军大都督府这四大机构。

当然了,这些机构的办公地点,都是在皇宫的外围区域。

在庞大的草坪和广场中间,才是真正传统意义上的皇宫,这里就不一样了,整个王宫内部建筑,被高高的宫墙所包围着,同时这些宫墙也并不是传统的四四方方的宫墙,而是不规则的菱形结构。

至于为什么是菱形结构的城墙,这自然是因为整座王宫,就是一座巨大的棱堡,在这里宫墙的上方,可是设置了众多的炮台呢,能够部署大量的火炮。

大乾的王宫,从本质上来说就是一座巨大的军事要塞!

当然了,王宫到底是王宫,除了军事功能外,还得有良好的政治功能以及生活功能,所以王宫内部,依旧是有着传统的前殿,平日里也是个摆设,只用来举办大规模的仪式之类的。

不过楚行平日里可不会在这里召见臣子。

他平日里都是在值房办公!

不过这值房说是书房呢,但实际上却是一座办公功能非常完善的办公建筑,是两层建筑,一楼是秘书处的随行秘书以及几个值班大臣等随驾臣子们的办公地点,二楼嘛,则是楚行的办公室以及会议室。

通常楚行就是在自己的二楼办公室处理军政事务,接见大臣,而隔壁的会议室,则是主要举行日常的早会。

而小朝会,则是在前殿的军机处的大型会议室里举行。

大朝会,自然是在前大殿举行。

除了办公区域外,更多的还是皇室的生活区域,基本上占据了皇宫面积的三分之二,同样是园林设计,错落有致的分布了数十座风格不同的庭院。

而在前半的办公区域里,同样也是有着大量的绿化面积,其中城墙花园就是一处楚行比较喜欢去的地方。

这个城墙花园,其实就是直接在城墙上修建的,最高的地方甚至有数十米高,站在上头,可以看见外面的大片皇宫外围草坪和广场,同时也能够看见城区的景象。

今天,楚行就是在城墙花园里召见的赵进!

楚行走在前头,赵进落后一步跟着,再靠后一些,则是随行秘书以及几个侍卫,附近还有普通的侍卫以及秘书。

这些人除了赵进外,都是天天跟在楚行身边的,对楚行在城墙花园上召见臣子的场面已经是习惯了,不过赵进却是头一次在这种场合里面圣。

此时他只听大王说着:“爱卿在上海工作的这些年,孤也是时常听到过关于上海的报告,不过呢,总归是没能去亲眼看过,多少有些可惜!”

楚行这些年来,基本上已经是很少离开京师了,偶尔外出,也只是去金陵城郊区的工厂或者去当涂视察,这些年来,他可是一次都没有去过上海呢。

对于上海的景象,他更多的是通过报告以及旁人的口述来了解。

此时赵进道:“启禀王上,这些年上海的发展很快,很好,不说和十年前相比,就算是臣上个月去上海视察的时候,也是觉得上海在这两年前变化很大!”

“哦,是吗,又有了什么新的变化?”楚行对上海的变化,还是很关心的。

赵进道:“臣上月去上海,主持了吴淞江上的第三座大桥,北岸大桥的通车仪式,这个北岸大桥是臣在松江府知府任上开始的,历尽了三年施工,在今年才完工,这座北岸大桥,也是上海的第一座钢筋水泥大桥,设计标准高,施工标准也高!”

“臣记得当年第一次去上海的时候,吴淞江上只有一座简陋的木桥,后来为了开发北岸,这才有了吴淞江大桥,然后随着北岸和上海城区的交通日渐繁忙,又是修了吴淞江第二大桥,不过这依旧是无法满足繁忙的交通联系,这才有了北岸大桥。”

“这个北岸大桥,桥梁的长度和宽度以及承重能力,都是远远超过了早年的吴淞江大桥,如今已经是成为了上海城区联系北岸的重要通道!”

赵进从北岸大桥说起,然后逐渐铺开,说了上海这些年的发展。

他说如今上海的城市轨道马车交通已经是全面铺开,从华亭开发区可以一路座轨道马车到北岸开发区,而所需的车费也是极为低廉。

目前上海的城市交通运输,尤其是人们的日常出行,已经是由轨道马车所承担,无数的轨道马车,每天运输着数以万计的人前往城内各地。

赵进说的上海,在楚行听来,已经是很有一种后世近代上海的感觉了,甚至还是超过了。

除了因为技术的限制,尤其是电气化技术的限制,现在的上海还没有什么有轨电车,也没有电灯,更没有电梯,所以楼房普遍还无法修的太高,一般都是两三层为主,偶尔有七八层的高楼,但是再高的就没有了,因为没有电梯的情况下,楼层再高的话就很不方便人们上下出行了。

赵进口中的上海,让楚行也是有了想去看一看的兴趣!

“看来这些年上海的发展还是不错的,有机会的话,得去看一看!”

听到楚行这话,赵进就是道:“倘若王上能够驾临上海,实乃是上海乃至整个松江百姓的福分!”

恩,同样也是他赵进等一票上海出身的官员们的福分,上海发展的好,还让陛下所看到了,他们这些曾经在上海任职过,并为上海发展做出了贡献的臣子们,其仕途自然也就更加顺畅了。

不过楚行也知道,自己身份特殊,哪能说走就走啊,今天虽然有些心思,不过却也是不再说起这个,而是继续问起了赵进关于上海,关于松江府乃至整个江南的事。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