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1 穷用硫铁富用硫磺(2 / 2)

不明不清 第十个名字 284 字 7个月前

蔥油有点像液体沥青,黑乎乎的,这玩意分馏石油的时候量很少,基本都和沥青混在一起,到底是什么成分、能做什么用,洪涛是真不知道。

这里的汽油、煤油和柴油没经过精馏、酸洗、碱洗等工序,杂质多品质差,只能算简单的粗馏。如果能再加一些设备进行精馏,还能多出十几种产品,比如萘、酚、苯、硫酸钠,连沥青也不会浪费,可以从中提取石蜡。

但洪涛没那么贪心,主要是技术和设备还达不到那么高标准,能有粗馏的汽油、煤油和柴油已经很不错了。再看看每人手里小本子上记录得满满当当的操作流程和重点,那必须是心满意足。

经过几天的观察,这二十多位学员里至少有三分之一的动手能力、接受新事物能力比较强。而在他们中间,还有两三个人像是有点天赋。

和分馏煤焦油这一项工作比起来,挑选人才更重要。因为下面不光要小规模分馏煤焦油还要制酸制碱,全靠死记硬背怕是有点难度。

时间转眼过去了一个月,洪涛基本都待在琼岛上盯着一众学员不厌其烦的重复着分馏煤焦油的每一道工序,同时还要用实验室的方式进行硫酸制备。

这次他没有用干馏绿矾或胆矾的方式生产稀硫酸,而是直接用了更简单粗暴的方式。找个永乐青花大瓷缸装点蒸馏水,用成化斗彩托盘置于底部,放上硫磺和一小块硝石,点燃之后盖住缸口用泥密封,闷半个时辰就可以得到硫酸。

其实这就是后世所说的接触法,在大规模生产的时候通常不用硫磺,而是选择成本更低的硫铁矿,通过煅烧产生二氧化硫气体,硝石则会产生氮氧化物。二氧化硫被氮氧化物氧化变成了三氧化硫,溶于水之后就是硫酸。

具体浓度多少取决于硫磺和硝石的用量,这个数据要靠一次次试验去慢慢总结。不过没关系,接触法可以反复进行,只要不嫌浪费原料,硫酸浓度不够就再反应一次。

洪涛之所以选择硫磺替代硫铁矿,主要是为了操作方便。有了袁可立的剿匪提督衙门战舰,可以很方便的从日本换取硫磺和硝石,价格便宜质量好还管饱。

直接燃烧硫磺和硝石,三氧化硫的转化率更高,比较容易提高硫酸溶液的浓度,甚至能直接产出浓度超过100%的发烟硫酸。

至于说将来大量生产时是采用硫磺还是硫铁矿做为原料,洪涛也没想好呢。反正不能在城市里建厂,必须找个水源充沛、湿度合适还比较荒芜的地方,再制定特别完善的生产安全制度才能开干。

只要让学员们掌握了正确步骤,并理解每一步的用意,多烧点硫磺不算啥。他们就是将来的化工厂工程师和技术员,会用一项项新发现引领大明和全世界走入一个新的世纪。

啥工业革命也得后边等着,先来个化学革命再说。熔炼、铸造、机械加工制造,全离不开化工产业的支持,想建立一支完全使用热武器的军队,更需要化学这个大杀器来推动。

(本章完)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