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五十章 一步大棋(2 / 2)

大家听闻,忽然觉得这里真丰富,一张照片,就有好大一段故事,好多个人生。

方洪亮接着讲述了几分钟。

有喜,有悲。

有激动,有遗憾。

讲到在场其中一些人的故事时,成政委点名,让他们自己来讲,顺便说说自己在二中队得到的成长和变化。

何志军:“06年,中队向指导第一次给我报名,让我参加支队夏季比武,我当时有点慌,不想去,那时候中队蒋班长鼓励我,让我一定要去体验一下,说这就是当兵的意义,后来拿了第三,登上领奖台的时候,我感觉非常满足,当时就下决心了,要把比武的路走到底。”

赵金成:“那个照片,是隧道大火,我第三年的时候,中队第一次集体三等功…我是第二年调过来的,熊杰,文海,张岚江,我们几个同年兵比起搞,那时候热闹啊,后来,一代比一代强了,说实话,我是又失落,又高兴,二中队的舞台,更大了。”

陈郑海:“那个,支队第二届红旗车驾驶员比赛!就是去年,我刚从云岩大队调过来!拿了第二!我记得当天下午回去路上就出警,我们在路边加了水,农村房子烧成片,灭了一天,收尾的时候,半夜了,曹指导靠在路边睡觉,我们要走,喊不醒他,叶加…叶队长上去喊了一声:复燃了!他腾一下跳起来,把我们吓一跳。”

“哈哈哈…”

“在二中队,兄弟们都很上进,也影响了我,我是打了糖皮质激素,向心性肥胖,很难减,但是最近医生说可以慢慢停药了,我准备和兄弟们一起训练,把肥减下来!我也要留二期!继续为二中队做贡献!”

李支队长缓缓点头。

“不错,小陈,身体超重,不用焦虑,二中队以后还有许多特种车辆,需要你这样的优秀驾驶员!你能留队,也给我们减轻了调拨特种车辆驾驶员的压力,当然,二中队也会给你提供充足的提升空间!

不管是支队,还是二中队,都需要你这样的人才!”

大家立马鼓起掌来。

不止是为陈郑海鼓掌,也为方洪亮,孙敬五,陈功,常明,孟强等特别岗位上的人。

支队领导的首肯,证明这些人也许不会因为体能成绩,被调离二中队。

至少,他们可以在自己的岗位上努力。

李支看了看成政委。

成政委抬手看表,五点了。

定好六点开饭,这一个小时,是留给小方的。

于是,清了清嗓子,总结道:

“今天,是二中队的好日子!总队特别表彰二中队的四名同志,在全国大比武中,取得了特别优异的成绩!并授予二中队「贵州消防总队训练模范中队」的称号!一会吃饭,我和李支,张支,敬你们一杯!”

“好!”

战士们这次掌声雷涌,心里越想越激动。

这个比武,至少也能给未来的荣誉厅挂上一整面墙的画报了!

二中队,还要全省出警,参加以后的支队,总队,全国比武,把荣誉攒满厅,他们也要留下名字,照片,以后进二中队的人,也要喊着“我是二中队第XXX个兵”的入队口号,观摩他们这些前辈的荣誉!

方淮倒没有这个想法。

以后是不是兵,还得看他挣扎了。

所以,眼看着领导发言结束,方淮立正,站到一旁,大喊着进行最后一道程序:

“立正!!”

“军人荣誉!是无上光荣!战士的功勋,永垂不朽!下面,请同志们举起右手,对荣誉墙宣誓,跟着我一起,重温入伍誓词!”

所有人面色庄严,高举右手。

“我宣誓!”

“我宣誓!!”

二中队的声音,穿过楼层,回荡上空。

……

10分钟后。

张支,成政委,李支,还有中队的四个干部,都没有下楼,径直到了旁边的党政会议室。

一进这里,气氛就跟刚才不一样了。

领导们没了官腔,随意拉开板凳坐下,方淮拿着资料给领导发,中队的三个就没这待遇了,节约纸张,三人看一份。

张中庭拿着资料先是看了看厚度,也就几页纸,正反翻了翻,道:

“那天你给局领导看的,就是这个?”

李支一看,张中庭也不知道?

于是卖弄地笑道:“这个比你早上给我们看的资料,少了许多嘛。”

张中庭有点黑脸了。

你这有点过分了吧?支队长,政委,都给了,你亲舅舅不给看?

方淮笑着解释道:“舅,这是支队的事,你马上要去总队了,不关你事了,你就跟着旁听一下得了。”

张支,马上要变张总了。

估计也就是月底的事。

如今,命令都下了,只是还没开会宣布,方淮不再谨慎说话,张中庭也不再反驳。

成政委和李支都看着张中庭笑。

这老张,当团长的时候年轻他们好几岁,和他们同期,如今,又在副师这一步上超车,成了他们前面的领导了。

还有这么个发力迅猛的外甥在。

年轻就是资本啊。

“领导,现在给你们看的,只是早上资料的其中一个小部分,在那份资料里没有太多展开,这个,我把它细化了,内容,就在题目上,消防指挥系统的建设。”

方淮也没看资料,直接讲解起来。

“消防指挥中心,是新一代消防的神经中枢,也让消防彻底告别了以往的出警模式。

由中队通讯员直接接警出动,然后上报大队支队,转变为支队系统接警,系统派警。

这是一步好棋,让上下指挥员同时通过这个系统,知晓每个中队在干什么,有没有出警,避免了有警仍派警,增援不清晰的混乱境况。

并且,我查了一下,规划里面,指挥中心的系统构成,有接处警系统,预案管理系统,辅助决策系统,GPS时钟同步系统,视频会议系统,指挥中心检测大屏,GPS卫星定位系统几个部分。

不过,我觉得仍然不够。

这个神经中枢,明明可以干许多事情。

第一,预案专家库的问题,我在早上方案上有说明,这个我们是一定要做的,涉及灾害风险可能发生的门类领域的专家,我们需要掌握,关键时候,我们能够快速请调相关领域的专家到场协助处理,当然,还需要取得相关部门的认可。

第二,110接警中心,120救援中心的指挥系统,和我们接口不完全相同,互通信息的能力差,导致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救援的响应时间和部门协同。

最基础的,是我们不知道他们谁出动,他们不知道我们谁出动,找人难找,难以协调。

这一点,我相信早上李支是深有体会的。

再深化一点,就是三方联动。

我举两个例子。

山岳救援,有伤员,消防救援,120救护,110协同,高峰期警车护送开道。

跳楼,跳水,也是可能需要三方需要到场的事件。

这样的情况,还很多。

如何做到联动?由政府,建立一个应急救援系统,并且,以后可以把煤炭,石油化工等部门的救援系统链接进来。

我想不难,如果政府能够授权,完全可以由我们牵头去搞。

这样,方便统一宣传,更方便民众报警,以后我们的宣传口号,就不是火警119,而是遇险,灾难,119。

第三,与市气象局,市水利局,省地震局,市地质局,建立共享资源,协作响应,快速支援的关系。

目前最关键的是,他们的气象信息,水文信息,地质信息,应该与我们实时共享,这些东西,不仅可用于我们的出警,也可作研判下一步的救援形势,我认为这些东西,我们是必须要实时掌握的,不是等着我们去问。

问,或者是通知,本身就是一个繁琐的流程,人的惰性会造成许多时机错漏。

要有专人打理,把重点信息挑出来,甚至支队每周的例会,要把这些东西拿出来看一看,说一说,这将大大利于我们的救援准备。”

“嗯…”

三个领导都在点头了。

“有道理。”

方淮笑了笑,继续道:

“还有,有了这些信息,那我们的派警单,还会只是一个灾害地址,类型,伤亡人数等简单的构成吗?

我想,未来我们的派警单上,应该有当地天气风向变化;涉及水域救援的,有水势流速;山体滑坡救援的,有地质特点;地震救援,有大比例的小范围精确地图。

我不能说一定能对救援起作用吧,只要十有一二起了作用,对我们就是巨大的改良。

系统的录入,是需要时间的,这些东西,我们越早掌握,越早开始做,就能在越早的时间内,建立一个完善的消防指挥系统,甚至以后电脑系统足够发达,内存足够便宜,我们可以把所有通过消防验收的建筑图纸录入系统里面去。

一张派警单,或许会变两张,三张,四张,附带大量的现场资料,我们要付出的,不过是出警时多几秒的自动打印等待时间,和几张纸,几点墨罢了,换来的,却是对一场出警信息的全面掌握。”

领导们集体皱眉。

“我们的系统能承载这么多东西?”

在座三位领导都是懂点电脑的,支队指挥中心机房里的那些方块主机,不像有这么大的能力啊。

方淮坚定点头:“这个系统的全面完善,我预测,至少要两年,全国推广,也至少两到三年,到时候,技术,内存,已经完全能够解决了。”

方淮的内心谋划,当然不止如此。

这些东西,对一个国家来说,分则无太大所谓,但一旦形成了汇总,就有了足够的保密必要。

趁着现在的消防还是部队,有保密原则的支撑,尽早获得信息,纳入使用,获得效益。

这个消防指挥系统,将会是保密级的。

一个掌握了这么多国家信息,并且长期熟练使用的部门,已经有了战略意义,保持部队体制,是很有必要的。

这是一步大棋。

(本章完)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