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五十九章 这根本不是门控!(2 / 2)

“嗯…不准确,不是火场,而是密闭火场,或者建筑物内,热冷气交汇的界面叫做中性面,上面是高温烟气层,下面是冷空气层。”

宗教员摇了摇头,再次看向方淮,道:

“方淮,知道中性面的意义吗?”

又来了,又来了。

大家目光都看向了方淮。

这次,几乎所有的人,都感觉到了宗教员有些故意了。

宗教员其实也只是打算最后一次为难方淮了。

这样,要是方淮不愿意让他们指导,他以后就会在领导面前傲然说道:“这个小子理论真的一般,我曾在课堂上问过他三个问题,他没有一个答得上来的。”

中国人喜欢“三”,一次两次或许是巧合,三次,就有了总结性意义。

这就是第三次问他问题。

但这次,方淮不会再给他任何机会了。

一米八二的身影站起,身姿十分挺拔。

话声,也不再在试探之中寻找答案,话锋比刚才坚定了许多。

“报告!火场中性面,是国际消防学院ifsta提出的概念,是从热分层原理推导出的概念,naturalplane,直译为自然平面。

建筑物火警,由于气压和温度的正比关系,浓烟会从任何一个窗口往外排出,热烟到了窗口后排到室外时,会往上窜出,窗口下沿则冷空气进入,供给火场。

它的意义非常多。

第一,逃生,人工制作中性面。

我们知道,火场里的高温,毒烟,都在烟气层里,火场大多数人不是被烧死的,而是被闷死,熏死的,烟气层里的高温浓烟,充满了危险。

我们一直宣传的湿毛巾捂住眼耳口鼻,其实是错的,因为将毛巾打湿水的过程中,已经浪费了逃生时间,而且也无法有效挡住一氧化碳和浓烟毒气。

所以,有效增加生存几率,减小浓烟对人体伤害的逃生方式,除了低姿势逃生之外,还有人工制造中性面。

如果受困者拿起一条被单、窗帘布、毛毯等,双手举高,把被单置于头部上方,受困者上半身弯下,制造人工中性带,让头部处在中性带下方,烟则会从受困者的身后被单外往上窜,这样受困者可以避开浓烟的侵袭,甚至可以降低烟中附带的高热将人烫伤的机率。

第二,判断内部火势。

中性带通常处于烟气层的底端上方10厘米处,观察中性带,实则是在观察烟气层,火场形势的发展,能从中性带高低中得到明显的信息。

烟气是燃烧产生,所以进入火场时,中性带较高,烟气薄,说明火灾处于初发阶段,越低则越危险,可能发生回燃或轰燃;如果烟气层急剧升高,烟气厚度减小,说明通风条件得到了改善,如果急剧降低,说明里面发生了轰燃,烟气已经充满整个房间。

据最新研究表明,当烟气层下降至距地面1米左右时,火灾发展已接近轰燃。

这个时候,不能贸然进入火场。

第三,控制烟气层。

进入火场,通过对烟气层射水降温,有了烟气层高度标准,就能够把轰燃和回燃风险牢牢控制。

第四,就是宗教员上节课说的,通过烟气流动,判断起火点位置。

报告,完毕。”

方淮话落,周围很安静。

一片翻书声。

好像没有这一页啊?

书上解释的“中性面”,不就是一个原理吗?

宗教员有些惊诧,想说点什么,奈何方淮说得非常全面,而且有一个“1米轰燃线”,这是哪里的研究,他竟然也不知道。

如今国际消防尚处于对“中性面”的研究发展阶段,更遑论消防事业起步很晚的中国,教学书上只是提到而已。

“小伙,对于数据,可要严谨,你这个一米的烟气层高度发生轰燃,是谁的研究?”宗教员有些凝眉道。

方淮面不改色。

“老师,国外消防的信息,不是只有香港培训才能得到,我让家里帮我订了几十本最新的杂志,除此之外,我还上网,这个数据,fbt-au网的澳大利亚消防员shanraffel,和fbt-us网的美国消防员edhartin均有提到。”

这话一出,空气更静。

卧槽。

卧槽。

兄弟,你记数据就记数据,人名你也记?

几十本国外杂志…你看得完?

又不是《花花公子》!

宗教员此时内心感觉不妙。

他感觉,自己恐怕有点小看这个1号了。

其实如果不在理论方面,无论是全国赛场还是中队改革实操,抑或是他在意的那份领导认为颇有格局的方案,这个1号做出的任何一项成绩,都是他这辈子都无法企及的。

现在,方淮还能随意说出大量数据及出处,具备在理论上和他辩论的能力时,那种压迫感就扑面而来了。

他决定再试试水。

“那你知不知道,没有打开门之前,如何判断内部中性面高度?”

这个即是他接下来要讲的内容,这可不是书上的,而是美国的一种新操法。

他要验证刚才方淮所说的真假。

方淮却轻笑了一声,反问道:

“老师,这就是你今天想讲的「门控技术」?”

宗教员被问得愣了一下。

周围的人,只觉得这个“1号”的气场,越来越高,纷纷转头,再次观察着他。

“当然不止,你如果想知道,先回答我的问题。”

宗教员很讨厌这种反问,表情也有些冷了。

方淮也懒得再跟他打哑谜,道:

“这个方法很简单,只要通过开花水流喷洒全门的一瞬间,注意观察水蒸气升腾的最低位置即可,中性层以上部分,门是高温。

很可惜,这个方法,只适用于门后具备烟气层和部分的门,比如木门,受热并不传导至外,该方法不适用。”

教室里响起了一阵“哦”的恍然声。

就这啊。

宗教员有些尴尬。

但,还是强绷着气场道:“门控技术尚在发展阶段,而且逐渐与内攻配合,实用性当然不止于此,门,是人员装备最常用的进出口,也是逃生最重要的渠道,我们之前讲的门前掩护,楼层内攻,乃至所有的内攻操法,都必须与之配合!

方淮同志,学无止境,关于门控技术,你如此轻佻,说明知之尚少,希望你端正态度,好好学习。

下面,我们来讲一下门控的意义,和所需要的装备。”

宗教员的心里其实已经不想让他开口了,把讲台上的书往后翻了一页,准备好好讲讲门控的重要意义,回应他这种轻佻。

但,方淮并未坐下。

声音接着传来,朗朗若惊雷。

“老师,门控是很重要,重要性甚至超过了水枪的布局。

但那个操法,应该是训练场上的教练员教的,不是你。

而且,这根本不是真正的门控!

真正的门控,是与门控对应的烟气控制理论!

而且,书上所讲的门前开花掩护方法,我认为应该马上停止教授,这是错的,我有一位战友,已经因此牺牲了。”

(本章完)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