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 封英亲王 狸猫换太子之真太子(1 / 2)

秋东人还在路上呢, 宫里已经有旨意传出,封福康王之子高秋东为英亲王,三代后降等袭爵, 封其子高长安为世子, 其女高长念为临川郡主, 赏赐亲王府邸一座, 金银财宝无数。

工部侍郎亲自带人在亲王府邸做最后的装点工作, 礼部着人一遍又一遍核实, 确保里面的东西将来能让主人用的绝对舒心,赏赐流水一样出了王宫, 通过白虎大街,在所有人的注目下进了英亲王府邸。

众所周知,福康王是出名的黄金单身光棍儿,即便他老人家今年已经五十有五的年岁了, 还是有很多权贵热衷于嫁自家水灵灵的闺女给他。

偏他老人家不耐烦这些, 只对外说早年娶过妻子, 育有一子, 妻子早亡,无心再娶。

可这么多年了, 谁都没见过这位王爷的妻子儿女,别说见过,就连听都没听过关于他们的只言片语, 比宫里的老太后还神秘几分,时日一长,众人只当那不过是福康王的托辞罢了。

纷纷猜测,这位王爷身上的亲王爵位,将来不知道要便宜了哪个远宗。远宗那些人, 才是最不希望老王爷娶妻生子的,他们可都等着将来过继自家孩子给老王爷养老送终,好继承他的爵位呢。

这猛不丁冒出个人,说是福康王的儿子,甚至给老王爷连孙子孙女都生好了,偏宫里还承认了这人的身份,如此高调的赏赐,可不叫人好奇嘛。

要知道他们这位陛下可是出了名的抠门,只进不出。每逢万圣节,都只大力夸赞那些送他老人家真金白银作生辰礼的大臣,就差直言“你送的很好,我很喜欢,下次继续”。

对那些送“五谷丰登”“一统江山”这种巧妙心思的大臣耷拉个脸看都不愿意多看。

逢年过节赏赐大臣的东西,要么是陛下他老人家自个儿写的字画,要么是他老人家亲自打的猎物,对于陛下的书画水平他们不予置评,全当做是陛下的一片心意了,那些在冷库里储存了一个冬天的猎物,也只能咬牙收下并强装出感激涕零。

反正,陛下从未用赤、裸、裸的真金白银表达过他对臣子们的欣赏,一个铜子都没有!何况是今日这般大手笔。

就连陛下的亲儿子亲孙子,都没得过他老人家的如此厚爱。

这英亲王要都不是真的福康王亲儿子,那才是见鬼了。

消息像长了翅膀一样传开,便有好事之人三三两两聚在白虎大街的酒楼茶馆里瞧热闹。

又一台闪着银光,栩栩如生的仙鹤摆件儿被宫人抬着从白虎大街穿过,二楼雅间的几个公子哥儿脑袋伸的老长,直到宫人的影子消失在街角,才重新落座。

有人不由感叹:“这英亲王到底是何方神圣,能让陛下心甘情愿动用他的私库?”

就有人猜测:“看这样子,非立下泼天功劳不可呀!”

有人纳闷儿:“除了和周朝那边儿打仗,也没听说最近大都发生甚么大事啊!”

还有人等着看热闹:

“这下远宗那些人的希望算是彻底泡汤了,往日一个个把福康王比亲老子还亲,恨不能日日上那边府里请安,被老王爷赶出来依旧舔着脸凑上去,连脸都不要了,恨不能当场跪下管老王爷叫爹。

突然冒出个英亲王,那些人怕是不会善罢甘休。”

就有人嗤笑道:“这有什么,老王爷一门父子双亲王,英亲王自个儿身上有爵位,不用继承老王爷的,他们可以继续扒着老王爷给他老人家当儿子嘛!”

这话说的狠毒,在座之人却听的畅快,哈哈大笑。人家老王爷都有亲儿子了,只要没糊涂透顶,爵位宁可在百年后被朝廷收回,于情于理都不会传给假儿子。

退一万步讲,老王爷真脑子有坑,在有亲儿子的前提下,还要过继外人,陛下也不会答应啊,他们陛下的抠门可不止体现在金钱上,对爵位的赏赐也格外谨慎小心,轻易不会许出去。

“就怕这个所有人都明白的道理,远宗那些人不明白。”

“我看哪,他们比谁都明白,偏要揣着明白装糊涂!”

“那可有的热闹瞧喽!”

有人毫无形象的歪在榻上摇头:

“我家老子和礼部那边有点关系,说是宫里的老太后和陛下都对这位英亲王重视非常,从吃穿用度到生活习惯,方方面面,亲力亲为,十分上心,远宗那些人估摸着是没戏了。”

有人将扇子开了又合,合了再开,闻言有几分神秘道:

“何止,我家老爷子最近常进宫,听闻陛下近日因英亲王一事龙颜大悦。”

便有人好奇不已:

“你们说,这英亲王到底是何许人也?咱哥儿几个凑一起也算是大都百事通了吧,翻遍咱大魏也没挖出此人的踪迹,至今连此人在哪儿也无从知晓,总不会是从天上下来的?”

歪在榻上那人便意味不明的说了一句:

“大魏没有,那就是从其他国家来的呗,能让陛下如此重视,想来定是立下了汗马功劳。”

陛下又不是任人唯亲,凭个人喜好就大方的给人封亲王且大肆赏赐之人。

从他国而来,被陛下如此慎重对待,肯定是立下大功了,却并未宣扬其功绩,说明这位英亲王做过的事不能对人言,至少目前不方便被人知晓。

那干的能是什么呢?

几人不约而同想起大都高门传闻中,他们大魏有一支庞大的遍布周国的情报组织,一直牢牢被陛下把控在手中,神秘异常。

不敢继续想下去,几人立马转移话题:

“三日后太后设宴,诸位都是要去凑这个热闹的,届时定能一睹英亲王真容!”

“是极是极。”

他们猜出这位英亲王不简单,但也没想到会这般不简单。

英亲王车架回大都这日,皇帝膝下身在大都的三位成年皇子全部被派出去,于城外十里迎接,老太后身边的明姑,奉了老太后懿旨,与皇子们同去。

如此阵容,按理说英亲王该感激涕零,下车出面表示受宠若惊。

可明姑说了:

“太后娘娘知晓王爷身有重伤,不便劳累,免了一切俗礼。太后已经在宫中摆了家宴,王爷,咱们这就回家吧?”

于是众人只听见车架里传来一声不辨喜怒的声音:

“那便劳烦姑姑了。”

这位神秘的英亲王连面都没露,甚至和几位皇子也没有过多客套,那辆朴素至极的青布马车被华丽的人群簇拥着,一路进了大都,最后消失在皇宫门口,隔绝了外人窥探的视线。

秋东在路上就已经收到封他为英亲王的旨意了,对皇帝的这番安排也适应良好,处之泰然。

因为他很清楚,一来他的功劳对得起这份看重,二来皇帝和太后这番做派不仅是厚待他,也是弥补当年对他爹的亏欠。

他爹隐姓埋名三十年,做的那许多牺牲,至今无人知晓。这在皇帝和太后心里,总归是他们亏欠了他的,多少有想在他身上补偿的意思。

果然,他越是跟他们不客气,两人越是开心。

等马车到了皇宫又换乘步撵,没去拜见皇帝,而是直接去了顾太后居住的怡园,秋东没多问,明姑便适时地跟他解释:

“陛下一早便在怡园陪着太后用膳,说了要在那边等您,咱们直接过去便好。”

秋东坐在高高的步撵上,遥望这座数百年历史的皇宫,心说亲王待遇确实挺好,最起码在周朝他就没用如此视角观察过皇宫风景。

他在看风景,旁人却在不动声色的看他,不仅是明姑,还有那三位皇子,几人余光瞧着他那头在阳光下泛着光的银发以及儒雅的面容,乃至举手投足间飘逸洒脱的气质,心说要不是这张和福康王有六七分相似的脸,他们都要以为这是哪个世外高人呢。

哪哪儿都挑不出毛病,但哪哪儿都跟他们老高家不搭。

老高家的男人,从孝恭帝到福康王,乃至几个皇子的子侄辈儿,甚至远宗那些窝囊废,各个高大威猛,以练就一身腱子肉为荣,一脸络腮胡,发起怒来不怒自威,陛下也不例外。

就连老高家的女人,那也是身强体健,上马能杀敌,腰间时刻挂着鞭子,一言不合就抽人的主儿,要是谁家娶个娇滴滴的女人进门,一定会被兄弟们嘲笑没种。

总而言之,老高家的画风,和这位英亲王大大的不同!

秋东给他们的第一印象——是个标准的周朝人。

当然他们可不相信陛下会对一个真正的周朝人如此礼遇,此人定有过人之处。这会儿他们就是非常好奇这位英亲王究竟做了什么,才能得到陛下如此厚待。

秋东做了什么,眼下还不适合完全公开,毕竟和周朝的战争才打响,周朝那边知道了真相,势必对秋东恨之入骨,其他的做不了,派人暗杀秋东的能力还是有的。

得等到真正和周朝的战争有了结果,到时候论功行赏,秋东的功劳才会被真正公之于众。

这些事秋东心里有数,并不着急。

等一进了怡园,秋东双脚终于能踩在地面上时,一个白发苍苍,身形清瘦的老太太匆匆而来,身后还跟着个身形高大的络腮胡男子,嘴里一个劲儿的喊:

“母后您慢这些,小心摔了!”

都不用人介绍,秋东便明白这二人就是魏国的太后和皇帝,也就是他祖母,大伯。

撩起衣摆,缓缓下跪,一个头还没磕下去,就被一双温暖有力的手给拦了,头顶被人怜惜的抚摸着,耳边是老太太疼惜的声音:

“快起来,起来!叫祖母好好瞧瞧!”

秋东摇头,坚持磕了三个头,再抬头时,眼睛里多了几分路上所没有的神采:

“祖母,孙儿回来了!”

转身,对上皇帝,秋东沉声道:

“陛下,臣,幸不辱命。”

老太后的眼泪瞬间就下来了,皇帝忙上前扶她。

老太后多强硬一人呀,早年和朝堂上文武大臣博弈,手段强硬,从不轻易服输,就因着两句话,哭的软到在皇帝怀里。

“痛煞我儿,痛煞我儿啊!”

天家血脉,为了这大魏江山,硬生生三代人分隔,不得相认,隐姓埋名,彼此做好了随时收到对方死亡消息的准备。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