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7. 第五十七章 大家一起发大财(1 / 2)

穿成亡国公主后 闫桔 17603 字 9个月前

待到月底的时候, 张议从俞州回来了一趟,同他们说起俞州目前的局势。

现在州府里为了先图谋临都还是广陵争论不休,因为开春在临都吃了亏, 所以他们暂且不敢轻举妄动。

广陵是俞州的后方,那个郡有三十四个县,面积有临都和永庆两个郡那么大, 是朝廷里最大的一个郡。

之前因为天灾当地闹农民起义, 组建了数万人。

后来朝廷派兵攻打, 还留下七八千兵顽强抵抗,一时未能把该郡拿下。

之后不了了之。

余州牧夏远堂认为一群乌合之众, 但他们能扛住朝廷围剿,显然是有几分本事的。

先前夏大郎就是考虑到朝廷都未能把他们攻下来,俞州派兵去不一定能占到便宜, 这才竭力提倡去攻打临都。

却不曾想,碰了钉子。

现在他们不敢再贸然出兵, 在没有摸清楚这边的详细情况之前,又怕挨第二次揍。

张议说道:“据我和陈安探知, 俞州六郡里扶阳的防守最为薄弱,其次是东坊, 他们的主力应在河城那边。”又道, “广陵处在俞州的后方, 邻近的丹乌也派了重兵把守,应是防范广陵入侵。”

奉三郎皱眉道:“我们两郡的兵马也不过六千,断然不敢跟他们正面敌对。”

李疑道:“永庆怎么都得留兵镇守, 倘若倾巢而出,郡里出了岔子怎么办?”

赵雉道:“便留一千兵,让程大彪和陶二郎等人防守。”顿了顿, “临都那边的兵是要全部带出去的,倘若中途出意外,这边也可随时救援。”

梁萤问:“雁门郡如何处理?”

张议:“此郡不足挂齿,那周太守是出了名的墙头草,控制他比较容易。”又道,“我担心的是在两郡主力去攻城时,万一俞州派兵过来断我们的粮草,那才叫要命。”

赵雉皱眉问:“从俞州过来的必经之路可在雁门郡那边?”

张议点头,“必过雁门郡。”

奉三郎:“那我们就在周边设伏守株待兔,卡住那条通道,也可阻止他们入侵临都,以防后院着火。”

李疑还是有些发愁,“兵到底太少了。”

赵雉轻轻摩挲太师椅扶手,淡淡道:“兵不在多,在于精,人少自有人少的打法,避开俞州的主力就是了。”

梁萤忽然道:“这么大一块肥肉,怎么能独享呢,那俞州既然还想图谋广陵,那就干脆把广陵也忽悠进来掺和好了。”

此话一出,所有人都看向她。

梁萤卑鄙道:“前后夹击,让广陵替我们分担些主力,总比我们独吞来得好。”

张议笑道:“我和陈安也是这个意思,把广陵也拖下水,我们咬脖子,他们咬尾巴,两头下嘴。”

这个想法得到所有人的认可。

在自身实力不够强大的情况下,拉帮结派最好不过了。

众人就俞州的形势一番探讨。

这阵子他们不停操练兵丁,就为与俞州一战。

不过最主要的还是粮草。

梁萤道:“粮草就无需诸位费心了,我来处理,永庆三十多万人,每家借一斗米粮,也能得不少。”

此话一出,众人全都笑了起来。

他们对借粮一事没有任何质疑。

这两年老百姓减免赋税,又分得不少田地,再加之扶持蚕农副业,可比隔壁临都的条件好多了。

家家户户借个几斗米粮守卫他们的田地,想来是没有问题的。

似乎到这个时候,他们才意识到她的高瞻远瞩。

俗话说水可载舟亦可覆舟,把老百姓捆绑到一条船上的好处在关键时刻体现了出来。

人多力量大,三十多万老百姓是太守府身后最有力的扶持。

想必也没有哪个衙门有本事跟老百姓借粮打仗的,他们永庆算是开了先河。

因为借粮很讲究。

就拿隔壁临都来说,你找老百姓借,他们连自己都养不活,哪来的粮借?

就算手里有粮,凭什么要借给公家?

永庆就不存在这个问题了,首先老百姓手里有余粮,其次借粮的目的是为守住他们自己的土地。

哪怕明明是太守府自己想去搞俞州呢,套上这个借口,无懈可击。

之后几日赵雉等人去了一趟临都,同那边的姜都尉等人商议打俞州一事。

梁萤则去了一趟火药作坊。

吴元把他们先前攻城用的火药桶和抛车改良成了可以野外作战的器械。

那抛车底部有滚轮,方便推动,火药桶也改小了些。

还有箭矢上的火药包,把量添大了,爆破力比之前赵雉弄的更强悍。

他一直在琢磨梁萤口中的飞箭。

她说就跟箭矢上捆绑火药筒一样,区别是点燃绵线箭矢通过内驱会自动飞出去,不需要人力射击。

梁萤想了许久,才说叫什么反作用力。

为了更具体化,她用身体去撞门板,结果被反弹回来。

套用到火箭筒上就是绵线燃烧到火药时火箭筒尾端释放能量,促使前端被力量推送出去,然后击中目标爆炸。

这个设计对于古人来说是非常考验想象力的。

梁萤在纸上给他画出理想中的实体,仿造现代火箭,它的头部是尖头状,中间有筒体,内部放置火药,末端是保持平衡的三面尾羽,两侧则捆绑了促动它腾飞火药筒。

她耐心跟他讲解火箭筒的运作原理。

点燃两侧的火药筒引线,促使它受到内驱飞出去,而后绵线从两侧的火药筒燃烧到中心的筒体里,引爆筒中的火药,完成爆炸。

这样一解释,吴元脑中顿时清明许多。

之前做的火药桶之所以会爆炸,是因为它被密封了的。

如果把火药放到空地上引燃,它只会发出滋滋声的火花。

听了梁萤说的反作用力,吴元尝试做一只竹筒放置火药,但不完全封口,底部留下足够的空间让火药得到充分燃烧。

两人说干就干。

竹筒很容易取,截取时留下竹节,内部填充一半火药粉末,包裹引线留一截出来,下端开口,把火药压实,使其不会下漏。

他们用它做实验。

还别说,在空地上燃点导火线后,因着它不是封闭的,火药顿时在筒里燃烧,产生气体。

大量气体从筒里喷射而出,只听“咻”的一声,那竹筒一下子就射出去老远。

见此情形,梁萤高兴不已,连声道:“对对对,就是这个!”

吴元也来了兴致,笑道:“当真跟箭矢一样。”

梁萤点头。

不过她画的那个对他来说确实是挑战,她退而求次,直接让他在火药箭上下功夫。

现在弄清楚了能让火药筒喷射出去的方法,接下来还得引爆它,意味着火药筒里得分成两个火药室,尾端的火药用于燃烧喷射,头部的火药用于爆炸,中间的引线则是传送火花的纽带。

两人在纸上画草稿探讨这一操作的可行性。

吴元的手动能力极强,他有行军作战的经验,比梁萤的一些空想更具有实操性。

她毕竟不是这方面的专长,只能给他提供一些现代运用到的东西去开智。

有时候梁萤也会苦恼书到用时方恨少。

她真的贫瘠得连一技之长都没有,哪怕赵雉是个文盲,人家行军打仗是特长。她除了磨嘴皮子,让她实操整点发明创造出来,难如登天。

在她待在山里的这段时间,张议又回了俞州,让陈安去广陵磨嘴皮子。

立秋的时候陈安拿着临都这边的结盟信函去了一趟广陵。

目前广陵太守府的一帮人都是农民起义,里头确实是一群乌合之众,什么人都有。

陈安受到曹太守接见。

当曹太守听说俞州欲图谋广陵时,顿时产生了危机感。

陈安把结盟书奉上,说道:“开春时俞州攻打临都,临都求援于我们永庆,联手击退俞州上万大军,这才暂得太平。

“那俞州有心图谋临都,听说孟广荣曾大放厥词,扬言一个月内吞并临都和永庆,而后再掉头侵占广陵。

“临都危,广陵同样危矣。”

曹太守擦了擦额头上的汗,说道:“俞州委实欺人太甚!”

他们这群人之所以能在朝廷的围剿下幸存下来,也多亏叛乱遍地开花,朝廷几头跑,没有更多的精力和财力去跟他们死磕。

当初起义时几万人,如今跑的跑,散的散,死的死,好不容易才守住了广陵。

俞州确实是庞然大物。

广陵身处它的后方,邻郡丹乌驻扎了不少兵,随时虎视眈眈,如芒在背。

如今听说俞州意欲图谋广陵,说不慌肯定是假的。

陈安同曹太守说起结盟的意愿,是想三个郡同时结盟攻俞州,临都那边咬头,广陵咬尾,以此来分散兵力把余州打下来。

曹太守等人未作表态。

之后陈安一直在驿馆里等了好些日。

太守府里有人主张结盟共同对抗,也有人不想去惹俞州那头猛虎。

人们争论不休。

最后曹太守非常鸡贼,觉得可以见风使舵,先让临都那边攻打俞州再说。

倘若他们吃了败仗,那广陵就按兵不动;倘若他们能顺利夺下城池挫败俞州兵,那广陵再落井下石攻打丹乌,让俞州两头忙活。

这个法子得到了所有人的赞许。

于是陈安再次被召见,曹太守表示愿意与其结盟,共御俞州。

陈安心中高兴。

双方又商定了一些结盟事宜。

他在这边耽搁了近半月,才把消息传递回永庆那边。

现在是秋收时节,永庆郡里一片忙碌。

从洪涝过后,这两年气候稳定,没出现干旱水涝,地里的庄稼收成还可以。

老百姓手里有足够多的田地来养家糊口,再加之蚕农副业,只要不是犯懒的家庭,日子是要比以前滋润许多。

梁萤和李疑去看那些庄稼地。

她早就盯准了老百姓们的口袋,盼着他们家家户户都发大财,因为只有他们发财了,公家才能借更多的债搞事业。

也只有他们发财了,才会吸引更多人进来发财。

手里有钱了,改善一下居住环境也是不错的选择,地皮自然就能卖出去。

有了需求,房地产才能被做出来。

公家才能捞到卖地皮的钱。

这不,底下公粮都还没上缴呢,楚王就派人下来收赋税了。

梁萤没得法,只得把那几口盐井赚的钱拿去堵这个窟窿。

她默默地算计着,再熬两年下次朝廷还来收税,那就喂火药给他们吃。

只要把俞州六郡图谋下来,他们就有了造反的本钱,随时可以像其他诸侯那样,说干就干,哪还需要用钱财来买平安?

把税使打发走后,永庆郡暂且获得太平。

另一边的临都要准备布局搞事,那姜都尉亲自伪装成商贩走了一趟雁门郡,把周太守的妻女劫到临都来小住几日。

这可把周太守唬得不轻。

母女外出上个香,结果上到临都去了,连忙差亲信去求人。

临都这边用亲眷威胁他借道,倘若把事情捅出去,亲眷也甭想活了。

周太守气恼,不敢激怒他们。

不论是俞州还是临都,他都不想招惹。

郡里几万人的性命,太守府只有几百兵,根本不敢与他们抗衡。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