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三十六章 野心(1 / 2)

汉家功业 暮色长亭 299 字 25天前

如果那位皇兄真的看不到了什么他们不愿意他看到的事情,说不得就是雷霆之怒,牵连无数。

最终承担那个后果的,还会是他们。

荀彧自然听懂刘协话里的意思,踱着步子,道:“我已经要求崔钧入京述职了。殿下,各路监察御史,收效收微。”

很明显,荀彧不想多谈平原郡的事,转移了话题。

刘协不知道荀彧心里怎么想的,默默一阵,道:“按照规矩,监察御史查到什么,是需要移交给各州郡县主官的,并州那边不断给我写信,认为并州初乱未定,一再要求以稳为主。”

“殿下考虑的太多了,”

荀彧道:“并州不是司隶,也不是兖州、冀州,乱一乱,有益无害。”

刘协转头看向荀彧,心里越发奇怪他的态度了。

这位丞相,不是一直求稳的吗?

“殿下,”

董承从后面追上来,抬手道:“丞相。”

荀彧回过头,微微皱眉,道:“陈留相还在洛阳?”

董承连忙陪笑,道:“回丞相,还有些事情要与吏曹汇报,荀仆射留我多待几日。”

荀彧刚要开口,就看到荀攸迎面而来了。

荀攸神情平淡,来到近前,与刘协见礼道:“殿下。”

刘协见他没给荀彧见礼也不觉得奇怪,两人是叔侄,关系向来亲密,微笑着道:“荀仆射,我陈留是有什么事情吗,要留国相多待几日?”

荀攸抱着手,笑着道:“主要还是王家的事。”

刘协神情微动,没有接话了。

王家,也就是王子服,这里面,又要牵扯到他那位皇兄。

根据他得到的消息,禁军在某个偏僻村庄,杀了近百人。其中内情,到现在还是晦涩难明。

荀彧看着荀攸,道:“有事?”

荀攸也与他对视,道:“御史台那边的名单我看过了,吏曹开了个会,决定全数依照御史台的意见处置。”

荀彧眼神微不可察的动了下,道:“我知道了。对了,还有一件事,我要与你们通报一声,曹操从禁军大营又调走了一万人。”

荀攸立时沉色,道:“他要做什么?兖州有黄忠的三万大军,即便有所叛乱,也足以镇压,他调兵为了何事?”

荀彧摇头,道:“大司马府只是例行通报,但既然曹操调兵了,应该是有了陛下御准。”

荀攸神色更加凝重,道:“兖州那边,没有更多的奏报吗?曹操本来就带着两万,现在又是一万,究竟是何企图?”

刘协也若有所思,兖州是要害之地,紧邻着司隶,任何风吹草动都会引起司隶的震动。

荀彧看着他,道:“我只是与你们通报一声,黄忠还是可靠的。”

黄忠,张辽,赵云这些人,都是刘辩从微末捡拔,与世家没有什么牵扯,又在身边带了不少时日,平日里也是颇为谨慎,无偏无党,是以朝野都颇为信任。

荀攸对曹操十分不放心,左思右想,道:“何颙,你打算怎么办?”

何颙被荀彧罢官,软禁在鸿胪寺,已经快两个月了。

“再等等,”

荀彧神色沉吟,道:“吏治方面,还要快速推进,不论是朝廷的高官,州牧、刺史,郡守,县令,亦或者是末流小吏,但凡品行有缺,全数罢除,不可优容。”

‘品行有缺’,这个四个字,几乎涵盖了一个人的所有,既有操守,也有行为。

荀彧的话平平淡淡,但在荀攸听来,仿佛有刀兵之声,杀戮骤起。

荀攸脸角抽搐了下,面无表情。

他还想用那百十人,换取荀彧的退让,不曾想荀彧非但没有退让,还得寸进尺了。

刘协明显察觉到了气氛不对劲,微笑着道:“丞相,荀仆射,我与董国相还有些事情,就先行一步了。”

荀彧,荀攸连忙见礼,目送着刘协离去。

不管怎么说,刘协也是当今的皇帝的幼弟、亲王,身为臣子,该有的礼数不能少。

等刘协走了,荀攸与荀彧相顾无言,片刻后,荀攸道:“曹操那边,伱就那么放心吗?”

荀彧迈步向前走,道:“你想说什么?”

荀攸与他并肩而行,道:“对于大考,朝野反应强烈,认为剥夺了他们的举荐之权,今年报名大考的人数骤减。”

荀彧道:“自春秋以来,即便是举荐,也是要考核的,现在不过是将考核统一,何来剥夺他们举荐权之说?又是有人借题发挥,表达不满?”

对于荀彧的指桑骂槐,荀攸好像没有听到,道:“我的意思是,大考应该由吏曹与太常寺主持,而不是礼曹。”

荀彧不动声色的瞥了他一眼,道:“我记得,陈琳是你举荐的。”

陈琳,新任的礼曹尚书。

“我说的是规制上的合理,而不是谁任礼曹尚书,在这方面,我并无私心。”荀攸神情淡漠,步伐从容。

荀彧摇头,道:“这件事,是陛下定下的,我无权更改。吏曹发个文书,对于公然抵制入学、大考的人以及士族,可以禁考、禁止入仕,根据情节严重,可从一年至五年到永禁。”

荀攸见荀彧油盐不进,不由冷哼一声,道:“你这般自断臂膀,伤人伤己,到底是为何?”

荀彧慢慢踱着步子,道:“晚上去我府里坐坐?”

荀攸一甩袖子,大步离去。

这时,陈群才快步跟上,低声道:“丞相,兖、冀、并、幽四州有十多位郡守联合上书,反对朝廷整肃吏治,认为有损地方稳定,并建议暂缓‘军政分离’,以方便他们剿除匪患,安定民生。”

荀彧停下脚步,抱着手,望着荀攸的背影,轻轻摇头,道:“早有所料的事,关于九品中正制,你要尽快理清。”

九品中正制,是荀彧整肃吏治十分重要的‘武器’,在的计划里,至关重要。

“下官领命。”陈群道,神色难免激动。

经过几年的锻炼,他少了往日的稚嫩骄傲,多了一点成熟稳重。

董承跟着刘协回到了陈留王府,两人对坐,说着朝野以及陈留郡的大小事。

“你,真的没有在陈留见过陛下?”刘协问道,声音多少有些不安。

如果董承在陈留郡见过刘辩,或许会埋下不可预知的祸根。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