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9章 实验(1 / 2)

大唐日报刊登“球”文章的第四日,世家声讨大唐第一学院的呼声已经到了巅峰。

长安街道上随处可见有文人作诗,作文章来嘲笑大唐第一学院。

特别是那些曾经报考学院却落选的“文人”,他们批判的更加卖力。

仿佛在证明当初落选不是因为他们才华不够,而是学院本身的问题。

学院内。

经过三天的发酵,学院中的学生也开始变得有些焦躁不安。

尽管他们的先生告诉他们不必理会此事,学院自会给出解释。

但仍旧有一些学生选择了退出学院,甚至包括一些成绩优异的寒门子弟。

有些世家向他们伸出了橄榄枝。

第五日。

一直没有任何回应的大唐第一学院有了动作。

报纸上多了两篇大唐第一学院科研院署名的文章。

准确的来说,是两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海中的船向我们驶来,最先看到是什么?

第二个问题,两个不同重量的铁球从同一高度落下,哪个先落地?

两个问题一出,对大唐第一学院的嘲笑声愈发的大了。

一个没有考上大唐第一学院的纨绔子弟在街头拿到报纸后捧腹大笑。

“哈哈哈,自称大唐第一学院,这种问题都要拿出来问?小爷我没去过海上,不过第二个问题,小爷用脚都能答出来,肯定是重的先落地!”

一个在长安小有名气的教书先生看到报纸上的问题,不由得摇头叹息。

“真是可笑啊,我前几日还以为大唐第一学院有自己的解释,真没想到,竟还能问出如此愚蠢的问题。船行驶过来,第一眼难不成不是船头,还是船尾不成?”

这一番话,引得周围人哄堂大笑。

人群中一个拉车汉却显得愁眉苦脸。

他叫张老汉,他的儿子从小便不太聪明,尽管每日刻苦读书,却只能勉强跟上同龄人的脚步。

因此,他没少受到同行的嘲笑。

可自从前些日子,他的儿子以不错的成绩考进大唐第一学院。

周围嘲讽的话语瞬间悄然消失不见了。

接踵而来的是各种祝贺和恭维。

他却并没有因为同行态度的改变而高兴,他只希望自己的儿子将来可以长大成才。

可没想到,一个月时间都还没到,学院的境遇竟发生了如此大的变化。

“呦呵,张老汉,怎么样,你儿子还没退学么?”

一声吆喝打断了张老汉的思绪。

见围过来的几个同行,张老汉没有回应他们,拉着车转身离去。

几个同行见张老汉转身就走,不由的开口大声讥笑。

“呵呵,什么人上什么学院,这话说的真没错。”

“是啊,当初恭维了他几句,还真当自己是个人物了。”

“呵呵,以后啊,他儿子也是个拉车的命……”

张老汉听着身后越说越得意的同行,脸上没有任何的表情。

人情冷暖,他早就经历过了。

仅仅一上午的时间,大唐第一学院彻底成为了长安的笑话。

而事情的转折点发生在当日下午。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