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2章 李承乾的目的(1 / 2)

李承乾眯起眼来,目光中夹杂着一丝危险。

戴胄却选择无视李承乾了的目光,笑呵呵的开口。

“殿下,你看看这国库方面……”

戴胄还未说完,就被李承乾挥手打断了。

“戴大人,国库受户部的管辖,怎么反倒问起本宫来了。”

戴胄脸色没有变化,依旧笑面春风的模样。

“殿下说笑了,虽说老臣掌管国库,但要论赚…咳咳,要论为国库做贡献,十个老臣也比不得殿下啊!”

“是啊,是啊!”

“戴大人所言极是!”

几个户部,工部官员在后面附和着。

对于戴胄将问题推给自己,李承乾并没有恼怒。

恰恰相反,他缺的,也是这样的机会。

“戴大人啊,本宫虽说有许多办法,不过——”

戴胄眼睛一亮,拱了拱手。

“殿下但说无妨,事关大唐财政,户部定当鼎力支持!”

李承乾玩味一笑,他很满意戴胄的回答。

“其实本宫也觉得减少农户税收是可行的。”

朝堂官员默不作声,他们在等李承乾继续说下去。

“至于国库少收的这些税,也是可以通过别处弥补回来,比如——”

李承乾说着,目光扫视了一眼朝堂百官。

“商税。”

戴胄的笑容僵在了脸上,房玄龄,杜如晦皱起了眉。

就连一旁一直闭目养神的长孙无忌也睁开了眼。

减少农税,为了收支平衡,势必要从别的地方来增加国库的收入。

而李承乾又提到了商税,意思不言而喻。

他想用提高商税来弥补国库的损失。

看似一增一减,实则不然。

增税的影响要远远大于减税所带来的利益。

历朝各代,在百姓眼中,减税就是国家兴盛的表现,是皇权鼎盛的福泽。

而增税,往往意味着一个朝代逐渐走向没落。

百姓不了解朝堂,不了解大唐切实的发展如何。

他们只能从他们的生活去感知大唐的变化。

而税收就是大多数百姓评判的标准。

戴胄最先开口。

“殿下,不可,万万不可!”

若增加商税的提议通过了,今日朝会的内容定会传出去。

那时全天下的商人会如何看待自己?

虽然提出这个建议的是当朝太子李承乾,但却是自己推出去的问题!

戴胄出言后,几乎六部的官员全都面色严肃,隐隐有站出劝诫之势。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