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五十二章:该死的,他们面对的.....到底是一个怎样的怪物?(1 / 2)

因为采用了电推进系统作为动力引擎的关系,星海号攀爬重力井需要的时间远大于传统的化学燃料运载火箭。

对于航天来说,这既是优点又是缺点。

优点是加速度小,能更稳定温和的攀爬重力井,航天器内部的人员不会承受过大的加速度和压力,即便是一名普通人也能够适应。

缺点是耗费的时间长。

如果说常规传统的化学燃料运载火箭将航天器发射到400公里的近地轨道大概7-10分钟左右的时间的话,那电推进系统差不多需要两个小时左右。

漫长的时间主要在于前期大气层内重力井的攀升以及飞行速度的增加,在抵达临界点切换飞行模式后,它的速度就不弱于化学火箭了。

而对于直播间里面的观众来说,两个小时的时间虽然有些长,却能够让他们更好的体会到航天飞机到底是怎么一点点攀升上天的。

而不同高度云层和地面的风景,亦让这些深夜还停留在直播间里面的网友们不断的大呼小叫着。

好在明天就是端午节,绝大部分的人都已经放假,大家有充足的时间熬夜,否则明天,应该说今天早上该如何起床都是一个困难的问题。

另一边,星海号航天飞机上。

望着驾驶窗外漆黑的夜幕,坐在主驾驶位上的翟至刚长松了口气。

作为一个宇航员,他曾十数次进入太空,登临近地轨道和空间站。

但不得不说,星海号是他乘坐过的所有航天器中,所有发射过程中,最为轻松的。

哪怕是在临界点切换飞行姿态攀出重力井的时候有飞行速度的提升,其加速度和g值也相当的小,至少对他而言是的。

不到3个g的加速度,对于他这种已经适应过传统化学燃料火箭发射过程的人来说,完全感受不到什么压力。

尽管已经不是第一次乘坐星海号上天了,但他仍然为这种平缓的升空方式感到神奇。

在数个月之前,他可从未想过,航天技术的发展和突破能走到这种高度。

能毫无压力轻松的将宇航员甚至是一个普通人发射上天的技术,在以往的航天界,都是当做科幻故事来看的。

而现在,这份故事却成为了现实,不由的让他感慨时代的发展。

摇了摇头,将脑海中的思绪清理出去后,翟至刚检查了航天飞机内部的空气循环系统和生命维持系统,确保一切正常后,他伸手摘下了头上带着的宇航头盔,解开了安全扣,从座位上漂浮了起来。

漂浮在航天飞机中,他看向两名队友,开口下达了指令:“刘杨,你负责保持稳定星海号和地面指挥中心的联络。”

“辰东,你负责星海号航天飞机各部件与设备的运转情况检查,我去检查登月设备和登月仪器的情况。”

“收到!”

“是,队长!”

刘杨和陈东均点了点头,各自飞向自己的岗位,而翟至刚则朝着航天飞机中部飘去。

在经历长达数个小时的飞行后,目前他们已经进入数百公里的近地轨道。

在这里,星海号将进行两个小时的短暂停留,让三名宇航员进行检查航天飞机各项设备和登月设备、仪器的情况。

如果确认没有问题,下一步将重新点燃空天发动机,变轨驶向月球。

另一边,

在经历了数小时的发射航飞后,凌晨还蹲守在直播间内的网友们终于迎来了他们想看的画面。

漂浮在数百公里外太空做着登月准备的星海号有着足够的时间将地球和星海展示给外界欣赏。

(我们的天宫空间站实拍的,虽然有比这个更漂亮,但我觉得这个更有代表意义)

面对着这些实时传递回来的画面,直播间内的观众热烈的讨论!

直播间,哪怕是凌晨,依旧有着上千万的观众停留着。

作为华国的第一次载人登月工程,有不少人睡觉都选择将手机或电脑挂在那里,安静的播放着,为前往登月的宇航员祈祷。

或许是感受到了这些人心意,远在数百公里以外的近地轨道上,星海号已经完成了出发前最后的准备。

重新坐回到驾驶位上,翟至刚带上了宇航头盔,伸手按了一下侧面的通讯按钮,沉稳而清晰的开口道:

“呼叫地面指挥中心,这里是星海号。”

很快,耳机传来了地面指挥部的应答声。

“指挥中心收到,请汇报你们的情况。”

翟至刚深吸了口气,迅速回道:绕地轨道检查工作已全部完成,当前剩余燃料与工质数为71.37%、62.89%,星海号各项设备均运转正常,登月设备仪器检查完毕.请求批准切换登月轨道!”

耳麦中,短暂的静谧流逝而过,很快,新的声音传递了过来。

“批准请求,祝你们一路顺利!”

“收到!”

双手握紧了操纵杆,翟至刚深吸了口气,缓缓呼出,拇指推开了启动引擎的开关。

伴随着指令的执行,衔接在星海号尾部巨大引擎喷口,开始绽放出璀璨的蓝白色光芒,推动着庞大的航天飞机向着更高更远的目标驶去。

另一边,米国,nasa宇航局华盛顿总部。

卫星监控室中,从雷达截面图上,一道绿色的圆点正在缓慢的活动着。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