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九大攘夷塞王(2 / 2)

“今年咱准备再让四位塞王就藩,补全整个北方的防御!”

朱雄英望着地图,只见整个北方被连成了一条线,上面写着藩王的名号和就藩的地方。

从东到西依次为,辽王朱植,就藩广宁(大概在今天的辽宁北镇市一带)

辽藩坐镇辽东,出了戍边防御的同时,还要肩负开拓,经略辽东的重任。

宁王朱权,就藩大宁,今天的内蒙宁城,统帅兀良哈三卫。

后面是燕王朱棣,镇守北平,是抵御游牧各部的主力强藩。

谷王朱橞,就藩宣府(现在的河北,山西北部一带)

宁,谷两藩一个在东北,一个在西北,正好一左一右把燕藩夹在中间,西南还有晋藩,东南就是渤海。

原本宁,谷两藩负责的辖区都是由燕藩负责,两王就藩后,等于让朱棣把北平两翼的兵力交了出去。

一旦朱棣敢造反,一道圣旨过去,晋,宁,谷三藩能把燕藩直接包了饺子。

之后是豫王朱桂,去年改封代王,就藩大同。

九大塞王中,有人防御外族,有人经略地方,有人开疆拓土,有人发展文化,唯独这个代王朱桂,不仅没有任何作为,还凶残荒淫,为非作歹,祸害地方,那是比秦王朱樉还能作。

朱雄英曾经想过,如果自己将来也要削藩,在十拿九稳的情况下,第一个干掉的就是这位十三叔,代王朱桂。

之后是实力最强的晋王朱棡,封地太原,后面是庆王朱栴(zhan第一声),封地庆阳,主要任务是开拓宁夏之地。

朱栴比朱雄英小四岁,是目前宫里年纪最大的藩王,是个老实巴交,喜欢做学问的人。

后面是藩王之首,皇族大宗正,节制西藩十八族的秦王朱樉,封地西安。

最后一位是肃王朱楧(yang第三声),之前是汉王,去年改封的肃王,封地在平凉,主要任务是督军屯粮。

肃王朱楧和庆王朱栴是所有藩王中最没有存在感的皇子,老爷子都没有在意过这两个儿子。

就拿庆王朱栴来说,朱雄英进宫两年多了,都没见过老爷子和他说过话,这二位都属于姥姥不疼,舅舅不爱,都被老爷子打发去了苦寒之地。

这九大藩王依托于长城,东起辽东鸭绿江,西到甘肃宁夏连通哈密,形成一道非常完整的防御体系。

老爷子自豪的说道:“九大藩王尊王攘夷,是为塞王,把控各处险隘要塞,势匹抚军,垒帐相望,必能肃清沙漠,拱卫大明江山!”

这九人都是塞王,防守的都是外敌,其余诸王为内王,也有兵权,主要用来平定各地的叛乱,镇压造反。

功臣悍将打江山,宗藩分地守江山,成为大明的屏障,这就是老爷子一手打造的大明帝国军事防御体系。

“大孙啊,以后你坐镇京师应天,你的这些叔叔替你拱卫边疆,可保大明千秋不变!”老爷子指着地图,非常的傲然,这是他苦心经营二十多年的藩王戍边计划。166小说

目前来讲,九大攘夷塞王之中,以秦,晋,燕三个老牌藩王最为强大,其次是新藩之中宁藩和辽藩,两藩的三护卫已经全部配齐,而且宁王朱权还有兀良哈三卫。

“皇爷爷所言极是,有这些皇叔在,将来孙儿再无边关之忧!”

藩王戍边,有利也有弊,有好处,也有隐患,不过有些话朱雄英不想说,九大塞王的局面已经形成,说了也没用,现在就算想改也改不了。

“皇爷爷,这一次有哪几位皇叔去就藩?”

朱雄英问道:“什么时候走?”

老爷子一五一十的说道:“庆王,宁王,珉王,谷王,三个塞王,一个内王,具体日子还没定,也就最近几个月的事,本来去年就该让他们走的,赶上你又去打仗了,咱这心思都放你身上了,也没功夫管这些事……”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