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9章 谁来代替(2 / 2)

“如果这个问题不搞清楚的话,扶持哪家公司都没有用!”

“是啊,这先科威到底在搞什么鬼啊?”

有些人因为立场问题,他们必需要为自己的利益着想。

所以刚才上头没有说帮助解决先科威问题,而是要抛弃先科威,选中国内的公司来代替它,这就直接伤害到他们的利益了!

因为先科威在京城设立了一个中原总公司!

这帮人其实都得到了相应的利益!

只是他们也都是突然临时收到通知说要开会,并没有时间去联系先科威那边搞清楚情况!

然而高级领导却是冷声说道:“现在不讨论他们为什么,我只管选出一家新的种子公司,然后大力扶持,这是国家现阶段最为需要的!”

他说这话的时候铿锵有力,使得众人都感受到了他的压力!

刚才还想着要帮先科威讲话的众人,此时大气都不敢喘!

高级领导接着说道:“在这个会议中,如果还有谁敢再试图去替先科威讲话,那就出去;只要大家别提,过后我们还可以再另外开会讨论!”

这样一来,就可以保证没有人敢再去帮先科威想办法了!

其实之前大家都已经被先科威伤害太深,先科威当初进入中原的时候,就提了许多不平等的条件!

之前是因为国内没有什么能拿得出手的种子公司,而且产量都很低,没办法,为了解决十亿张嘴的问题,就不得不接受这些条件!

可是现在不一样了!

农民们开始大量选择国产的种子,说明国产的种子也有可取之处!

而且大多数农民家里面的存货都很多,可以撑一段时间了!

再说国内那么多家公司,农努了这么多年,他们也相应地总结出了一定的经验,时时候让他们快步跑起来了!

于是会议就继续进入正题!

“那么咱们应该弄清楚为什么南方几个省的农民为什么突然之间像是商量好似的,就不选择先科威的种子了,这说明他们应该已经有了更好的选择,那么到底是谁这么幸运呢?”

“肯定是因为先科威做了什么伤害农民的事情,才使得农民们突然之间就放弃他们家的种子!”

“所以这很可能并不是咱们国产的种子有了什么优势,仍然是替补!”

经过讨论,众人都持有悲观态度。

虽然没有明说,但现在就开始大张旗鼓地扶持一家国产种子公司起来,无疑是在向先科威宣战!

可能他们表面上不会说什么,但是背地里面说不定会搞小动作,让国内农民损失惨重。

但是高级领导依然坚定地说道;‘咱们国内种子的研究已经到了要转型的时候了,之前一直都被国外的种子扼住喉咙,上面的领导们每当说起来的时候,都感觉被一只无形的手抓住脖子,让他们喘不过气来!已经忍了这么久,而先科威公司又一家独大,到时候咱们如此庞大的国家,得由一家外国公司控制着,岂不是笑话?’

众人听闻后,都觉得这话很有道理!

一开始让先科威进入国内,主要是他想卖种子,而自己需要种子。

就是这么简单而已!

可是后来慢慢地发现,先科威的目的不简单!

他们需要的好像不只是农民们买种子的钱,他们甚至还对农民回收这些粮食。

而且还是高价!

这看起来好像农民们得了利!

但危险却是已经形成!

因为这会导致农民们不愿意把粮食卖给国内的公司,导致国内的存粮只有收上来的公粮!

而且这样做,慢慢地农民们就会形成一种惯性思维,就是种出来的粮食卖给国外的公司才更赚钱。

假设有一天,如果这些国外的公司内心里面是不收粮食了,但是他们又不说,而是让农民们把手里的粮食收着,藏个几年,等几年之后涨价了再出手。

这样一来,民间的粮食流动就会出现停滞。

到时候问题就大了!

而且先科威收走粮食之后,他们又会卖到国内的其他城市,控制国内的粮食价格!

反正方方面面,都快要被他们控制完了。

关键他们这么做是合理合法的,你能拿他们怎么样?

如果把他们赶走,或者逼急了,国内有能够瞬间替代先科威的公司吗?

没有。

所以这个会议,就是讨论这个的,一定要有一个结果,就是选出来一家能够和先科威齐头并进的种子公司出来!

只有这样,粮食撑握在自己手里,心里才不会慌!

“要是这么说的话,我觉得节节高种子公司可以胜任,毕竟他们家分公司在国内算是分布很广了!”

“那不行,分布广有什么用?有人买他们的种子吗?”

“我觉得步步高种子公司就可以,卖得还算不错,而且他们的种子产量也不错!”

“哎,我同意这话!”

“我不同意,步步高的种子产量确实好,但是成活率低,农民们花费几个月种植,头一两个月已投入那么多了,结果发现有将近一半的种子不成活,这不是坑人吗?像这样的种子,产量高又怎么样?”

“这个不行那个不行,你那倒是说说哪个行?有哪家能比前面说的这几家好?”

有人终于忍不住了,直接就说道!

这样一来,大家又再次陷入了安静的情况!

毕竟大家都是坐在办公室里的人,关于底下哪家种子公司有这个实力来接这个班,他们真不知道,甚至连名字都记不全!

现在要让自己选一家出来,这话就好像是要让自己立下军令状!

这种话那还不如不说,不做,永远都不会犯错,如果做了,就算现在是对的,以后也可能是错的!

最好的办法就是不做!

会议一下子就陷入了僵局!

高级领导看了一圈众人,突然间觉得挺可悲的。

这样的制度下,又谁敢真正地走在前头去办事情?

然而!

就在大家一愁莫展的时候!

突然有人闯进会议室,正是到南方去做检测的两个院士。

其中一个人说道:“在苏杭有一家叫做新农生物科技的种子公司,完全可以胜任代替先科威的位置!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