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6章 夜见孟相(2 / 2)

他要的就是这个效果。把余量放得很小表衷心和务实。皇帝为了把事做成加上安抚人心,相反会主动加钱。

君有恩,臣感恩。你来我往,双方面子都顾全了,都受益。这就是良性循环。

孟相当然已经知道皇上专程去天牢看过孟青,敲打了大理寺的主事人。

工部尚书叶明的儿子叶竹卿,也就是叶苏华的哥哥因为科举舞弊案,也被关在同一个天牢里。皇上顺路都没有顺路去看下。

这里面的亲疏之别,高低之别,泾渭分明,被皇帝拿捏的死死的。

他这样老奸巨猾的人当然不会犯糊涂,中了旁人圈套,被他人作筏子跟皇帝对着干。

毕竟如果要陷害孟青,根本不会安排陈宁去掺和这事,朝廷内外都知道陈宁是且仅是皇上的人。这件事横竖怎么处理,负面影响最大的就是皇上的威名。根本没必要此地无银三百两。

所以他不着痕迹地在离开前提起,“有件事老臣不知当说不当说。”

李北辰自然给面子,礼遇有加地回道:“孟相不必拘束,请讲。”

孟相似乎斟酌了又斟酌,方才开口说道:“今日早朝后,刑部右侍郎姜文喜找到老臣,告诉臣他昨晚在天香楼见到陈宁陈大人扶着臣家那个逆子进了茶水间。”

既然孟相主动提出来,李北辰自然不会放过,“孟相可知姜文喜跟谁走得比较近?”

孟相干笑了一声,“他跟谁都走得近。”

李北辰点点头,目视孟相,对着他亦真亦假地感叹道,“可惜了,人缘这么好一个人跟朕走得不近,朕想重用都愁没有门路。多亏孟相今日向朕推荐。”

孟相躬身道:“这是臣子应该做的。”

李北辰亲手托起孟相,这次是发自内心的感叹。

“自太祖取得天下,百姓欲静而纷争不止,百姓凋敝而灾难不断,国势衰敝,民不聊生。天下来之不易,守之亦不易。孟相忠心耿耿为朕分忧,临危受命,朕都记在心里。江南之事就全权交予你处置。至于孟青之事,朕会护他周全。”

孟相这次不是躬身,而是掀起袍子,跪拜在地上,磕了个诚意满满的响头,行了自李北辰登基以来最大的礼。

也是从今日起,他才真正认可了登基已有一年的新帝。

他虽然强势傲慢,但臣服于能力彪悍,站位高远,心胸宽阔,杀伐果断之人,比如先帝。

然而去年一年,并未看到李北辰展现出任何过人之处。

近来险象环生,新帝没有自乱阵脚,见招拆招,恩威并施,有条不紊。权术虽然算不上老道,但已彰显出帝王之能。

儿子孟青一事他当然有私心,但平心而论,如果是其他老臣之子,他一样希望新帝能采用这样的处理方式,才算吃水不忘挖井人,卸磨杀驴。

以是非论对错是明规则,规劝世人,负责建立社会秩序;而以平衡利益得失论对错是暗规则,用于权力和利益的分配,负责维护特权地位。

李北辰回之以礼,命驱马车护送孟相回府,四名皇家侍卫护佑其安全,给予了极高的礼遇。

这四名侍卫后日将跟随孟相下江南,寸步不离护卫他的周全,当然也是李北辰变相的监视。

事情总归有利有弊,一体两面。

孟相离开后,李北辰从一个精美的匣子里拿出一张特别精美的信纸,写了封短信,方才召陈宁进来。命其亲自去江敬贤府中拜访转交给他。

又秘密叮嘱了他一些近期的具体操作。

既然人人都知道陈宁近来在皇上面前受宠,他的一举一动必然被各方关注。那就正好放出一些烟幕弹,真真假假,虚虚实实,目的就是让对方摸不清己方的态度和掌握信息的多寡。

比如官方出话本子,就是李北辰拿出来的阳谋,正大光明,压根没想藏着掖着。

就等着对方出手,出手就有破绽。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