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三十六章 百姓有倒悬之急(2 / 2)

但当他看见从绥阳县城内走出来的那些人后,脸上满是震惊之色。

因为从绥阳县城走出来的,并不是城内的守军,而是一个个衣衫褴褛、面有菜色的百姓。

此刻,他们的神色木然,纵使看见远处径直向自己冲来的明军,也不闪不避。

除此之外,城墙之上,也没有出现任何的守军,当明军来到距离绥阳县城不足五里的地方时,也没有遭到任何攻击!

石邦宪见此情形,连忙拔出腰间的长剑,声嘶力竭地呼喊道。

“停止进攻!传本将军的命令,停止进攻!”

很快,石邦宪的命令,便经由周遭的那些将官们,逐一传达了下去。

紧接着,那些明军,也听到了象征着鸣金收兵的锣声,尽管那些士卒对于这道命令有所疑惑,但他们还是勒住了身下战马的缰绳,停止了进攻的步伐。

由石邦宪所率领的前军,突然停止进攻,这一异常情况,自然瞒不过此刻,正坐镇中军进行指挥的冯岳,只见其看向一旁的下属,沉声吩咐道。

“把望远镜给本官!”

“是,巡抚大人!”

随后,只见冯岳从一旁的下属手中接过单筒望远镜,开始观察起了远处的情况。

很快,冯岳也理解了石邦宪为何会命令大军停止进攻,因为眼前那些从绥阳县城里出来的,并不是绥阳县城的守军,而是一个个衣衫褴褛,面带菜色的百姓。

而此刻,这些衣衫褴褛,神色木然的百姓,正齐刷刷地跪伏于绥阳县城门附近的道路两旁,而且从绥阳县城里走出来的百姓,越来越多。

事到如今,冯岳哪能看不出来,眼前的绥阳县城,已经成为了一座空城,剩下的只有这些手无寸铁,衣衫褴褛的百姓。

随后,只见冯岳叹了一口气,将手上的单筒望远镜,交还给一旁的下属,出言吩咐道。

“唉,跟本官过去看看情况吧!”

“是,巡抚大人!”

此刻,早先那些冲在最前面的明军士卒,也早已被眼前的景象所震惊,此刻,他们也明白了早先为什么会响起鸣金收兵的锣声,纷纷低下头,默然不语。

只见石邦宪在诸多士卒的层层保卫之下,从身下骑着的枣红色战马上下来,道路两侧的百姓见此情形,眼中满是畏惧之色。

就在这时,只见一道怯生生的声音响起:“娘,他们就是那些坏蛋们说的朝廷的军队吗,他们会不会抢走我们的粮食?”

“娘,我好饿啊!”

石邦宪闻言,循声望去,只见不远处一个大约七八岁左右,骨瘦如柴、衣衫褴褛的小孩,从怀抱着他的母亲怀里挣脱,如此询问道。

他的母亲在听到自家孩子说出的话后,顿时大惊失色,连忙用手捂住了那个孩子的嘴。

随后,只见那位母亲,慌不迭地在地上磕头:“大人,他还小不懂事,求求您饶他一命吧!”

一旁的那些百姓见此情形,也不住地在地上磕头,替那个孩子求情:“是啊,大人,他年纪还小,您大人不记小人过,就饶他一命吧!”

石邦宪闻言,喉咙动了动,他想要说些什么,但是却发现,自己什么话也说不出来!

那些百姓见石邦宪长久未曾给出回应,还以为是惹恼了他,更加卖力地在地上磕头,以乞求他的原谅。

随后,只见石邦宪回过神来,脸上满是愧疚之色,在环视一圈后,沉声道。

“大家尽管放心,我等是朝廷派来平叛的大军,是来保护大家的!”

石邦宪的话,明显没有起到任何的作用,那些老百姓,看向他的目光中,仍旧满是戒备与恐惧。

就在这时,一道不合时宜的声音又再次响起:“娘,我好饿啊!”

而发出声音的,正是先前那位骨瘦如柴、衣衫褴褛的小孩。

他的母亲,见此情形,连忙将孩子揽入怀中,抚摸着他的头,轻言安慰道。

“乖,睡会儿吧,睡着了就不饿了!”

“可是娘,我饿得睡不着!”

那位小孩说完以后,便眼巴巴地看着他的母亲,那位母亲见此情形,不住地抹着眼泪。

石邦宪见此情形,给了旁边的下属一个眼色,而后者很快会意,不多时,便拿来了一些干粮。

随后,只见石邦宪蹲下身体,将手中的干粮,拿到了那个孩子的面前,轻声道。

“吃吧!”

那个小孩并未立刻从石邦宪的手中接过干粮,而是看向自己的母亲,似乎是在征求意见。

那位母亲见此情形,轻轻抚摸着他的头,缓缓道。

“拿着吧!”

那个小孩在得到他母亲的允许后,顿时欢呼雀跃起来,只见其小心翼翼地从石邦宪的手中接过干粮。

随后,只见他将干粮,掰成了两半,然后将其中一半,递给了他的母亲。

“娘,你也吃!”

那位母亲听闻此话,摇了摇头,缓缓道。

“你自己吃吧,娘不饿!”

就在这时,冯岳在亲卫的护送下,来到了绥阳县城的城门附近,他看着眼前这幅场景,脸上满是羞愧之色。

石邦宪见冯岳到来,当即转过身来,向其恭敬行礼道。

“末将参见巡抚大人!”

冯岳闻言,微不可查地应了一声,就在这时,只见一位白发苍苍,身着褴褛长衫的老者,颤颤巍巍地从地上站了起来,鼓起勇气,向冯岳询问道。

“您……您就是巡抚大人吗?”

“是的,老人家,本官就是湖广巡抚冯岳!”

冯岳听闻此话,旋即看向那名老者,点了点头,应声道。

那名白发苍苍的老者,在得知冯岳的身份后,当即‘扑通’一声跪伏于地,泣声道。

“请巡抚大人,救我等性命!”

在那名老者跪下后,现场的诸多百姓,也齐刷刷地跪伏于地,异口同声道。

“请巡抚大人,救我等性命!”

冯岳见此情形,连忙上前,将那名白发苍苍的老者从地上扶起,出言询问道。

“老人家,到底发生什么事了,能否给本官说说?”

那名白发苍苍的老者,在被冯岳从地上扶起以后,颇为无奈地叹了一口气,开始讲述其事情的来龙去脉。

“大……大人,事情是这样的……”

在那名老者的叙述之下,冯岳总算是对整件事情的来龙去脉,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

绥阳县令袁志在得知明军攻破桑木关,歼灭四万播州兵,并一路拿下旺草、正安等地后,便深感畏惧,于是便放纵手下的士卒,开始肆意劫掠城中的老百姓。

百姓手中,原本就所剩无几的财富,很快便被榨取得一干二净,随后,绥阳县令袁志,又以支援城内的守军作为理由,将那些百姓手中的粮食,也强行征收了过去,连最起码的口粮都没有剩下。

凡是有胆敢违抗命令,不交粮食者,一旦被发现,就会被就地格杀!

在做完这些后,在几天前的一个深夜,绥阳县令袁志,便带着城内的守军,悄无声息地离开了绥阳县城。

冯岳还从那名老者的口中了解到,绥阳县令袁志之所以敢如此行事,则是因为,他所在的袁家,是播州杨氏麾下的七个异姓小土司之一。

播州宣慰使杨烈,下辖黄平、草塘两个安抚使司,以及真播、白泥、余庆、重安、容山等六个长官司,除此之外,田、张、袁、卢、谭、罗、吴等七姓小土司也在他的管辖之下。

数百年以来,播州杨氏,在播州一地,都是牢牢占据着主导地位,纵使剩下的那七家异姓小土司心有不满,也不得不听从播州杨氏的调遣。

毕竟,谁拳头大,谁就掌握了真理!

在了解完事情的来龙去脉以后,只见冯岳唤来下属,出言询问道。

“目前大军的粮草还足够吗?”

那名下属闻言,在思衬许久后,方才给出了回应。

“禀巡抚大人,不久前,大军在攻破桑木关的时候就缴获了不少的辎重粮草,在这之后,咱们又从前来支援的那四万播州兵手中,获得了不少粮食!”

“因此,目前大军的粮草供应,十分充足!”

冯岳在听完那名下属的禀报后,沉声吩咐道。

“从中拿出一部分粮食,用以赈济百姓!”

“是,巡抚大人!”

那名下属听闻冯岳此话,拱了拱手,沉声应道。

那些百姓,见冯岳愿意从朝廷大军的粮食中,拿出一部分来,用以赈济他们,脸上满是不可置信的神色。

“青天大老爷!”

在人群中,不知道是谁率先喊出了这么一句话,紧接着现场的所有百姓,尽皆跪伏于地,声音此起彼伏。

“青天大老爷!青天大老爷!”

此时,在那些百姓们的脸上,满是感激涕零的神色。

随后,只见冯岳一手按剑,看着眼前近在咫尺的绥阳县城,出言吩咐道。

“传本将军的命令,大军进城!”

“是,巡抚大人!”

一旁的石邦宪,以及诸多将官见冯岳已经下达了命令,当即神色一凛,沉声应道。

随后,明军便在绥阳县百姓的阵阵欢呼声中,进入了绥阳县城。(本章完)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