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六十三章 完成阶级的跃迁(2 / 2)

随后,只见严世蕃来到严嵩的面前,用手指向名单上的一个名字,压低声音道:“父亲,您看这里!”

严嵩顺着严世蕃所指的地方看去,一眼便看到了朱顺先的名字。

“父亲,依您看,咱们接下来该怎么办?这个朱顺先毕竟是宗室子弟,万一到时候……”

严世蕃的话还没说完,便被严嵩冷冷打断了:“哼,还能怎么办,抛开他宗室的身份不谈,人家也是跟天底下的读书人一样,一路通过童试、乡试,取得举人资格,然后再进京赶考,单从经历上来说无可指摘!”

“况且,这个朱顺先作为参加本次考试的唯一宗室子弟,肯定已经入了陛下的法眼。”

严嵩说完,看向严世蕃所在的方向,一脸郑重地叮嘱道:“把你的那些小心思都收起来,陛下明显是想要用这个朱顺先来树立典型,用以激励那些宗室、勋贵。”

“谁要是对他下手,那就等同于撞在枪口上了,明白了吗?”

严世蕃闻言,脸上浮现出心悦诚服的神色,低下头,恭敬应声道:“是,父亲,孩儿明白了!”

在这之后,严嵩仿佛像是突然想到了什么似的,看向严世蕃所在的方向,又继续询问道:“对了,徐阶的长子徐璠,还在松江府吗?”

尽管对这个问题感到疑惑,但严世蕃还是老老实实地给出了回答:“是的父亲,徐阶的长子徐璠,目前还在松江府老家待着,据说病情又加重了!”

“照这趋势,恐怕到年底,他的病都好不了!”

严世蕃在说到这里的时候,脸上满是幸灾乐祸的神色。

在从严世蕃的口中得知这一消息后,严嵩脸上的表情并未有太多的变化,只是摆了摆手,出言吩咐道:“嗯,我知道了,你先下去吧!”

“是,父亲,孩儿这就告退!”

……

另一边,浙江,布政使司内。

房间内,郑泌昌正坐在椅子上,颇为悠闲地啜饮着杯中的茶水,而何茂才则坐在离他不远的地方。

此时,二人正有一搭没一搭地闲聊着。

只见郑泌昌将手上的茶杯放下,看向一旁的何茂才,率先挑起了话题:“老何,伱还记得当初总督大人身边的那位幕僚吗?”

听闻郑泌昌此话,何茂才脸上浮现出疑惑之色,在思衬片刻后,不确定地开口道:“我记得那人好像是叫徐渭吧,话说这人不是已经辞去了总督府的官职吗,还提他干什么?”

郑泌昌将何茂才脸上的表情尽收眼底,摇了摇头,紧跟着开口道:“你这消息也太不灵通了,这个徐渭去年考中了举人,今年已经到京城去参加朝廷的会试了!”

郑泌昌在说到这里的时候,停顿了片刻,又继续道:“你可别忘了,当初总督大人还在浙江的时候,就颇为看重这个徐渭。”

待郑泌昌的话音落下,一旁的何茂才脸上浮现出后知后觉的神色:“对啊,我怎么把这件事给忘了!”

郑泌昌在说到这里的时候,脸上满是莫名的神色,长叹一声,又紧跟着说道:“老何啊,你看,时间都过去这么久了,只有咱们两个还在原地踏步!”

“总督大人被调去朝廷任吏部尚书一职,海瑞现在也已经是督察院右都御史了,早先派下来的那个高翰文,也被朝廷派往了播州任职,戚继光、俞大猷更是亲自统帅大军,在前线与鞑靼作战,听说还打了大胜仗!”

“现在就连总督大人身边的幕僚,也考中了举人,去京城参加会试。”

“老何,咱们去年给严阁老送去的五十万两银子,连点水花都没溅起来!”

一旁的何茂才眼见郑泌昌意志消沉,连忙出言安慰道:“行了,别想这么多了,咱们能够保住现有的位置,就已经算是万幸了!”

“只要安安稳稳熬到致仕那一天,就算是成功了!”

在感慨完毕后,只见何茂才将目光从郑泌昌的身上收回,顺势转移起了话题:“对了,近来丝绸的价格,相较于去年,跌了不少啊!”

“老郑,你没有往这上面投银子吧?”

郑泌昌听闻何茂才此话,整个人陷入了沉默之中。

一旁的何茂才眼见郑泌昌许久未曾回话,心中瞬间明悟,随后,只见其强行按捺住心中的好奇,出言询问道:“老郑,你投了多少?”

郑泌昌听闻何茂才此话,也没有说话的意思,只是用手比划了几根手指。

何茂才闻言,不由得倒吸一口凉气,当即失声道:“什么,六十万两!”

何茂才的话音刚落,只见郑泌昌的脸上满是慌乱之色,当即示意何茂才噤声:“嘘,小声点!”

随后,郑泌昌在确认了一遍,无人偷听以后,这才放下心来。

旋即,只见何茂才看向郑泌昌所在的方向,压低声音道:“老郑,这到底是怎么回事,你怎么会往里面投这么多银子?”

郑泌昌听闻何茂才此话,顿时哭丧着脸,脸上满是悔恨之色:“唉,别提了,去年的时候,看见那些种植桑苗的百姓,依靠贩卖生丝赚了大钱,我也忍不住参了几股进去!”

“可谁知道今年丝绸的价格,降的如此之快,去年一匹丝绸能卖十五两银子,今年却最多只能卖到九两。”

“更别提这中间还有人工成本,那群织工真是群混账东西,不仅要高工钱,还得好吃好喝地供着,不然的话就被别家机户给挖走了!”

郑泌昌似乎对此颇有怨言,拉着何茂才吐槽了许久。

等到郑泌昌的情绪发泄得差不多了以后,何茂才方才试探性地询问道:“老郑,那接下来该怎么办?”

郑泌昌听闻何茂才此话,一脸的自暴自弃,缓缓道:“事到如今,只能给严阁老他们写信了,看看他们有什么办法,要是能够让朝廷出手就好了!”

“哪怕是以市场价来收购生丝也无所谓,只要能够收回成本就好,别的也不敢再奢求了。”

一旁的何茂才闻言,在思衬片刻后,出言提议道:“要不,咱们先把这个情况告知巡抚大人,由他来定夺?”

郑泌昌在听完何茂才的提议后,点了点头,出言应和道:“嗯,说得有道理,以防万一,咱们还是先探一探巡抚大人那边的风声吧!”

“事不宜迟,咱们这就去一趟总督府!”

“嗯。”

……

浙直总督府,书房内。

此时,赵贞吉正坐于书案后,有条不紊地处理着由下属送来的公文。

现如今的赵贞吉,已经完全熟悉了相关的流程,办起事来也是事半功倍。

“今天就先到这里吧!”

说完,只见赵贞吉从座椅上起身,活动了一番四肢。

就在这时,只听门外传来一阵轻微的敲门声,在得到允许后,只见一名胥吏推门而入。

那名胥吏在进入书房以后,当即俯下身体,毕恭毕敬道:“禀巡抚大人,布政使大人和按察使大人在外求见,说是有要事禀报!”

赵贞吉听闻胥吏此话,脸上不由得闪过一丝诧异之色,暗自道:“他们两个来干什么?”

旋即,只见赵贞吉回过神来,看向那名胥吏所在的方向,摆了摆手,出言吩咐道:“嗯,本官知道了,让他们两个在大厅候着,本官待会儿就过去!”

“是,巡抚大人!”

那名胥吏在应声后,未作丝毫犹豫,当即迈步离去。

在那名胥吏离开后不久,只见赵贞吉踱着悠闲的步伐,向着总督府议事大厅走去。

郑泌昌、何茂才二人见赵贞吉到来,不敢有丝毫怠慢,当即从座椅上起身,向其躬身行礼道:“下官见过巡抚大人!”

赵贞吉闻言,将目光分别从郑泌昌、何茂才的身上扫视而过,摆了摆手,出言吩咐道:“都坐吧!”

“是,巡抚大人!”

在应声后,郑泌昌、何茂才方才重新坐回到原位。

随后,只见赵贞吉自顾自地坐于主位,将目光收回,紧跟着开口道:“说吧,有什么事情向本官禀报?”

见此情形,郑泌昌也没有隐瞒的意思,当即将事情的原委尽皆说出:“巡抚大人,事情是这样的,今年丝绸的价格大跌,一匹丝绸最多只能够卖到九两银子!”

“去年有许多百姓见种植桑苗有利可图,于是便变卖家产,加入到了种植桑苗的行列中,而今年丝绸价格大跌,这些百姓恐怕收不回成本啊!”

“到时候万一有奸商趁机囤积粮食,粮价必定飞涨,恐会生出事端来啊!”

郑泌昌在说到这里的时候,脸上满是掩饰不住的担忧之色,一副为国为民的贤臣姿态。

而坐于上首赵贞吉,在听完郑泌昌的这番话后,不由得心生诧异。

在他的印象中,郑泌昌绝对不是这般秉性的人,事出反常必有妖!

也正因为如此,赵贞吉并未在第一时间表明态度,而是点了点头,不紧不慢地开口道:“不必太过担忧,早在去年的时候,本官就向朝廷表明了这方面的忧虑!”

“朝廷不会对此事坐视不管的,接下来你们只需要时刻注意粮价即可,一旦发现有粮商囤积居奇,蓄意抬高粮价,可以不经禀报,即刻拿下!”

赵贞吉的话音刚落,只见郑泌昌、何茂才从座椅上起身,俯下身体,沉声应道:“是,巡抚大人!”

(本章完)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