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4章 李承乾放出的重磅炸弹!(1 / 2)

第445章 卷四 李承乾放出的重磅炸弹!

很多事情都没有答案,也不需要答案。

因为大家都很清楚,西域诸国如此做一定是有原因的。

只是他们不知道而已。

在这个场合之下,也没人会去找西域诸国的使者打听,但私下,众人肯定会想方设法的去弄清楚。

他们此番出使大明王廷,其实都带有自己的目的。

就比如薛延陀,这会儿薛延陀的使者就和户部官员攀谈了起来。

话里话外都是围绕着大明的军械。

不单单他们,吐蕃、高句丽、哪怕是倭国都有这个想法。

该说不说,大明的军械的确是领先于这个时代的。

当然,大明方面就比较含糊其辞了。

这东西能卖,但怎么卖,卖给谁,卖多少,还有待商榷。

但可以肯定的是,一定会卖。

大战结束,大明王廷也急需重振商贸、经济和民生,而真正能赚钱的生意,定然是军械,这一点儿,作为一个后世人,李承乾最清楚。

相对而言,国家的购买力肯定大于个人。

关键是量大啊!

而且他们急需的物资,也只有国家机器才能那么快凑齐。

约莫一个多时辰的工夫,酒宴结束。

众人各自散去。

倒也算得上宾至如归。

散去后,李承乾将普西偌等人聚在了一起,谁也不知道他们在商量什么。

而各国使团也是三三两两的走到了一起。

其中,吐蕃和薛延陀走得最近。

唯独大赵王廷的顾建章显得有些形单影只。

其实他是不愿意出使大明的,之前李承乾给他留下了太深刻的印象,不夸张的说,他有些怵李承乾。

但如今大赵王廷的日子不好过,比邻而居的大明王廷是他们现如今最大的依仗。

再者说,李元景也想通过此次出使,混一点儿李承乾的回礼。

不单单是他,各国估计都有这个想法。

大明王廷什么最出名,当然是大明的工艺。

不管是军械还是其他的,反正这都将是一笔稳赚不赔的买卖。

临时的使馆中,禄东赞正和薛延陀的使者相邀对饮。

“想不到啊,短短一年,大明王廷还真就成了气候。”禄东赞端起酒杯,没来由的摇了摇头。

薛延陀的使者也是摇头道:“若是你们之前能从南方给李承乾施加一些压力,大明不可能这么快就拿下吐谷浑的。”

站在他们的立场上,当然不希望大明能吞并吐谷浑。

吐谷浑如果继续占据着这片土地,充其量是一头没了牙齿的狼。

但大明王廷不一样,那是一头入了林的猛虎。

如果可以选择,他们当然愿意和吐谷浑做邻居。

“是我们小瞧了李承乾。”禄东赞叹了口气,说道,“这位大唐的太子,一开始就防着我吐蕃,甚至为此暗中没少支持苏毗。

要不是他李承乾暗中作梗,我吐蕃早就一统了。”

他们这段时间,可没少被苏毗纠缠。

如果不是因为苏毗,大明和吐谷浑全面开战的时候,他们一定会北上帮帮场子。

不是说他们和大明王廷有仇,而是这才附和他们的利益。

战争嘛,从来都是为了各种利益服务的。

“只能说慕容伏允命数到了。”薛延陀的使者苦笑道,“或者说,李承乾的确有其乃父之风。

可能他当初暗中支持西突厥和苏毗,就是为了牵住你我两国。

还别说,真让他做到了。

未来这高原,怕是不太平了啊。”

“是啊,太平不了了。”禄东赞说道,“不说他大明还背靠大唐,就单单是吞并了吐谷浑后的大明,就已经不容小觑了,更别说西突厥如今还主动归附。

未来的大明王廷,俨然成了大唐西征的桥头堡。

此番我出使大明,除了恭贺大明以外,我家赞普也有交代,想问问薛延陀的意思……”

“都一样。”没等他话说完,薛延陀的使者便点头道,“我家真珠可汗也是这个意思,未来的日子怕是不好过了。

大唐的野心,我们都是知道的。

此番大明彻底立足高原后,大唐怕是要把战略重心偏向这边了。

实不相瞒,我出使之前,大唐皇帝已经给我们薛延陀下了最后通牒,要么降,要么灭。”

说到这里,他也是忧心忡忡。

禄东赞闻言也是一愣:“大唐如此霸道?”

“你才知道?”薛延陀使者吐了口气,道,“中原王朝向来如此,只要他们站稳了脚跟,恨不得在每一头牛的屁股上,都戳上他们大唐的印章。

说到底,我们这些人,在他们眼中,终究只是异族。

所以我们要……”

“结盟!”禄东赞重重地点了点头。

这个道理他懂,这也是他此番出使大明的目的,“本来我们的想法是伱我两国、加上西突厥还有高句丽,结盟共抗大唐,结果西突厥……”

“哼,阿史那泥孰那人,头发长见识短,居然上赶着归附李承乾。

不过说到结盟,我倒是有一个合适的人选。”薛延陀使者说完,神秘一笑。

禄东赞琢磨了一下,当即笑道:“你是说大赵王廷?”

“对,就是他们。虽然这大赵王廷实力不咋地,但其身份敏感,和他们结盟,对我们而言,有百利而无一害。”

这个是他们早就思量过的。

李元景的确是他们可以拉拢的一个对象。

这货和李承乾不同,李承乾背靠大唐那是必然的,但李元景既然自立王廷了,那基本上就是脱离了大唐的体系。

和他结盟,好处多多啊。

禄东赞点了点头,这个道理他懂:“对了,关于大唐的最后通牒,你们打算怎么处理?”

“能怎么处理,先拖着呗。”说起这个,他也是颇为无奈。

不过拖字诀倒是他们早就打算好的既定方针。

“暂且拖着也行。”禄东赞说道,“大唐如今在对高句丽用兵,而大明王廷经历之前一战之后,估计也要休养一番,所以说,大唐也就是借着李承乾大胜之威,耍耍嘴皮子而已。”

他们还是先入为主的观念,认为大明其实就是大唐西征的桥头堡。

不过这也正常,毕竟谁能想到堂堂大唐太子,居然有自立门户的想法。

这多多少少有点儿脑子被驴踢了的既视感。

明明可以摆烂,躺赢天下最强大的帝国,还用得着努力?

这就是思想不同。

李承乾觉得,只有自己实实在在握在手里的,才是自己的。

大唐,可以是他的,但也可能不是他的。

既然如此,在没有百分百确定下来之前,还不如经营好自己的大明。

说着,两人就一道去找高句丽的使者。

当他们商量着结盟共抗大唐的时候,段纶也没闲着,他可还记得自己此番出使的主要目的,当即就再次求见李承乾。

对于段纶,李承乾还是很客气的,得知其求见,便对众人说道:“先按照本王吩咐的去做,切记,莫要急切。

此番大战过后,我们最主要的还是以恢复民生为本。”

一众官员闻言,齐齐躬身施礼,等他们都走后,李承乾才传召段纶。

不多时,段纶走了进来,都不等段纶施礼,李承乾便三步并两步走了上去,托起了正准备施礼的段纶,笑道:“这里有没外人,姑父何必如此见外,这要传回去让姑母知道了,小侄还如何敢登门?”

段纶的妻子乃是高密公主,李二的姐姐。

前面就说过了,长安半个朝堂都是李家的姻亲,这话是真不夸张。

“礼不可废。”段纶笑道,但也没有再坚持。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