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6章 皇权难下乡(1 / 2)

第647章 卷五 皇权难下乡

能做出这个决定,李二这段时间其实思量了很多。

当然,如果不是元谋旧臣死灰复燃,加之士族也不甘寂寞,他也不会这么快做出决定。

对于他来说,自己的几个儿子谁继承大宝,他都能接受,只要这天下还姓李就行。

但李恪和元谋旧臣以及五姓七望这些士族勾连到了一起,这是他不能接受的。

真要让这些家伙得逞,那他这么多年所做的,岂不是白做了?

至于为什么选择王仁佑,这也是他经过深思熟虑的。

毕竟直接让士族的人去,那太明显了。

但王仁佑就不同了,他要是去了,估摸着都不用士族主动勾搭他,自己就上赶着朝士族靠近了。

而长孙无忌这些人,这会儿也在深思。

良久过后,段纶却是说道:“陛下,之前洮河郡在长孙仆射的带领下,兴建了不少工业,如今正是改革的关键时期。

这会儿让士族掺和进去,会不会影响洮河郡的改革?”

是的,洮河郡在改革。

当初长孙无忌大肆在洮河郡兴建工业的时候,其实是上过奏章的。

李二也和众人商议过,如果整个大唐如此,可能会引起一些不必要的波动。

所以对于长孙无忌在洮河郡小范围的试验,众人还是认可了的。

毕竟,谁也不知道放出工业这头巨兽究竟会引起什么样的结果。

但洮河郡毗邻大明,做做先锋军倒是可行,加之在洮河郡,士族的影响力最低,也不会引起太大的反弹,倒是最为合适的一个地方。

当然,地处西北苦寒之地,士族未必看得上就是。

听段纶这么一说,魏征也是急忙站了出来,说道:“段尚书所言甚是,如今洮河郡的改革已经初见成效。

市面上一些生活用品,也多有洮河郡产出。

虽说不能在短时间内占据市场,但比之之前大明近乎垄断的市场,已经好很多了,而且洮河郡在大唐,真可谓是占据了天时地利人和,未来不是机会夺回这些市场的。

如今让士族掺和进去,未必就是好事儿。

而且,一旦让士族扎根洮河郡,未来恐有让士族坐大之危。”

他这话倒是不假,长孙无忌当初在洮河郡弄出来的工坊甚至是商号虽然没有斗过大明,但成果还是有的。

虽然这里面有长孙无忌使用手段的缘故,但正如魏征所言,洮河郡真就占据了天时地利与人和。

当然,魏征这么说,其实未必就是不放心士族。

也许,他更不放心的是让士族和李承乾正面之争。

毕竟双方都是大唐的底蕴,谁损失太大,都不是他愿意看到的。

不过李二闻言,却是摆了摆手,道:“诸君多虑了。

既然变革的路子没错,早晚是要推广出去的。

这时候让士族接触一二,其实也是好事儿。

他们思想守旧,不愿意接受这一切,说到底,还是没有切身的了解过。

此番,就是为了让他们切身的去了解,也许,未来他们自己就愿意改变了呢?

洮河郡这些年的改变,朕是看在眼里的,众卿想必也是看在眼里的?不管是朕,还是众卿又或者是天下士族,跟不上时代的步伐,是要被淘汰的。

所以说,与其让他们在什么都不明白中反对,给我们制造麻烦,还不如让他们了解后,自行去改变。”

李二说得有道理么?

当然有道理。

只是众人听起来,却是头疼不已。

这不是有没有道理的问题,是李二的目的。

士族会和李承乾和睦相处么?毗邻相居,天知道会发生什么事儿。

关键是,李承乾这人别的地方像不像李二还真不好说,但小心眼真就是一脉相承的。

只是李二都这么说了,众人也就不再反对。

当天,旨意便传了下去。

而当旨意下发之后,原本名不见经传的王仁佑一时间就成了众人商议的对象。

这家伙谁啊?

无数人在发问。

洮河郡郡丞,这在如今可是一个香饽饽。

要知道,洮河郡成立至今,朝廷钦点的官员谁不是一时人杰?

不管是长孙无忌还是褚遂良又或者许敬宗,其实都是成名已久的人物了。

这时候突然冒出一个王仁佑,谁他妈知道这家伙是谁啊?

不过长安就这一点儿好,消息灵通。

当夜,王仁佑的消息就已经传开了。

这会儿,郑旭府上,众人看着王仁佑的资料,也是有些无语,看向王侍郎,笑道:“这是你太原王氏的人?”

王侍郎都不想说话,心道,你眼瞎么?不认字?

不过就在这时,清河崔家的人却是笑道:“以前是不是不重要,以后可以是。”

“是这么个理。”卢家人也是笑道,“我们正愁没机会在工业上掺和一脚,这王仁佑倒是个不错的人选。”

说到这个,王侍郎也是点了点头,对此,倒是没有反对。

事情就是这么现实,只要你王仁佑真的有价值,别说伱还真出生太原,就算不是,许你一个旁门又如何?

说到底,要成为太原王氏的族人,还是看能力的看价值的。

个人想依附大族,大族其实也不是真的会拒绝。

就从当初太原王氏对王仁佑自诩旁门不做任何辩解来看,其实就很能说明问题了。

当初,他们要是跳出来驳斥了王仁佑,那今天他们想做什么都来不及了。

“看资料显示,这王仁佑如今在罗山任职?这是你们郑家的地界吧?”王侍郎说道,“你们郑家先派人接触一二,看看他的反应。”

王仁佑如今任职罗山令,不过刚好在荥阳地界,郑家派人去接触一二倒是有必要的。

郑旭闻言,点了点头说道:“这没问题,我这就书信一封,让族里安排人去接触一二。

不过陛下此番启用这么一人,你们觉得是为什么?

我看了一下这王仁佑近几年的吏部考评,也就过得去而已,倒是谈不上惊艳啊,这从罗山令直接升迁洮河郡郡丞,这提拔速度不可谓不小。”

听郑旭这么一说,众人也都思量了一下。

的确,如果单看王仁佑的履历的话,他是不够格的,加之又无人举荐,这升迁着实有些怪异了。

“会不会因为王仁佑进士出身?”卢家那人笑道,“近来陛下的意图我们都知道,为了避免人才流失,陛下着实做了不少事儿。

这王仁佑刚好家世不显,刚好又是进士出身,这时候升迁他,倒是能让不少读书人看到希望。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