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2章 房玄龄出招即杀招(1 / 2)

有了士族的支持,李恪的实力瞬间就庞大了许多。

当然,李二的这种做法,也的确给了李恪一种错觉。

如果有机会,谁又不想染指一下那九五之尊的领域?

人嘛,都是贪婪的,谁都不例外,尤其是他们这些皇子,别以为就他一个动了心思,当初要不是房遗爱等人将阴弘智一家悄无声息的灭了门,这会儿李佑那小子也得上蹿下跳。

当然,也正是因此,其实很多人都不愿意和李承乾正面硬刚,人家实力摆在那里,他能刚什么?

李恪也不过是李二推出来的一把刀罢了。

说到这个,那就不得不说李二这个人其实也不是东西。

为什么推李恪,这里面其实也有讲究。

难道说李泰就真推不得?

什么腿疾,李二真要把他推出来磨一磨李承乾的话,别说腿疾,那他妈就是脑疾你都得给我站出来顶在最前线。

之所以没有,无非就是李泰嫡出的关系,加上长孙如今还活着,李二也不好做太过分。

这才是李泰得以逍遥的主要原因。

李恪就不同了,一来是庶子之首,二来又有一定的班底,推出来当这把刀,无疑是最好的结果。

至于其他的儿子,李佑就不说了,如今被阴妃保护得好好的,轻易不会让他出宫,余者众人,别说当刀了,做个磨刀石都不够格。

无他,如今的李承乾,真不是谁都能碰瓷的。

就连他李二如今在面对李承乾的问题时,不也得慎之又慎?

而此时,李恪一系,那当真是满面春风。

对于他们来说,谁的支持都比不上李二的支持,不管李二抱着什么目的,对他们而言,这都是最好的机会,至少在胜负的天平上,他们的筹码又重了一分。

尤其是当那些老牌望族伸出友谊之手的时候,当初只有两分的把握,一瞬间就有了三分以上。

哪怕只是增添了一分,但他们也满足了。

谋夺天下,别说三分的把握,就算只有一分,那也值得很多人去拼命了。

这样的例子,在历史上也是数不胜数。

贞观十三年,七月,又是一日大朝会。

李恪一早就候在了宫门之外,如今的他虽然没有春风得意之姿,但也多了几分傲然,就当下而言,整个大唐的皇子中,除了远在西域的李承乾,也就他风头最盛了。

而众人看到李恪,不管心里怎么想的,面上还是极尽恭敬之色。

哪怕是长孙无忌这等人物,也是一脸的恭敬。

“听说前几天长孙仆射也去拜访了蜀王?”有还在摇摆不定的官员小声的和身旁人嘀咕道。

“是有这么回事儿,但要说长孙仆射支持蜀王,那不好讲。”

确实,长孙无忌有三个外甥,支持谁都没道理支持李恪。

“这有什么好讲不好讲的。”有人说道,“反正我听说,长孙仆射从蜀王府出来的时候,那是喜笑颜开的,蜀王甚至亲自将长孙仆射送到了王府门口,要说两人没有……”

“百官上朝……”

就在众人胡乱猜疑的时候,一内侍尖着个嗓子喊道。

闻言,众人也是立马闭口不言,下意识的整理了一番衣冠,也就鱼贯而入。

很快,到了太极殿,李二已恭候多时。

走完了过场,房玄龄便出班说道:“陛下,老臣有奏。”

说着便从袖笼中拿出了一道奏章,道,“这是老臣经陛下批阅过后,再次修正过的常科草案,还请陛下过目。”

李二闻言点了点头,当即就让一内侍将奏章拿了上来,仔细地审视了一番后,李二这才说道:“房卿不愧我大唐之栋梁,常科如此繁琐之事,也就房卿能在短时间内将其厘清。

这样,房卿不妨简单地向众卿都讲解一番,若是有不懂的地方,现在就可以为其解惑。

当然,如果有更好的建议,大家这会儿也可以商议一番。”

常科啊,李二瓦解各家势力最大的利器,他岂能不重视。

当初之所以让房玄龄来主持这项工作,一来是为了给长孙无忌腾位置,二来嘛,也是因为房玄龄做这些,最是用心。

不管从哪个角度来说,房玄龄作为臣子,一直都是最让人省心和放心的。

而他话一说出来,那些老牌士族一系的官员脸都黑了。

他们其实是最不愿意听到常科两字的,大家都不是傻子,常科那就是专门为了对付他们,瓦解他们对知识和权利垄断的利器。

他们又怎么可能支持?

当然,如果是以前的话,李二想弄常科估计也没那么简单,老牌士族必然会反扑,这一点儿毫无疑问。

可随着李承乾的强势崛起,本就得罪了李承乾的士族,也不敢太过于忤逆李二,要是把这两父子都得罪死了,呵呵,他们士族也就到了该死之时。

这也是属于他们的无奈吧。

房玄龄闻言,当即就笑着点了点头,这才转过身对众人拱了拱手,说道:“这终究只是老夫的一家之言,若是有什么纰漏,还请诸位同僚斧正。”

“梁国公言重了,要说整个大唐,对常科的理解,怕是无人能出其右。”郑旭当即也是拱手笑道。

虽然他们很不满房玄龄干的这件事儿,但他们却也无力改变什么。

其余众人也是纷纷笑着谦虚了两句。

当然,也有人是真的想听听常科的具体细节。

片刻之后,大殿之上也便安静了下来。

房玄龄见状,这才说道:“还是如之前说的那般,常科分三等。

乡试、府试、殿试。

乡试置于各县,于每年三月开考,取前二十名进府试,若是府试落榜,可作为本县储备人才,准许入职各部胥吏。

府试置于各州府,于每年九月开考,由本府各县乡试头二十名共同角逐,同样取仕前二十名,参加来年三月殿试。

同理,若殿试落榜,考生当回各府,可作本府储备人才,准许入职本府低级官员、如县蔚、县丞等。

殿试置于长安,于每年三月开考,取仕九十九,与往年恩科无异……

另外,严禁异地参考,查出来,三代禁考……”

房玄龄一说就是小半个时辰,几乎是事无巨细的都给大家介绍了一番。

而大殿上的那些士族官员闻言,一个个脸色那叫一个黑。

其他的他们都不在意,真正让他们在意的是,府试落榜可为胥吏,殿试落榜可为县丞!

说实话,常科他们能接受,毕竟知识都是掌握在他们这些人手中的。

天下人何其多,但读书人,他们占了九成!

哪怕是开了科举,旁人如何和他们争?

他们甚至有把握,每年科举取仕的那些人中,他们各家士族能占八成。

但房玄龄这么一搞,呵呵,他们能占多少不重要,重要的是,那些穷鬼怕是要疯!

只要过了乡试,那就有了步入官场的门票。

过了县试,甚至有了当官的资格!

别看胥吏和县丞最大不过是芝麻绿豆的小官,但要知道,在之前,这些位置,尤其是县丞、县蔚这些位置,基本上都被他们各族霸占完了!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