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2章 无需动兵,便可尽灭其国(2 / 2)

但真的仅仅是如此吗?

难道封言道已经走通了武后的路?

这会不会影响到自己在东南的布局?

李绚心中的思绪一闪而过,整个人随即就放松了下来。

因为这件事情,第一个需要紧张的不是他,是皇帝。

皇帝必定有手段制衡的。

如果皇帝没有手段制衡,那么李绚就只能相信瞎了眼,到时,他再使用手段也来得及。

“如此,二十七郎,回去之后,便让新罗国使派使者传信新罗国内吧,马上就三月了。”李治转头看向李绚,神色肃然起来。

李绚立刻肃然拱手道:“臣遵旨。”

李治满意的点点头,说道:“二十七郎这鸿胪寺少卿做的还是不错的,一招联姻便让大唐和新罗的关系缓和。”

“陛下,臣这也是无奈之举,倭国看似恭敬谦卑,但真要让其派出大军和新罗开战,臣看其也未必愿意。”李绚抬头看了李贤一眼,微微拱手。

“无妨,这些都是小事,太子不会在意的。”李治侧身看了李贤一眼,脸上带着笑意。

李贤立刻无奈的躬身,然而,他在躬身的时候,却没有看到李治眼中的一丝冷意。

转过身,李治肃然的看向李绚,问道:“二十七郎,新罗倭国之事如此抵定,那么吐蕃之事呢,朕看的出来,你是想要找寻吐蕃国使在大唐更深的眼线。”

“是!”李绚浅浅躬身,神色凝重的说道:“吐蕃建国多年,太宗朝时,便与我朝建交,更有文成公主之事,但后来松赞干布病逝,其子芒松芒赞即位,与我朝关系转为恶劣,窥伺安西西镇,吞并吐谷浑,控制于阗,龟兹,焉耆,疏勒,其在大唐用心之久,不可小视。”

稍作停顿,李绚紧跟着说道:“近来,虽有东海王之事,但那不过是吐蕃窥伺朝中,多条眼线当中其中的一条,其在长安,必有更多隐秘的眼线存在,或为吐蕃国使掌握,或不为吐蕃国使掌握,一旦泄密,立刻便是芒刺在背。”

李治郑重的点点头,说道:“不错,所言有理,如此,你便去查吧,反正察查此事,也在鸿胪寺职权之列,朕会遣千牛卫相助。”

“多谢陛下。”李绚长长的松了口气。

“但在大军出发之前,你得将人找出来。”武后突然间补了一句,卡死了李绚的退路。

李绚身形微顿,随即肃然的拱手道:“天后放心,臣必定不负所望。”

“嗯!”李治笑起来,打散了殿内凝重的气氛,摆摆手说道:“你去吧,二十七郎。贤儿,送送你二十七王叔。”

“喏!”李贤立刻躬身,然后走下台阶,对着李绚拱手道:“王叔,请!”

“不敢。”李绚赶紧拱手,然后对着武后和皇帝拱手道:“陛下,天后,臣告退。”

……

大殿之内,李治微微闭眼,同时轻声说道:“二十七郎这是看出来了。”

“是的,陛下。”武后轻叹一声,说道:“明卿查了许久,但朝中泄密之人依旧未能找到,真是奇哉怪也。”

东海王手下无生道在长安的人手,基本上都被清除一空。

和隐太子有关的朝中大臣,几乎多在外州,少有的几个在朝堂的,经过严查之后,已经确定他们和东海王无关。

那么问题便来了,多年以来,东海王对朝中之事知之甚多,甚至有些事就连李绚和明崇俨一类的都无法予闻,这样的人,究竟藏在哪里。

“查吧,这些人如今想要发挥作用,总要和吐蕃人联系,从这条线上查,或许真的能查出什么来。”李治面色沉重的点点头。

随后,李治轻声叹息说道:“二十七郎用心甚多,甚至还不愿意让人看出来,贤儿啊!”

“都说新罗婢温柔,或许能够拉住贤儿的心也说不定。”武后轻轻的拍拍手。

一国的太子,除了治国之能以外,最重要的,是要有传国之能。

李贤虽然年少,但成婚亦有数年,如果说是努力不见成效的话,那倒也罢了,找名医药补便是。

可如果连努力都不愿意努力,那么他这个太子,就算将来当了皇帝又有何用。

“还有前线之事,论钦陵如果真到了前线,那么前线立刻就要紧张起来了。”李治重新翻开了李绚的奏本,看着上面他对论钦陵的猜测,神色凝重。

武后坐在一旁,脸色同样肃然。

(本章完)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