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88章 东宫诸臣(2 / 2)

“《切韵》宣讲是大事,这件事情要细做。”李显认真起来。

通过《切韵》宣讲,东宫的影响力可以很快朝下面渗透出去,这将为李显下一步处理朝政打下基础。

“还有,南昌王早些时候提及的纺车之事,明年也可以着手处理。”薛元超开口,对着李绚点点头,然后看向李显说道:“明年河北战事,怕是一时半会都消停不下来,还有丝绸之路受到影响,会有大量豪富,集中到江南一带,然后转运南下。”

开辟南洋航道,这是世家大族的商业管事,在河北大战情况下,必然的选择。

李显赞同的点头,东宫做很多事情同样需要用钱,如果能主导此事,不仅能带来巨大的声望,同样可以带来巨大的财富。

“这是明年科举之后的事情了,明年科举放榜之后,东宫可以派一部分舍人和落第士子一起放回江南,先期准备,等到了四五月,就需要重臣过去。”

李绚转头看向姚令璋,苏良嗣,程务忠和韦弘敏等人,问道:“诸位谁去?”

众人微微沉默,韦弘敏小心的开口道:“我去如何?”

“你不行,你身上韦家的痕迹太重了,会影响主次。”薛元超毫不客气的指出了韦弘敏身上的问题。

韦弘敏有些讪讪的低头,他去了江南必定会为韦家谋取利益,这是必然的。

“田舍人如何,以行洗马事,前往江南。”李绚抬头,目光炯炯的看向众人。

众人的眼前立刻不由得一亮,田游岩的确是个很合适的人选。

当范履冰不在东宫的时候,田游岩代行行洗马事。

他偏偏又是潘师正的徒弟,前往江南甚至可以直接去茅山,用替太子上香的名义。

分量又足够重,的确很合适。

“那么便定他吧。”薛元超看向李显,李显赞同的点头。

薛元超又看向李绚,说道:“王爷请找个时间,将所有事情都和田舍人交代一遍,此中的事情,再没有比王爷更清楚的了。”

“好。”李绚点头,然后又说道:“明年科考,贺季真不管成否,都要回家省亲,到时候让贺季真陪同便是。”

“善!”李显,薛元超,姚令璋等人全部点头赞同。

……

众人林林种种的说了很多,最后薛元超面色认真的看向李显,说道:“最后还是修书之事,《切韵》修完,我等总是需要为修下一本做准备,天下士子都在看着,不能总以殿下学识不够拖延。”

李显沉默立刻下来,薛元超其实问的,是何时去修《汉书》?

李贤编注《前汉书》,虽然是有隐患,但终究对天下古今有益。

有李贤在前面放在,后面有太多的人,在看着李显了。

李显抬起头,看向众人,开口:“众卿说说吧。”

苏良嗣扫了李绚一眼,然后站了起来,看向李显拱手道:“殿下,我朝修史,如今共有八本成册,《晋书》,《梁书》,《陈书》,《北齐书》,《周书》,《隋书》,《南史》,《北史》。”

李显微微点头。

苏良嗣继续开口:“《晋书》所修,所用最多,房相,褚相,许相,来相,卢相,崔相等二十位宰相,其中就包括薛相。”

众人抬头,看向薛元超,他当年任黄门侍郎的时候,就兼修国史。

“《梁书》,《陈书》,是由姚詹事之父祖,姚学士,姚老学士,还有魏相共同编修。”众人的目光又看向了姚令璋。

姚令璋微微点头,他父亲姚思廉是当年的秦王府十八学士之一,《梁书》,《陈书》的编修,更是从他祖父姚察就开始了。

魏征在这里面不过是挂个名而已。

“其他《北齐书》,《周书》都有多位学士编修,《隋书》更是魏相主修。”稍微停顿,苏良嗣继续说道:“《南史》,《北史》是御史台主簿,李延寿的父子两代编修。”

说完,苏良嗣抬头:“晋,梁,陈,齐,周,隋,南北朝都有史成,那么接下来自然便是大汉,废太子贤以后汉开头,也说的过去,但我等若不想重蹈覆辙,那么难以避免从前汉开始。”

李贤编注汉史本身就是继续前人工作,只是他投机取巧,不从前汉开始,而从后汉开始,但后汉依旧隐患重重。

如今到了李显手里,还是汉,而且得是李贤不愿意去啃的前汉,这些麻烦大了。

殿中众人肃然起来,他们都知道,今日怕是要有好好一番讨论了。

……

李显抬头,看向薛元超。

薛元超拱手:“殿下,《汉书》是绕不过去,但吕后之事却可以用春秋笔法删减一些不重要的。”

修史,删减一些是再正常不过的。

有些人物,就是从这中间,彻底消失在历史长河中的。

李显转身看向姚令璋。

姚令璋拱手:“殿下,《汉书》、《后汉书》编注工程浩大,远非一时一刻所能完成,臣议从汉高祖祖辈,起码三世开始。”

滑头,众人心里骂了一句,你怎么不从三皇五帝写起。

但都明白,这的确是一个办法。

拖。

拖到李显登基以后,再行开始,到时候,武后的问题就好解决了。

毕竟支撑李显的人就多了。

李显转头,看向李绚:“王叔怎么看?”

众人一瞬间全部看向李绚。

李绚……请牢记收藏:,网址 最新最快无防盗免费阅读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