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3章 敏感时刻(2 / 2)

汉家功业 官笙 9665 字 6个月前

大汉朝自武帝以后,一生要强,从未低头。

不管是塞外的匈奴、鲜卑、乌桓,还是境内的三羌、黄巾等叛乱,全都一力镇压。

可随着世家不断的崛起,大汉朝的根基在逐渐被蚕食。

税赋锐减,皇权旁落,到了灵帝后期,朝廷已经极度虚弱,事事需要依托于世家。

再到现在,情势实际上并未发生多少变化。

各处的征战、平乱、剿匪,朝廷拿不出一分钱,基本上依靠世家的支持。

各处的征战、平乱、剿匪,朝廷拿不出一分钱,基本上依靠世家的支持。

钱粮是世家出,军队的方方面面也都是世家把持,地方上更是全赖世家支撑以及掌握。

大汉朝朝廷对地方的控制,实际上已经微乎其微。

刘辩继位以来,勠力推行‘新政’,希望加强对地方的控制,可是多年来效果不佳,这也是杨彪被换掉的原因之一。

荀攸看向钟繇,面色冷漠,道:“你也是这么认为的?你知道要是这么做,后果比十个黄巾军还要可怕!”

钟繇何尝不知道,是以看向荀彧。

这位才是未来的丞相,这件事的重担在他肩上。

荀彧向来寡言少语,看着身前的三人,道:“凡事不要急,且走且看。土地的事情还不是眼下最为关键的,我们的首要目标有两个:一是‘新政’,二是平乱。这两件事不做好,土地的事情根本无从谈起。”

‘划分土地’需要依赖地方官府,‘新政’不落实,不加强对地方的控制,地方官员与世家沆瀣一气,‘划分土地’将无从谈起。

荀攸,钟繇,戏志才听着荀彧的话,这才轻轻点头。

荀彧作为新丞相,他的态度至关重要,只要他不急着推动,那一切都还有转圜余地。

而荀彧的话确实有道理,朝廷的急务很多,‘划分土地’还遥远的很。

荀彧见安抚住了三人,便道:“元常,陛下有跟你提及户曹尚书人选吗?”

钟繇摇头,道:“不过,从宫里得到风声,似乎陛下属意洛阳府尹陈宫。”

荀攸皱眉,陈宫是一个油盐不进的人,他用了不少办法拉拢,始终不肯站到他们一旁。

钟繇接着又道:“我还听说,公达也要进入尚书台,吏曹尚书也有可能要空缺。”

荀攸神色变了变,道:“消息准确?”

钟繇摇头,道:“宫里的消息向来五花八门,道听途说,我是猜测的。”

戏志才倒是无所谓,道:“大司马要不行了,最近朝局要大变了。”

尚书台,大司马府都要换主人,可不是大变。

荀彧坐直一点,道:“关于各曹尚书,我会与陛下商议,你们有人选,可以提前跟我说。在陛下旨意未下之前,咱们不要做多余的事情。”

荀彧的目光,漫不经心的扫了眼荀攸。

荀攸对他的目光从容自若,道:“大殿下亲自送丞相出京,是否意味着什么?”

戏志才听到这句话,忽的抓住了重点,双眸灼灼的盯着他,道:“你说,大殿下是代陛下送行?”

‘代陛下’三个字一出,荀彧,钟繇同时神情微动,下意识的对视一眼。

‘皇子代天子’可不是小事,里面有着浓浓的‘意味’。

是否说明,宫里的态度改变,想要立储君了?

“不要多想,”

荀彧迅速打断了几人的胡思乱想,沉声道:“我们现在要做的,就是什么都不做,不可妄动!”

钟繇点头,肃色道:“我同意文若的话。”

关于杨彪近来的事情,所有人都猜测是‘颍川党’想要借此立威,拉杨彪入狱。

这所有人,也包括了‘颍川党’内部。

钟繇是极其聪明人的,又是前廷尉,敏锐的察觉到了一些,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蛛丝马迹。

戏志才嗯了一声,道:“再告诉你们一件事,陈留王正在对先帝时期的一些旧案进行彻查,准备彻底了结,甩开那些事情。”

荀彧,荀攸,钟繇对此不置可否,几乎同时伸手拿起茶杯喝茶。

相互看了眼,默契的没有出声。

相互看了眼,默契的没有出声。

中平年间的事情太过复杂,牵扯到了方方面面,根本不是一两句话或者借由一两个案子就能彻底‘过去’的。

戏志才等了一会儿,又随口的道:“有人上书,提议陛下改元。”

荀攸喝了口茶,道:“陛下应该不会答应。”

这时门外突然想起敲门声,很小很谨慎。

“说。”荀攸看向紧闭的门房道。

小吏推门而入,抬手与四人,道:“回尚书,宫里递话给尚书台,司马防改任青州牧,朱使君归养。刘备为琅琊太守,拟为徐州牧。张辽调任汉中太守。”

荀彧,荀攸,钟繇,戏志才四人齐齐对视,眼神里闪烁着惊疑不定。

司马防任青州牧,只是他们从未想到的。

司马防的老爹司马儁现在是刑曹尚书,司马防升任青州牧,这司马家一跃而升,变得炙手可热了。

荀攸对司马家倒是不在意,毕竟都是颍川世家,反而沉吟着道:“刘备……拟为徐州牧,陛下这是要重用这个人吗?”

刘备一直声称是‘中山靖王之后’,可是族谱根本查不出来,加上刘备之前一直是小官,朝野并无多少人在意。

而现在刘备‘拟为徐州牧’,将是封疆大吏,容不得忽略了。

那么这个‘中山靖王’之后,就值得商榷了。

钟繇反而想的更多,淡淡道:“陛下这么安排,是对董卓进行了包围。”

戏志才猛的坐直,道:“元常,你是说,陛下要对南方动手了?之前不说,‘新政’为第一要务吗?现在可不是打仗的时候!”

钟繇摇头,道:“说不准,只是陛下这个安排,恐另有深意。”

荀彧瞥了眼钟繇,道:“我还是那句话,不要多想,更别做其他,静候宫里旨意。”

现在的情形是,杨彪的刚刚离京,还未正式下诏,老相为免,新相未任,这是一个万分敏感的时刻!

众人只能点头,但心里的思虑却片刻未停。

大汉朝,真的是诸事繁杂,千头万绪。

而这会儿,大皇子刘绍已经将杨彪送出了洛阳城,站在原地,仰头看着杨彪,抬着手,脆生生的道:“丞相,保重。”

杨彪的感念前所未有的浓重,抬头望着住了多年的洛阳城,笑呵呵的抬手与刘绍道:“多谢殿下,还请殿下转禀陛下,老臣感念非常,伏愿陛下福泽绵长,万寿无疆。”

刘绍眨了眨眼,小脸认真,许久才重重点头。

这是他记下了。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