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8章 拼死而为(1 / 2)

汉家功业 官笙 8648 字 1个月前

第428章 拼死而为

刘辩回到茶馆,稍一休息后,便开始处理各种公文、奏本。

第一道公文,是来自于新任洛阳府尹周异。

这道公文,详述了他针对司隶的‘新政’总体推行计划,涉及了土地,赋税,户丁,治安,商业等等,洋洋洒洒近三千字。

刘辩仔细看完,忍不住的道:“有趣。”

周异上任之后,表现出了异乎寻常的‘热情’,在上书的奏本中,在尚书台议事中,不断提出各种想法以及政策,尤其是在行动力上,亲力亲为,着实做了不少事情。

“是个人才。”

刘辩赞许了一句,在这道奏本上画了一个圈,放到一旁,道:“那个周瑜,还在东莱郡?”

赵云脸上罕见的出现了一丝腼腆之色,道:“陛下,臣,臣未有,但也不急。陛下的国政大业……”

从刘辩现在看到的情况来说,郡守太过势单力孤了,根本无法与当地士族对抗。郡守事实上失去了治理地方的权力,也等于朝廷失去对地方的控制。

王成完全不信,勉强的应付道:“下官会转告府君的。”

“我再去一趟陈家。”

如果没有这个突然冒出来的‘刘波’,府君何至于此!

皇甫坚长从外面悄悄进来,等了一阵子,在刘辩换奏本的空隙,连忙上前道:“陛下,那陈家派人在盯着茶馆。”

这绕来绕去,始终是绕不过陈家的。

陶二更退出去,路过王成时,与他悄悄对视了一眼。

五千万,相当于五万缗,这笔钱,即便是朝廷也不是说拿出来就拿出来的。即便是一般的寻常世家,一口气拿出这么多,也会伤筋动骨。

突然间,崔钧站起来,脸角如铁,目光坚定,道:“他们不久是贪得无厌吗?那块地,我就给他们,至少要让平原郡的百姓有地可种,明年有粮可吃!”

崔钧默默一阵,道:“还有别的办法筹钱吗?”

陈家,是他们最后一条路了,如果陈家不肯借钱,春耕就要歇菜,不知道多少百姓得饿死,又有多少百姓百姓变成绿林好汉,平原郡匪乱再起,又还得去找陈家借钱募兵弹压。

说完,他大步向外走。

对于兖州,刘辩一直控制的很严密,应该不会有大问题。

稍微不同的是,门旁多了两个便衣卫士。

刘辩目光异色,抬头看了眼王成的方向,见他背对着,微不可察的点头,道:“好,我知道了。”

王成心里咯噔一跳,神情也跟着不好了,更是不知道怎么开口劝慰。

崔钧整理着头发衣服,恢复仪态后,神色带着丝丝阴沉,道:“那刘波怎么说?”

卢毓瞧见刘辩有些不思的神情,微笑着道:“陛下,东观那边准备为二位小殿下取名,询问陛下是否有示下。”

可崔钧已经下了狠心,谁说都无用。

刘辩一怔,道:“我去?”

王成想了想,道:“好,下官这就去办。”

“是。”卢毓道。

陶二更道:“是。”

王成苦笑,道:“府君,你忘记了,即便朝廷有钱粮,也得先走济南,而不是我们平原郡。到了济南,狼多肉少,也分不了多少给我们的。而且,上报朝廷,来来回回,一两个月都不止,根本来不及。”

“是。”一旁的卢毓伸手,为刘辩整理奏本,同时道:“东莱水师目前有一万人,战船二十一艘,根据东莱郡的奏报,周瑜日夜训练,从未懈怠。”

“郡丞,郡都尉呢?”刘辩又问道。

崔钧比他清楚,深吸一口气,越发坚定,道:“一切罪责,我来承担!”

刘辩摆了摆手,道:“行了,这些话不要说,该成家成家。朕去信给宫里,请太后为你留意一下,等回去后,你去见一见,看看能否遇到合心的。”

刘辩余光瞥了眼,道:“只有这两年?”

“是。”卢毓应道。

“司马使君那边,是否有办法?”崔钧抱着一丝希望,看着王成问道。

王成吓了一跳,快步上前,道:“府君,这是?”

二乔前不久为刘辩同时生下了儿子,现在,刘辩有四儿一女了。

他一如既往的将糕点递给几个小吏以及王成,闲话几句,便进入值房。

等王成回到户房的时候,看向刘辩值房的目光,带上了丝丝怨恨。

王成见刘辩戳破,倒也不隐瞒,回头望了眼,走近低声道:“刘主事,这暗箭难防,府君也是为了你好。只要拖过半个月,刘主事大可安稳回洛阳,前程似锦,何必在这里自陷泥潭。”

……

崔钧脸角如铁,强压着怒气,道:“陈政反悔了。”

兖州的兵马,基本上掌握在黄忠手里,去年征讨董卓时,顶峰时高达近五万,现在也还有三万。

但有一点刘辩是肯定的,相比于他们的父辈,周瑜,孙策这一代对汉室没有那么多感情,反而是更崇尚项羽,刘邦,萧何,韩信。

而从荆州移到东莱的水师,目前是由周瑜为都督,曾经发生过一次非常奇特的事——周瑜将水师带到了徐州中部,名义上是‘训练’,引起了大司马府高度警惕,但最终,水师还是回到了东莱郡。

刘辩无所谓的点头,道:“兖州那边还是没有什么消息?”

王成愣了下,道:“这个,暂且也没有消息。”

按照朝廷规矩,郡一般配置是太守、郡都尉、郡丞,但由于之前青州的黄巾军之乱,在平定后,为了确保地方稳定,尚书台一直有意空缺郡丞,郡都尉,给足了郡守权力。

王成会意后,坐了一会儿,不动声色的出了户房,转向崔钧的值房。

崔钧一心用事,为了百姓屈膝折腰,可世事如此,徒呼奈何?

有时候,王成也在想,崔钧即便不做个贪官腐吏,学着那些人‘中庸’一些,不那么用心劳力,即便事后州牧、朝廷追责,那也是现实所迫,是州牧、是朝廷不给钱,他又何错之有?

王成漫不经心的吃着刘辩带来的糕点,看着那两个壮汉,心里暗松的道:‘到底也不是完全嫩头青。’

刘辩正在考虑,要不要对应劭来一个调虎离山,等曹操处理好冀州的事,再将他放回去。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