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成竹在胸(2 / 2)

就是这辆凤头儿。

前加重、铜铃儿、包了藏青色座套的座子,一应俱全,拿来就能营业。

苏木也用这辆车拉过好多次酒,不仅对牛栏山的道路和酒坊熟悉,对这辆车的舒适度也深有体会。

虽然是三手,但养护的很不错,除了年代久远些,堪称车况完美。

而且这辆车是入了社的。

入社,说明这辆车自带营业地盘,属于有背景有势力的,不怕被人闹事。

比市面上单干的那些可是强多了。

这种情况还要从四五年前说起。

那会儿刚开始提倡公私合营,除了一些国营大厂外,也经由一些特殊行业组织成立了许多的‘集体联社’,蹬三轮的也应运而生,发展至今规模也不断壮大,其中有运输大联社,也有地区小联社。

这辆‘京城3363’的凤头儿牌平板三轮车的牌子,就是地区联社挂了号的。

能理直气壮接前门楼子这片儿的活。

没有进入联社的,就像没有营运证的网约车,比不得有组织有势力的联社成员,拉散活、零活也不会一帆风顺,毕竟在哪儿都有地盘之争。

“以后咱也是个板儿爷了?”

“都是吃苦力的,虽然累点苦点,但饿不着,吃得上饭,你有那股劲,好好干,好日子等着你呢。”

蔡师傅摩挲着横梁上的大铃铛,语重心长的道。

这辆带着牌照的三轮搁外面,低了3张大黑十您都莫张口,怕惹恼了车主,伤了情分。

要是报个一百二百的,这算挤兑谁呢?

蔡师傅找了个由头225元折给了苏木,这份情谊可大了去了。

接下来,苏木要蹬着三轮跑一趟牛栏山。

这也是应有之意。

对方为你考虑,给你让步,你不能蹬鼻子上脸,也要为对方考虑才算是礼尚往来。

没有谁可以肆无忌惮的享受别人的帮助而无动于衷。

那无异于自掘坟墓。

从前门骑车去牛栏山,往返大概要8个小时左右,再加上装卸酒水和谈价的过程,苏木是绝对赶不及在傍晚跑去轧钢厂后门跟贾东旭交易的。

蔡师傅的好心碰触了苏木做人的底线,贾东旭大韭菜意味着赚钱,这是他的爱好。

两边都不想放弃。

换作以前,苏木只能无奈二选一,极大可能会放弃贾东旭这颗茁壮且能自理的大韭菜。

但现在不用了。

因为苏木是觉醒了金手指的人。

骑车出了酒馆后院,一路风驰电掣,直奔公交站牌。

等他坐上公共汽车的时候,板车静静地停在空间晒场上了。

这就是苏木的筹划。

坐车去牛栏山,拉上酒再坐车赶回来。

回来之后也不能直奔小酒馆,得先去跟贾东旭交易,交易完再吃点东西,等时间估摸着差不多了,再去小酒馆送酒交差。

完美。

坐在颠簸起伏的车上,苏木都忍不住给自己的急智点赞。

其实,如果不是早就想到了这个方法,他也不会非要今天去小酒馆。

纯粹就一个胸有成竹。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