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一章 张骞:葡萄?当带回与国人食之!(2 / 2)

然而尔悌却摇头,道:“我与伊稚科此人关系甚笃,此次单于之位,恐怕我不能得,只能卧薪尝胆,以待将来!”

“不过,伊稚科欲想得单于位,必然需要我相助,因此,我可以从中获利!”

“原来如此!”

李广闻言,顿时露出了原来如此之色,对于尔悌的打算,他给予不了意见,只能默默听着尔悌的分析。

就在时,尔悌就在营帐之中的士卒突然来报,城左骨蠡王之斥候来,唤尔悌将军速速驰援王庭!

“终于来了!”

闻言,尔悌当即站起身来,同时,一饮而尽杯中之酒,对李广拱手道:“多谢李将军款待,我便去了!”

“你身在匈奴,当一切小心,保重!”

……

看着尔悌率领一千匈奴士卒远去的背影,在雪地上留下了一条长长的痕迹。李广沉默良久,心中却对尔悌敬佩无比,最终,率领汉军返回了汉地之中。

……

……

西域,一望无际的沙漠将张骞笼罩,酷热的天气从四面八方包裹而来,让两人筋疲力尽。

张骞端坐在一匹全身雪白的战马之上,而在旁边,堂邑父端坐在骆驼之上,并且带着大量物资。

黄沙飞舞,在风中无孔不入,片刻的功夫,张骞便感觉满嘴泥沙。

此时,两人沉默着,唯有踏雪不时打着鼻响,似乎也在往外吐着沙子。

时间流逝,天色将暗,风也停了,堂邑父才有空与张骞说话。

“前方便是车(ju)师国,乃西域诸国之中,国力颇为强盛之国,而在车师国不远,更有楼兰国,这两国皆居于盐泽之畔,占据西行要道,收取赋税,使路过商贾苦不堪言!”

堂邑父为张骞介绍着前方的地理环境、国家风俗,只见两人在沙漠之中行走了将近一日,却无饥渴之状。

这皆多亏有神鸟相助之神马——踏雪。

踏雪有巨力,且非凡。似乎不惧炎热酷暑,能够带大量货殖,作为旅途消耗。

张骞闻言,当即询问道:“这两国与匈奴关系如何?”

“这……”

堂邑父沉默。

张骞顿时明白,恐怕这两国也为匈奴之属国,为匈奴之耳目。

“不过也无妨,我们途径两国之时,莫要打草惊蛇,切要乔装打扮,安全通过便可!”

同时,张骞看向堂邑父胯下乘坐之兽,目光看着其高大的身材,同时背上两个肉瘤,不禁询问道:“此兽为何名,在沙漠之中颇为便利!”

“此兽名为骆驼,乃是沙漠之中异兽也!”

堂邑父拍了拍驼峰,然后为张骞介绍道:“西行之路,多为沙漠之地,而骆驼不惧炎热,饮用一次水,便可以坚持甚久……”

……

十天之后,两人经过了车师国,顺利的到达了楼兰国。

两人站立在一望无际的大湖之前,颇为感叹。

“未曾想,在这沙漠之中,竟然也有如此辽阔之湖,不知何其广也!”

张骞感叹。

“不过,这岸边却有犹如盐之物……”

“此湖名为盐泽,广阔无垠,西域无数国家皆以此湖而过活!”

“……”

此时,白止也从张骞身体之中显现,他悬浮物高空之上,望着身前的大湖。

这是真正意义的大,一望无际,犹如大海!

他自然知道此处为何地。

毕竟是后世大名鼎鼎的死亡之海——罗布泊!

但是和后世的一望无际的沙漠、戈壁滩不同,大汉时期的罗布泊,仍然是一片水泽!

大量的水在这里凝聚,尚未干涸。

不过,白止落在了岸边,正如刚才张骞所说,盐泽之畔,有犹如盐之结晶凝聚。

同时,他回头看向来的方向,有曾经之水流痕迹。

“……已经正在逐渐干涸啊……”

白止感叹。

天地之变,沧海桑田,如何改变?

后世曾经有研究,称罗布泊的干涸,盖因是生活在罗布泊周围的楼兰等西域诸国,因砍伐过度,致水土流失,而导致偌大的罗布泊消失。

至于是否是这个原因?

白止不知道。

过了车师国,便可看到大地湿润,茂密的树木生长,连绵成片,又有茵茵绿草,壮壮成长。

恍惚之间,犹如身在大汉,在那土地膏腴之地。

此等水草丰茂,鲜鱼肥美之地,也难怪能够养活西域诸国。

后世罗布泊干涸了,所谓的西域诸国也消失了,变成了后世之人印象之中的大漠无尽、沙漠飞沙!

两人在盐泽之畔观望一阵,随即才向楼兰国所在之地走去。

逐渐地,周围充满异域风采的建筑、行人也愈来愈多,两人身上穿着厚厚衣服,遮盖容颜,以防止有心之人的窥探。

楼兰城之中,可以看到有大量来自西域各国的商贾在此云集,他们说着不同的话语,相互交流、相互争论,并且交换货物。

一头头骆驼响着清脆的铃音,一头一头地从身旁经过。

黑发碧眼之人,身材妖娆的西域女子……

张骞从街道之上走过,也看到了许多东西。

“那是何物?”

突然,张骞指了指一旁商人货摊之上的奇怪水果。

只见它们有的是青色的,有的是红色的,有的是紫色的,一串一串,每一颗皆成小球状,聚集在一起,看起来格外吸引人的食欲。

显然,堂邑父也不知,但是他通晓西域语言,当即询问。

片刻,才回答道:“此物名为葡萄,乃是西域水果,食之味甘,甚美!”

“当尝一颗!”

张骞买来一串葡萄,当即放入口中,牙齿咬碎瞬间,便有甜腻的汁液在口中炸开,又有清凉之感,让人身心瞬间舒畅。

细细品尝,张骞脸上露出陶醉之色,随即,又从口中吐出了葡萄籽,放在手中端详片刻,当即小心翼翼的收了起来。

如此一幕也发生了多次,张骞将许多水果、作物的种子皆留下。

“使者为何要留着这些种子?”

堂邑父为匈奴人,虽然在汉生活多年,但是对于汉人喜欢种田的情节,始终不了解。

“此等水果,当送到大汉,使我大汉之民,也可享用此等美味!”

一处西域人所开设的食肆之中,两人享用着西域美食,一边谈话。

然而就在这时,外面突然传来喧哗之声,随即,有大量人向这边跑来,同时传来惊慌的喊叫声。

“发生了何事?”

两人面色一惊,堂邑父连忙侧耳倾听,同时脸色大变,连忙起身道:“不好,是匈奴人来了!”

“匈奴人?!”

张骞大惊,他简直不敢想象,他都到了此处,还能被匈奴人追到?

就在他也惊慌失措地起身,欲躲藏的时候,突然看到了食肆之中的其他人却并无异状。

原来,惊慌的声音也不过是外面街道上传进来的。

一旁的一名楼兰人见到两人如此,当即解释道:“应当是城中匈奴人正在抢夺女人,每隔一段时间便会如此!”

张骞听到解释,再看向周围人面孔之上的习以为常,一时间竟然无法理解。

难道匈奴人在欺辱你们楼兰人,你们楼兰的其他人就不愤怒吗?

难道楼兰国的王也不管吗!

不过,张骞瞬间反应了过来,西域诸国,严格意义上都是匈奴的附属国!

两人再次坐回原地,却已经没有了享用美食的心情。

张骞想到了大汉,再看此时的楼兰国,恐怕从前大汉边镇地区,也是如此吧!

瞬间,张骞坚定了心中的目标,他一定要顺利抵达大月氏,一定要劝说大月氏同大汉结盟,共击匈奴!

张骞两人并没有在楼兰待太久,随后便再次踏上了旅途。

而接下来的旅途,便变得更为艰辛。

除了恶劣的天气,便是凶险的地形,让两人一路跋山涉水,经过了一个月的跋涉,再次即将抵达西方一国。

“前方应当是大月氏了……”

张骞皮肤黝黑,发丝凌乱,身上的华美汉服也变得破旧不堪,手中符节铃声传出去很远,与风声一同应和。

(本章完)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