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六章 东瀛都护府(2 / 2)

于是白止直接拍板,命令道:“从今日起,内阁最主要的任务便是攻打倭国,朝中上下一力配合,军中武将要遵从调令,朝中百官要听闻武将、将帅之意,深知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尽快将倭国拿下!”

“是!”

听到白止的最终命令,朝堂之中的文武百官皆一齐应道。看着他们的模样,白止又想到了这两年大唐的运转。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自己选出的内阁十五名成员,不至于说没有任何私心,但也算都是为国为民。

瑕不掩瑜!

科举制、政令施行、朝中廉洁,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比女帝在位时都要好。

毕竟有自己这个神鸟进行限制、监督,恐怕也没有人敢以身试法。

但是白止却知道,此时的共和在许多方面还都不够完善,此时的大唐之所以能够正常的运转,在很大的一方面是因为自己选出的内阁之人都能保持一定的公正、廉洁、一心为民。

同时还因为有自己这个神鸟的缘故,使一些官员心中敬畏,不敢做出不法之事。

……

随着朝堂之上的事情传出,整个长安城中的百姓也都听为了倭国国书的事情,一时间都愤慨不已。

在他们看来,大唐天威远扬,即使是在前朝都盛极一时的北方游牧民族、西语诸国,在大唐的兵威之下都一一臣服,而此时的一个小小的倭国,弹丸之地,竟然做出对大唐如此不敬的事情。

就是因为此时的大唐暂且没有皇帝,竟然就敢取天皇之名,简直就是天大的不敬。

“倭国是什么国家?我怎么没有听说过?”

也有人对倭国没有任何的记忆,毕竟在一些人看来,除了大唐之外的一些国家,根本就不值得自己去记。

而倭国就是其中之一。

“倭国竟然向大唐递上来了这样的国书,不知道朝中百官是如何应对的?”

“这件事好像连神鸟都惊动了!”

“据我所知,应当是朝中百官不知如何处理,故而去请示了神鸟!”

“原来如此,那不知道神鸟是如何处理的?”

“最新消息已经传出,此时长安城外的军中大营,已经有军中士卒正在准备辎重,显然是要打仗了!”

“如此说的话……”

一些人将前后关系进行联系了起来,然后惊讶的说道:

“神鸟这是要打算攻打倭国!”

“太好了!”

“听闻在东南沿海地区,有海上贼寇时常劫掠沿海渔民,其中便有从倭国而来的人!”

“这只是原因之一,不过总的来说,我大唐是一定要攻打倭国的!”

“大唐疆域将会再次扩张!”

“此时的大唐疆域已经广袤无垠,无论是前汉还是此事,疆域的扩展无非是漠北与西域,还从未获得海上之疆土!”

“此时此刻,大唐将获得海外领域!”

“……”

对于大唐攻打倭国的消息,城中百姓们也显得非常的亢奋,虽然此时的大唐繁华强盛富裕,但是大唐的百姓也不缺乏凶悍血性。

不知天下士人皆佩剑而行,路见不平,拔剑相助。亦或是有书生持剑投笔从戎,跟随大军,做出宏伟诗篇。

所以,当长安城内传出大唐将要攻打倭国的消息之后,整个大唐的人都表现出一种积极好战的氛围。

但是这种好战,又是建立在大义之上。

倭国为藩属国,不敬宗主国,这乃是其一。

倭国时常有盗贼,扰大唐东南边境,这乃是其二。

倭国狼子野心,有倭国之人在大唐朝鲜都护府暗中行事,欲行叛乱之举,这乃是其三!

而大唐攻打倭国也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准备好的,第一点便是大唐和倭国之间隔着茫茫大海,大唐大量军队欲要前往倭国,需要乘坐大船。

虽然大唐的战船一时间不够,但是却有许多民间商贾主动捐献大量商场,以作为战船使用。

与此同时,后勤等问题也在被迅速的解决,大量红薯制作而成的军粮被搬运送上船,民间游侠自发组成的游侠士卒,也一同登上了去往倭国的大船。

战船之上,长枪如林,旌旗招展,在海风大浪之中,却岿然不动,犹如泰山!

大唐攻打倭国之势,千钧一发,就在此时!

……

大唐兵威强盛,威名远扬。长安城内就有许多倭国人在长安学习,当听到大唐将要攻打倭国的消息之后,顿时震惊不已,面色惶恐。

连忙将消息传回倭国国内,继而引发了倭国境内的一片惊恐。

而在倭国国内也迅速分成了两派,一派便是要和大唐作战到底,誓死不降。而另一派便是表示直接投降,在他们看来大唐就是无法战胜的。

因为也是这个时期,倭国派了许多人去往大堂学习,学习大唐的先进文化、技术、政治治理,对于大唐的强大已经铭刻在了骨子之中。

让他们生不起反抗的欲望。

……

长安城内,永安公主府。

对于大唐攻打倭国的事情,白止直接放手了。毕竟在这个时代的大唐,对于整个世界来说都是一流国家。

真正能够和大唐交手的,也屈指可数!

至于东海之中的小小岛国,不过是一个指头的问题。

当然,白止也没有骄傲,也叮嘱了内阁之人要小心翼翼,狮子搏兔亦用全力,对付倭国也要认真对待。

在原本的历史之中,在某种程度上来说,比大唐还要先进一点的元朝,几次攻打倭国都失败了,还是要吸取一定经验。

一旁的李歆霓处理了女宫和君子楼的事情,也时常关注着朝堂上的事情,自然也听说了大唐将要攻打倭国。

此时,李歆霓坐在李歆霓的一旁,看着从宫中送来的重要文书,李歆霓不禁问道:“大唐将倭国覆灭之后,将要如何治理呢?”

在李歆霓看来,倭国和大唐隔绝着大海,比大唐如今任何地方的治理成本都要高。

“如何治理……”

白止沉吟片刻,道:“首先,就要将倭国改名为东瀛都护府,其次,……”请牢记收藏:,网址 最新最快无防盗免费阅读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