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1章 制电磁权(1 / 2)

常浩南提出的思路乍一听相当放飞自我,但如果仔细想想倒是并不离谱。

因为电磁干扰,至少是注入式和转发式电磁干扰作为一种收到雷达波之后才能进行应对的干扰模式,对于本身不发电磁信号的被动探测手段几乎无能为力。

其实选择歼轰7作为平台也属于没有办法的办法。

较差的机动性和较大的雷达反射面积决定了其本身会成为一个相对显眼的目标,如果对方有预警机进行指挥的话,很容易提前发现并拦截这架游离于战场之外的、蠢蠢欲动的飞机。

2*15kw的供电量相对不足,在面对真正的高强度电磁对抗时也会成为一个短板。

但眼下华夏才刚刚开始对苏27的国产化,至于隐身飞机更是连个影子都还没有。

堪用的重型战术平台只有这么一种。

总比运8强吧……

不过反过来说,敌方预警机发射的电磁波同样可以成为被动探测手段的助益,并且如果有一种射程足够远的反辐射空空导弹的话……

笑死,什么预警机,老子打的就是预警机!

总之,世界上固然不存在一种完美无缺的武器,但多种并不完美无缺的武器如果配合得当,仍然可以产生意料之外的效果。

“实际上,这个模型对于郭工刚刚提到的对低rcs目标,也就是隐身目标的探测,也是有潜力的。”

刚刚一直静静听着常浩南讲解的徐洋此时也开口补充道:

“不过这需要一些更加独特的技术,比如检测前跟踪(tbd)算法,用未经过参数提取的粗数据,或经检测门限很低的参数提取算法处理得到的点量测数据,对目标似然比函数直接或间接地进行累积,从而提高被动雷达的信噪比。”

“我和常博士试了几种思路,发现目前阶段基于迭代的tbd算法每次只能处理一帧数据,无论从数据积累速度还是计算量的角度出发,在工程上基本不具备可操作价值,等我回所里之后会重点关注一下这个领域的研究,争取能在一到两年时间里拿出一个可行的成果出来。”

具体到控制学和算法理论的专业上,徐洋甚至并不比开了挂之后的常浩南差,加上后者的主业毕竟还是搞航空,所以也就当仁不让地揽下了这个任务。

反隐身,对于目前的世界各国来说都是一个迫切的课题。

考虑到华夏暂时没有条件建设诸如顿河2n这样以力破巧的超大型雷达站,那就只能在四两拨千斤的方面多下功夫了。

“足够了,已经足够了。”

被常浩南和徐洋二人的效率所震撼的郭林看着桌上那一沓填满了密密麻麻公式和图表的纸,一时间难以想象这几天功夫里面,他们是以一个什么样的状态在工作:

“现阶段能做到这一步,已经足够了……”

对于本来只是想要研究一下那个缴获的吊舱,最多来一波逆向工程的14所来说,这绝对算是意外之喜。

先是搞出来了一个体积更小、功能更多的战术吊舱,又是直接对被动探测技术和辐射追踪技术来了个翻天覆地的更新。

纵然这些成果的主要完成者恐怕都要挂京航大学或者中科院计算技术研究所的名头,但最终落实到产品研发和生产上面,还是只能交给他们电科集团来完成。

“不管怎么说,有了这个东西,咱们下次再遇见ea6b,就绝对不会重蹈94年的覆辙了!”

刚刚那名用潜艇战术类比被动雷达探测的工程师也再次开口。

常浩南记得他是叫林博远。

1994年的空情事件,对于整个华夏空军、整个电子科技集团来说都是很长时间难以被抹去的伤痛。

一般来说,这种伤痛需要很长时间才能慢慢平复。

但也有例外。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