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0章 京城电镜中心(1 / 2)

报纸上的新闻毕竟只是个插曲。

常浩南暂时想不出解决办法只是一方面。

还有一点在于,他作为科工委系统内的中高级管理人员,确实也不好贸然干涉农业领域的问题。

而且归根结底,农业这东西可以简单总结为土地+种子+肥料。

如果这三个基本要素没办法得到解决,政策层面的回旋余地终究会比较有限。

而常浩南和唐林天刚才那一段交流,与其说是正经讨论,倒不如说是中年男人的标配聊天局。

所以在一杯茶见底之后,俩人很快也就重新回到了正题。

“对了常教授,你刚才说,这次是为了新实验室的事情来找我?”

唐林天一边拿起茶壶往杯子里添水,一边问道。

“是啊。”

常浩南点头:

“我应该是去年差不多这个时候毕业的,算起来也有一年了,那边现在是个什么情况?”

火炬实验室新址的破土动工基本跟他的入职同步,其实说穿了就是专门为这碟醋才包的饺子。

理论上讲,话事人应该就是常浩南自己。

不过那地方毕竟在沙河附近,搁在二十多年后都算京郊,这年头连五环路都没修好呢,就更不用提了。

尤其常浩南现在出行还涉及到一個安保问题。

所以他只有刚入职不久的时候才去过一次。

整个施工过程都是由京航大学负责监督和管理。

“一号主楼目前已经封顶了,只剩下一些内部的设施还没安装。”

跟常浩南有关的事情,唐林天肯定是亲自跟进,所以根本不用再找其他人去问:

“二号和三号实验楼……我上周过去的时候都刚起到第二层,估计再快也得等到年末。”

“宿舍和食堂这些生活配套设施倒是都已经盖完了,但是真要住进去……我还是建议再等等,至少过了夏天吧,我进去看过几眼,味道还是有点大的。”

新实验室总共规划了三座由廊桥相互联通的工作建筑,都是四层地上加两层地下的形式。

本来按照唐林天的想法,是准备参考国外的一些科研机构,把建筑外形搞得科幻一点。

也能跟火炬实验室“面向未来”的主旨相匹配。

但后来为了赶工期,还是放弃了。

“其他的都好说,水电这些都通了么?”

常浩南直入主题:

“我现在手头有一项重要研究,所以准备提前购置一些大型实验设备,咱们校本部肯定没地方放,而且后面再搬迁也不方便,能不能直接落在昌平那边?”

“重要研究?”

唐林天眼神当即就亮了。

人也马上坐的板直。

根据他的经验,如果连常浩南都说一个东西很重要,那肯定是真的重要。

“具体需要一些什么设备?”

与此同时,唐林天的脑子里已经开始思索,今年学校的经费还有多少可供灵活使用。

以及如果再向上级哭哭穷的话,还能额外搞下来多少钱——

带有常浩南名字的经费申请,一般来说都是比较容易通过的。

其实最开始的时候,也还有人觉得不服。

但是很快,这种声音就没有了。

毕竟常浩南表现出的投资回报速度简直离谱。

基本上是一年有进度,两年出成果,三年见影响。

哪怕经费主管部门的领导再怎么狭隘,在这种不用担心自己签字拨的款给别人做嫁衣的情况下,也不会心疼钱。

所以既然有这个机会,肯定要好好薅一波自然科学基金委的羊毛。

对面的常浩南当然不知道唐林天已经开始构思怎么写要钱的报告了,只是微微抬起头思考了一会,然后掰着指头回答:

“全新的超算、大功率的可变波段脉冲激光器、扫描振镜、碳纤维自动铺设机……然后最好能有一个完整的电镜中心,呃……这个可能成本高了点,也可以先入手一台普通透射电镜和一台有高真空模式的扫描电镜,剩下的可以后面再慢慢补,但是场地得先留出来,就放主楼的地下二层……”

即便唐林天已经提前做好了心理准备,但听着这段跟报菜名一样的贯口,还是有点绷不住。

“嘶——”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