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3章 正常的垂发(1 / 2)

出于保密,以及防止敌特破坏的目的,沪东厂的军民业务在物理上还是分得比较开的,加上林青毕竟是701所的人,所以一直以来对那个lng船项目都停留在有所耳闻的程度。

而像是gas-transport液货舱还有蒸发气再液化系统这些具体的技术方案细节,就更是完全没了解过了。

因此,当他第一次听到“状态监测和故障自动诊断系统”这个含义直白的名字时,整个人顿时就来了精神:

“为了满足检修需求,我们在设计的时候专门给动力舱留了一些空间余量,如果需要传感器的话……”

显然,这个功能对于眼下的新护卫舰来说非常有用。

不过,常浩南却摆了摆手:

“传感器肯定不是装在动力舱里面,那监测不出来什么东西,得直接跟动力系统本身配合才行。”

“跟动力系统本身……”

林青听罢面色一僵:

“意思是得把这两台燃气轮机给拆下来改造?”

现在舰艇分段已经接近完全合拢,要是再对分段内的设备进行修改,那势必要影响到下水的时间表。

这对于一個型号中承担相当多测试任务的首舰来说是个不小的损失。

“呃……那倒是不用。”

常浩南赶紧解释道:

“qc130毕竟是涡喷14的底子,设计的时候就考虑了电控的问题,所以能原位修改,只不过因为你没有全船统一的电力控制系统,所以这个功能没办法集成到舰桥或者是cic里面,只能在轮机舱里面查看。”

“呼——”

这个答复让林青松了口气:

“这倒是不要紧,反正军舰轮机舱总归是要有人值班的,而且我们主要也是在检修的过程中才会使用这个功能。”

理论上讲,现代化舰艇的动力系统是由舰桥部分直接控制,因此可以在无人值守的情况下工作。

不过军舰毕竟要考虑特殊情况,还是要设置专门轮机值班岗。

只是不需要像以前那样,听着从舰桥过来的口令而操作轮机,乃至于往锅炉里面填煤了。

这也是为什么一艘几千吨的军舰,一般会有大几十甚至上百号舰员,而一艘十万吨甚至几十万吨的货轮,反而可能只有二三十人。

直到此时,最开始被常浩南问问到的雷志兴才插了进来:

“常总,从系统硬件的角度上是没问题,不过我们之前没做过燃气轮机的参数标定,所以如果要实现完整的功能,那恐怕还得跟轮机设计单位,还有船厂方面配合一下才行。”

这边话音还没落,林青和旁边那位刘姓工程师就几乎异口同声地表了态:

“没问题,业务方面我们一定配合!”

旁边的吴文涛也跟着表示同意。

反正集团层面上,船舶工业和航空动力已经在lng船的项目上开始合作了,那也无所谓再来一个。

“亲上加亲嘛……”

吴文涛最后总结道。

“不是……我主要担心的是效率问题……”

常浩南叹了口气:

“这个系统目前还在开发阶段,火炬集团的普通员工是不太熟悉的,只靠他们两个人的话,两头跑恐怕要费点事。”

“嗯……”

雷志兴和刘方平也都微微点了点头。

物理上的两头跑其实还好,毕竟都在沪东造船厂,远不到哪去。

但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像常浩南一样多线程地处理工作,所以同时进行两个类似但又不同的项目很可能导致把两边搞混然后一起乱套。

“要不……常教授把咱们组的新博士生借我们用两天?”

平时说话很少的刘方平突然提议道: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