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7章 航天遥感的价值(1 / 2)

“嗯……是这样。”

肖文昌放下水杯,重新走回到幕布前:

“我们勘探单位因为要不断变换工作位置,所以没办法进行特别复杂的测试。”

“尤其是跟荒漠条件有关的地质样品性质比较稳定,我们也更倾向于把更多检测送到京城来做。”

他说着又给ppt往后翻了一页。

上面是两处片区样品的其它几项理化数据。

当然,如肖文昌所说,都是很基础的、或者是不便于异地检测的项目。

比如颗粒组成、水力特性、电导率、酸碱度等等。

要么是没有什么变化,要么就是变化的毫无规律。

总之都没有像刚刚的深层水分含量那样,体现出特别明显的研究价值。

这个时候,刚刚一直坐在常浩南左手边的翟明国接着开了口:

“本来是准备让地质勘探小组的三位同志都上一遍台,然后再轮到我们的。”

“但是我看李总工这么急着想听,那干脆调换一下顺序?”

略带玩笑的语气,让会议室中的气氛顿时变得轻松了一些。

虽然翟明国用的是疑问句式,而且是对着李年恒说的,但显然并不是在征询后者的意见。

“也好,这样每一种地形的情况能一起讲完。”

常浩南点了点头:

“不然再多等一会的话,可能等你们讲详细检测结果的时候,前面提到过的很多东西都忘了。”

见到自己的提议得到同意,翟明国当即看向对面另一名还穿着实验室工服的青年人:

“那小吕,你上去把你们这段时间的发现给同志们汇报一下!”

样品测试并不是在勘探队回来之后才统一开始测试的,而是随采随送随测。

所以尽管第一轮勘探才结束三天,但绝大多数检测结果其实已经出来了。

被叫做小吕的年轻人当即起身:

“是!”

然后大步流星地朝着讲台走了过去。

见到这一幕,常浩南也稍稍坐直了身子——

虽然对方二人的对话内容看似稀松平常,但考虑到说话的语气和神态,显然是手里憋了个大的,准备掏出来之后震撼同行一整年。

“各位同志,我是吕进辉,负责对阿拉善地区两个片区的所有样本进行分析,具体项目包括……”

吕进辉的声音稍微有些发抖。

他的年纪看上去比常浩南大不了太多,应该是刚进入研究所不久,没有太多应付大场面的经验。

现在突然面对这么多同行和前辈,难免有些紧张。

一段简短的开场白之后,吕进辉便直接进入了正题。

“将样品进行自然风干后,过2mm筛用于测定砂质颗粒组成;过0.25mm筛用于测定土壤有机碳含量和全氮含量;使用直径75cm、高150cm、周围用橡胶薄膜包裹的圆柱形砂柱,用于测定干砂的有效应力……”

随着内容一点点深入,他的语速也比刚开始的时候顺畅了很多。

“从检测结果中我们发现,腾格里沙漠,尤其是腾格里沙漠东南侧相对集中的19个深采样样本,我们称为腾格里a组,有着相对特殊的物理性质。”

“当然,这次的两個研究对象,巴丹吉林和腾格里,实际上都有一些此前没有注意到过的特征,所以我刚刚所说的特殊,是相对于过去研究较多的典型沙漠浅表层砂质而言的。”

说到这里,吕进辉转过身点击了一下鼠标。

幕布上随之投影出了两张明显是经过显微镜放大之后的照片,看样子应该是一大一小两颗砂砾。

其中大的那颗外形显得有棱有角,而小的则相对光滑,更接近一个完美的球形。

两张图片各自下方还有一连串的表格,上面是一系列理化性质数据。

吕进辉稍微停顿了一下,让众人有时间看清楚ppt上的内容,然后才继续道:

“一般来说,由于沙漠砂常年遭受风化,因此颗粒更加细小、外轮廓更加光滑,而且通常含有更高比例的有害盐成分,因此不能完全取代河砂作为建筑材料。”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