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8章 天才之间的默契(2 / 2)

目前为止,这个项目的进度并不算慢,已经研发出了一种更优异的负极材料。

这个时候,实验组的确没有必要急着去研究其他的负极材料,优先去解决这种负极材料的批量加工问题,是一种更好的选择。

loadAdv(7,3);

确定了接下来的实验计划后,徐洲把隋枫叫了过来,向隋枫交代着之后的实验安排。

“徐老师,我们又要改实验计划了嘛?”

隋枫对于徐洲新的安排感到有些意外,明明之前还在研究锂电池负极材料呢,怎么又突然要去研究介孔分子筛材料去了。

“嗯,现在我们需要找到一种尺寸合适的介孔分子筛材料,尝试着将这种材料作为模板,来批量生产纤维型硅-碳复合材料……”

听着徐洲的解释,隋枫也大概明白了徐洲的意思。

“好的,徐老师,我知道了。”

隋枫倒也不是特别关心徐洲的想法,因为隋枫对自己的定位,只是帮老师干活的苦逼研究生,老师让自己干什么,自己就去做什么好了。

要是项目做完,能给自己多发一点儿奖金,隋枫就谢天谢地了。

……

接下来的时间里,实验组将精力都放在了各种介孔分子筛材料的合成上面。

单纯的合成一种介孔分子筛材料并不困难,难的则是能够找到尺寸合适的介孔分子筛材料。

徐洲、宁晨、隋枫等人,经过多次的实验,合成了数十种不同的介孔分子筛材料。

让他们感到欣喜的是,在这几十种介孔分子筛材料之中,他们找到了一种符合他们要求的介孔分子筛材料。

经过详细的测试,这种材料的确与宁晨之前设想的材料非常的相似。

“这种介孔分子筛材料,具有二维六方通孔结构,空间群在6mm左右。根据XRD衍射图谱显示,这种材料的主峰在1°附近……”

看着这种材料的各项性质,徐洲和宁晨都觉得非常的满意。

“接下来我们要做的工作,就是把这种材料加工成模板,然后准备批量的对硅-碳复合材料进行加工。”

实验进展到这个阶段,已经进入到徐洲非常擅长的领域之中。

仅仅花费一周的时间,实验组就将这种介孔分子筛材料,顺利加工为介孔材料模板。

通过浸渍、刻蚀、热处理等步骤,实验组成功制备出具有规则介孔通道的硅-碳复合纤维,加工的效率相比之前提升了不止一个档次。

这种加工速度提升的程度,就像用印刷术来替代手写一样,让硅-碳复合纤维材料的批量加工成为了可能。

实验进入到这个阶段,宁晨也可以放心的准备自己的新项目课题了。

当然,徐洲并不满足于此,因为这种一维的纳米纤维材料最终能否真的得到应用,现在还是一个未知数。

相对于一维纳米纤维材料,徐洲对于三维的纳米纤维材料有更高的期待。

三维纳米纤维材料具有更强劲的物理性质,可以更好的抑制材料的体积变化和粉化作用。

在同样的循环次数之下,以三维纳米纤维材料作为电极负极材料的锂电池,电池寿命很可能几乎不会有任何的衰减。

“宁晨,有关三维纳米纤维材料的研究,可能会持续更长的周期,你就先放心去做你自己的项目吧。”

“好的,徐老师,我会协调好自己的时间的,争取两个项目都能够顾得上。”

徐洲对于宁晨和隋枫的态度肯定是完全不同的,在这个横向课题之中,徐洲只希望宁晨能够解决一些关键的问题便可以,不需要将时间放在太多基础的工作上面。

那些基础的工作,随便一个材料学的研究生都可以完成,但宁晨的作用却是其他人所无法替代的。

正式开始新的研究课题之前,宁晨先是确定了自己的首先要进行的工作。

“对于FeSe单层薄膜,我还需要进行更为详细的性质测试。因为FeSe薄膜,才是整个超导体系之中最核心的部分。”

确定了这项核心工作,宁晨开始研究FeSe单层薄膜的合成方式。

而在这期间,宁晨向《Nature》投递的三篇论文,也已经有了新的进展。

(本章完)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