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7章 比人工智能更强的想象力(2 / 2)

感觉到自己的思路开阔了一些之后,宁晨重新研究起了自己设计的“1144”型新型铁基超导体。

这个问题宁晨肯定是不能一直放在一边的,否则总会让宁晨感觉着,有一块石头压着自己的心脏一样。

思考了一会儿,宁晨突然想起了,之前在燕大的时候,任明山说过的一句话。

“任老师曾经说过,一些拓扑绝缘体在进行着非常简单的改造之后,就有可能转变为拓扑超导体。虽然这种物质并不算是拓扑绝缘体,不过类似的道理,可能也是适用的。”

宁晨依旧执着的认为,自己的设计思路,大体上并没有什么问题,只是在某个细节上,需要进行微调。

想到这,宁晨将自己设计的“1144”型铁基超导体,与其他各种常规体系的铁基超导体进行着详细的对比,试图找出问题所在。

时间一分一分的过去,就在这时,宁晨突然想明白了什么。

“不对……是键距存在问题!‘1144型铁基超导体的键距,不应该与其他体系的铁基超导体的完全一样。”

因为在之前的各种铁基超导体体系之中,从来没有出现过类似的问题,因此宁晨和小智之前都没有往这个方向去考虑。

作为一个人工智能模型,小智更多的是依靠已有的知识进行学习,创新的能力非常依赖于大数据。

但人类却不同,拥有着更加丰富的想象力,在数据有限的情况下,可以表现出比人工智能更加强大的创新能力。

顺着这个思路,宁晨继续进行着计算,果然发现了其中存在的问题。

“如果还是同样的键距,就会使得Fe和As的四面体结构扭曲,从而影响到物质的超导性。看来,还需要从键距上进行调整啊。”

找到了可能存在的原因之后,宁晨从前对模型进行着调整,试着让Fe和As之间的键距变得合适。

经过一番调整和计算之后,调整后的模型终于让宁晨感到满意。

为了进一步确定自己这个模型的水准,宁晨再次将模型拷入电脑中,让小智对这个新的模型进行评估。

评估完成后,宁晨看着屏幕中的评估数据,不禁诧异的自言道:

“这次的完全导电性概率,竟然达到了95%……看样子,这个调整方向应该是没有问题的。”

而这一次,小智对这种物质的超导临界温度预测,也终于不是一片空白了。

虽然根据小智的预测结果,这种物质的超导临界温度只有30K左右,但作为一种全新的体系,这已经是一项具有非常高价值的研究成果了。

只不过,让宁晨感到有些棘手的是,在物质结构经过调整之后,新的物质并不是特别的容易合成。

因为调整之后,Fe原子的位置要比正常的出现一些偏差,这对于分子束外延制膜过程,会是一个非常大的考验。

这种难度的实验操作,仅仅依靠宁晨一个人,是有些难以做到的。

无奈之下,宁晨只好向徐洲求助了过去。

“需要我帮你做实验吗?当然没问题了。”

宁晨平时还是很少主动向其他人求助的,徐洲知道,这次的实验宁晨应该是遇到一些难题了。

“我一个人帮忙够吗?用不用把隋枫也叫过来?”

“嗯,能叫过来就更好了。”

宁晨并不确定之后的实验会遇到哪些问题,肯定是人手越多越好的。

徐洲一个招呼,便把正在做实验的隋枫给叫了过来。

宁晨带着徐洲和隋枫一起,来到了BE实验室。

徐洲和隋枫之前都没有见过BE设备,对于这台设备感到有些好奇。

“宁晨,这就是盛州大学专门为你一个人定制的实验设备?”

“也不能这么说吧,只能说现在只有我的实验用到了这项设备。不过相信不久之后,肯定会有越来越多的人会用到这台设备的。”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