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六章:机会来了!(2 / 2)

他们也想看看曾辉有什么想法。

曾辉此时自信满满!

得到秦主任“答案”的他,说道:“刚才听完大家的意见和想法之后,我觉得……很有意义。”

“不拘泥于骨科的诊疗思路,结合多学科交叉的判断方法,很好。”

“我这里,也有一个想法,大家可以参考一下。”

虽然曾辉觉得自己诊断成功的可能性很高。

但是……

却依然选择了谦虚的说话方式。

他很清楚,科室里很多老主任对于他的信任程度还不够。

而科室的运转,离不开这些老专家们的支持,曾辉会为了科室的健康运转,选择一种适当的方式和方法。

一个科室、一个医院,并非只有主任,他更多的中坚力量的那些主任医师和副主任医师。

他们的存在,是医院的蓄水池。

其实,这也是为什么医疗蛀虫永远无法做到彻底的原因所在。

因为国家和人民,缺不了这些人。

选择对医药公司出手,会让那些医老虎忌惮。

但是对于那些普通的主任医师、副主任医师、主治医师、主刀医师来说,却有些困难。

因为离不开!

这是一个无奈的现状。

……

曾辉继续说道:

“对于赵巧仙的情况,我认为是一个外科病。”

“腰骶部脂肪疝!”

“首先,患者具备这种疾病的发病因素,体重过大,脂肪含量很高,而且长期久坐。”

“其次,以患侧腰骶部或下腰部疼痛为特点,多为胀痛、酸痛和隐痛,一般不严重,但影响步行。”

“下肢腘窝肿胀,存在静脉曲张的前期症状……”

“这些都很符合。”

“最重要的是,腰骶部区域有一个类似于肿胀的淋巴结。”

“我建议,可以先做一个彩超看看情况,然后邀请外科的医生进行会诊。”

“杨主任、李主任,你们觉得呢?”

曾辉说完之后,特意问了问两位老主任的意见。

两人闻声,顿时面色凝重起来。

他们也被曾辉的这个想法和答案给震撼到了。

他们脑海里快速思考起来,片刻之后,两人对视一眼:

“我觉得曾主任说的很有道理!”

“的确,我支持这个决定。”

曾辉闻声,点头说道:“好!”

“那就这样决定了。”

“小杨,你去给患者下彩超,邀请外科会诊。”

主管医生听见之后,连忙点头,开始忙碌起来。

而大家此时看着曾辉的眼神里,多了几分肯定。

想要做好科主任,可不是那么容易的,曾辉现在还处于一个服众的阶段。

不仅要在手术上,还要在综合能力,业务能力上,让大家认可。

这很难!

但是,这也是一个主任应有的晋升方式。

起码,不是靠关系就能上位。

……

……

很快,赵巧仙的彩超结果出来了。

患者的确是腰骶部脂肪疝!

腰骶部的脂肪组织,已经嵌入到了骶髂筋膜之中。

正常情况下,疝的内容物可以在内压力的作用下,经疝环进入疝囊,并可自行(或经外力)回纳至原来位置。

当各种原因(如摩擦、粘连等)使可复性疝的内容物突然不能回纳,局部肿块增大时,说明并发了嵌顿,此时称为嵌顿性疝,严重者可以导致缺血坏死。

而赵巧仙的体重太大了!

每天的压力使然,让患者的嵌入更加明显,甚至严重阻碍了静脉回流,造成了肿胀。

如此任由其发展下去,可能真的会导致组织的缺血坏死。

当外科会诊医生看到这个病例之后,直接惊呆了!

“杨医生,这情况实在是太罕见了!”

“脂肪组织造成的骶骼筋膜脂肪疝临床是真的太少见了。”

“我们外科都不一定能遇到一个,你们竟然找到了,而且关键是还能诊断出来。”

“真的厉害!”

小杨医生自然不敢居功,连忙解释道:“这是我们曾主任诊断出来的。”

说话间,小杨都感觉脸上有光。

你们外科诊断不出来的疾病,我们可以诊断出来,厉害吧!

而赵巧仙的家属在得知具体病因之后,也是激动的找到了曾辉,感激万分。

曾辉看着众人的表现,也是老脸一红。

说实话……

他也是不敢居功啊!

可是……不得不说,这种感觉真爽。

这些可都是秦主任的功劳啊。

等到上午十点多。

秦学海这才疲乏的回来了,他看了一眼曾辉,连忙问了句:

“怎么样了,病例讨论完了吗?”

“什么情况?”

曾辉笑着连忙招呼秦主任坐下,主动给倒了一杯热水:“主任,这个……嘿嘿,太感谢您了。”

“您今天可是帮我立足了啊!”

秦学海一听,顿时皱眉:“啊?什么意思?”

曾辉见状,笑了笑:“好了,您别装了,我可都看到了!”

“而且,赵巧仙的情况,和您说的如出一辙!”

“真的太厉害了。”

“想都想不到,竟然是脂肪疝。”

“哎,临床这么多疾病,还是头一次看见这种罕见的脂肪疝。”

“对了,秦主任,您是怎么想到的?”

秦学海被曾辉的一番话说蒙了!

“啊?”

“骶骼筋膜脂肪疝啊?”

“的确是很稀罕的病,我这么多年,还真的没遇到过一次。”

“哎……要不然说,咱们身为医生啊,永远不能自满,因为疾病的种类,太多了,很多疾病你可能一辈子闻所未闻,见所未见。”

“身为医生,要永远心怀一颗学徒的心啊!”

“哎!”

“不对不对……你等等!”

“什么叫做我诊断出来的?”

“到底怎么回事?”

曾辉看见秦学海这般模样,也是明显愣了一下:“啊?”

“什么意思?”

“主任,您别逗我了,我就是从您的病历纸上看到的。”

“难道不是您画的吗?”

秦学海闻声,连忙拿过自己的笔记本和病历。

翻看一番之后,顿时整个人愣住了!

背面的画图,和诊断思路……

这些可都不是他做的!

是谁做的?

秦学海仔细一琢磨,忽然瞪大眼睛,难道……是小陈?!

毕竟,除了他之外,根本没有人有机会接触到了啊?

越想,秦学海越发觉得可能性越大。

他连忙拿出手机,拨通了陈恭的电话:

“小陈,我问你一个问题,你认真回答。”

“你是不是动我的病历记录和笔记本了?”

“哎呀……我不是在怪你!”

“你就说是不是你就对了。”

“是?!”

“好的好的!”

“太棒了!”

“我告诉你,你的诊断完全正确!”

“好好好!”

“不错,做得好!”

“以后我办公室的东西,你随便翻看,嗯,我的笔记?笔记可以看,甚至可以改,你只要是觉得看的不对,或者有其他意见,我让你改!”

“实验室,你有足够的自主权,你完全可以使用的我印章进行签字,这个事情,我直接可以授权给你!”

“对了,小陈,我告诉你一件事儿。”

“你最近做一做到临床的准备,我觉得,你的培养不能只在校园里面,你需要参与到临床中去!”

“而且,眼下还有一个解剖知识和技能竞赛,正好你这段时间在外科,多转转,然后去参加这个竞赛!”

……

秦学海挂了电话之后,心血翻涌,内心久久无法平静。

面带笑容的看着曾辉:

“呵呵呵!”

“你都听见了吧?”

“小陈,是小陈这小子做的!”

“我昨天去了一趟实验室,原本准备考虑这个赵巧仙的情况,结果被杨院长叫去聊天了。”

“小陈这家伙,昨晚去实验室,然后顺手给我写了出来。”

“呵呵呵……这小子,真的是让我越来越看不透了!”

“他不属于学校。”

“特殊人才需要有特殊的培养方法。”

“拥有绝对体感的人,更是不能浪费自己的天赋。”

“我现在觉得,说不定他真的可以参加这个解剖知识技能竞赛,而且拿个奖!”

“绝对体感啊,这可是绝对体感!”

“啧啧……”

秦学海越想越兴奋,越想也越开心。

而曾辉站在那里,同样是震撼无比。

陈恭!

他真的没有想到,陈恭能给出赵巧仙的精准诊断来。

要知道……

陈恭接触的只是病历而已。

单纯依靠病历,竟然能想到骶骼筋膜脂肪疝?

这简直是惊为天人,闻所未闻的事情啊!

太厉害了……

简直太牛了!

曾辉苦笑一声:“我……我还不如小陈啊!”

“真的是……”

“哎!”

曾辉忍不住摇了摇头,内心多了几分惭愧。

秦学海闻声,白了一眼曾辉:“你和绝对体感比什么?”

“这东西,讲究的是天赋!”

“良医没看过吗?”

“我觉得,这小子,比起陈恭,还差了一点。”

曾辉皱眉:“差在哪儿?”

秦学海眯眼一笑:“陈恭比他还要不正常!”

……

……

而此时!

山河医科大学校。

基础医学院的楼外面,挂着好几道的横幅。

“热烈欢迎课题评审专家到我校莅临指导。”

“热烈欢迎徐通教授到我校学术交流。”

“热烈欢迎……”

红色的横幅在空中摇曳,似乎今天是一个喜庆的日子。

而生化教研室的工作人员,几乎全部投入到了这一次的工作中去。

学生会的学生们充当着礼仪和导游的角色。

热闹非凡!

而相比外面的热闹和喜庆。

而此时的大会议室内,却鸦雀无声。

杨广业站在前面,身后的大屏幕上,播放着《通过三羧基循环原理对动脉粥样硬化生化指标的探究》。

教室中间,第一排是徐通为首的省内专家评审组。

第二排,是学校和学院的一些领导。

毕竟,杨广业拿到这个课题,自然而然的成了学校的明星人物。

校领导对于这一次的课题,也十分重视!

而后面,则是本次课题的组成人员,以及学校、附属医院一些专家教授。

大家都来旁听这一次的会议。

很快!

杨广业笑着对着众人微微点头鞠躬:

“各位专家,各位教授,我的汇报到此结束。”

“欢迎各位进行点评。”

话音刚落,台下掌声一片,但是很快安静了下来,大家都知道,今天的主角是徐通。

虽然只是客套性的走一遍最后的流程。

但是……

却不能省去。

而此时,徐通看了一眼身边的刘蓉,笑着说道:“刘教授,你先来吧?”

刘蓉点了点头,他是山河省生化研究所的副所长,也是附属医院的检验科主任。

同时还是附属医院检验学总教教研室的主任。

承担着医院生化检验,内科诊断的重要角色。

刘蓉在省内的地位,都很高。

这一次,自然也是受邀参加了课题最后的评审工作。

刘蓉点了点头,拿起自己准备的草稿,认真说道:

“我这里,有一个简单的问题。”

“那就是课题的创新性。”

“在我看来,这个课题存在套皮的嫌疑,因为你们实验依然存在脂类代谢对动脉粥样硬化的研究。”

“脂类代谢,低密度脂蛋白,这些对于动脉粥样硬化有关联,但是不够!”

“我想请杨教授回答一下,你们的深化研究是什么?”

“单纯脂类代谢,不能算作是三羧基循环吧?”

“如果这样的话,会多少让人感觉失望。”

果不其然,刘蓉的问题,直接让现场气氛飙升了起来。

杨广业点了点头:“刘教授的意思我很清楚。”

“我们显然不是单纯进行脂类代谢分析,除此之外,还有更深层次的研究,其中包括了三羧基循环中的一些其他产物。”

“基础资料里面有一些相关的信息,可以回答这个……”

……

刘蓉的这个问题,不难不易,很合适。

让会议的进度,推进了不少。

接下来的其他评审专家,或多或少提了一些问题之后,纷纷点头,向杨广业表示祝贺和称赞。

不得不说,这个课题的确是一个优秀的课题。

杨广业也很开心!

眼看着,就要到了最后的核心人物,徐通教授了。

杨广业没有在意,毕竟,徐通是课题的参与者,所以,他应该不会提出太过于刁难的问题,或者让课题卡壳。

就在这个时候,徐通清了清嗓子说道:

“我这里,恰巧有一个问题!”

“那就是基础知识以及佐证材料,有所欠缺!”

“我想问一下,你们进行中,发现泡沫细胞的形成、脂质沉积和炎症反应等机制,可以作为新的检测指标评估as的危险程度。”

“但是,我却没有发现,泡沫细胞在三羧基循环中存在的价值在哪儿?”

“而泡沫细胞的形成,是这个课题的关键点。”

“你们如何佐证,是否有论文支持,泡沫细胞和三羧基循环有关系呢?”

“以及,泡沫细胞形成的关键点在哪儿?”

“如何发生机制。”

“这是你的指标,我觉得证明程度不够。”

“谁来补充一下这个说法。”

“所以,我对这个课题,还是存在一些担心的。”

“我本人也是课题的参与者,但是,我无法说服自己,的确,脱离了泡沫细胞,也能成立,但是不够完美。”

“所以,在这个论点没有出现之前,我觉得,大家还需要坐下来讨论一下的。”

“杨教授,这个问题,还麻烦你解释一下。”

此话一出,顿时现场安静了下来。

而同样!

杨广业也是面色凝重了起来。

他真的没有想到,这个节骨眼上,竟然徐通问了这样的问题!

这是怎么回事?

徐通继续说道:“当然了,这个问题,是我临时发现的。”

“但是,我觉得,需要解决。”

“所以我提出来了。”

“如果这个问题得不到圆满解决,我觉得这个课题的评级,会进行重新评估。”

此话一出,顿时现场安静了下来。

大家都知道重新评估的意思,会降低评级,会降低经费……

徐通继续说道:“其实,我这个问题,不需要杨教授一个人回答。”

“课题组每一个人,我都想听听你们的答案。”

“现在可以开始了吗?”

……

ps:感谢盟主“王镱涵”大佬的豪气10000打赏,谢谢。

感谢“军刃”老哥的5000打赏。

谢谢大家。

这几天得忙着陪床,每天回来都很晚,哎……我也很累。

不过好消息是丈母娘这边来了,我能休息一下了,这几天感觉心脏都有些不舒服。

拜托大家见谅。

我真的想多更新,毕竟新书期间是上升期,哎……无奈!(ps后面不计费)

(本章完)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