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八十六章 家底怕是要被欧阳伦败光!(求订阅!!)(2 / 2)

山东、陕西、湖广、山西四省的布政使一同来到户部。

“真是巧了啊!你们也来了!”

“还好来了,要不然被你们捷足先登,那我得气死!”

“论穷,除了四川行省外,就属我山西行省了,各位哥哥能否让一让?”

“让?开玩笑,事关各省未来五年乃是十年发展大计,我要是让了,回去不得被百姓骂死?”

“就是!你们山西这些年沾了不少北直隶的光,发展得早就比我们好了,我们山西才是最惨的。”

“诸位,这户部也没说就只能有四川一个行省领钱,咱们没必要在这里内斗,还不如一起去找欧阳驸马,让他给我们每个行省都批钱,不就行了么?”

“好主意!”

“既然王严那个老家伙都能够要到,咱们几个凭什么不能?”

四名布政使很快达成一致。

布政使一职始于明太祖朱元璋时期,朱元璋参照元朝的行中书省左右平章政事之职在各省设立了左右布政使,由左右布政使共同管理一省政务。用朱元璋最初对布政使的定义就是代替皇帝管理地方,承宣皇帝的政策,是皇帝在地方各省的代理人。

布政使就是各省藩镇一把手的意思,明朝在各省设三司衙门,即承宣布政使司衙门、按察使司衙门、都指挥使司衙门,由布政使主管钱粮和民政,由按察使主管司法和交通,由都指挥使主管一省军务,也就是三司衙门各司其职,分管政务、司法、军事,这是明朝想分化地方权力的办法,不让政务、司法、军事三大权集于一人身上。

虽然明朝时期是各省三司分立,但是明朝有规定,各省地方官上奏折时要以布政使为首,也就是说明了布政使实际上是各省第一把手,有古代藩镇的意思,因此布政使又被人尊称为藩台,而古代的“臬”字有法律、法度的意思,所以按察使则被人尊称为臬台。

布政使主要职责为:一省之行政,总司全省之钱谷出纳,并承宣政令,考核所属州、县。

这个意思就是说明布政使主要负责全省的行政事务,总管全省的钱粮出纳,还要负责向下传递朝廷的政令,以及考核省内官员。

具体来说明朝布政使主要负责四大方面,分别是承宣政令、考核管理属官、管理全省财税、参议全省重大事务。

承宣政令比较好理解,那就是把朝廷制定的政策,准确无误的落实到各地府县落实执行,就这一点来看,布政使就已经和现代高官差不多了。

管理全省财税是指清朝每个省的收入和支出都是有定额的,一省的财税全都要上交到布政使的藩库里,由布政使统一规划,最后上报户部。

参议全省重大事务就是指布政使可以就全省重大事务有权向皇帝密折专奏。

所以明朝的布政使大致相当于现代的高官,按察使大致相当于现代主管司法的高官兼省司法系统和纪委、监委一把手,至于都指挥使,那就是军区首长了。

这也是为何发展行省经济的重任会落在布政使身上,这可是他们升迁的重要考核,而欧阳伦之所以能从北直隶布政使升任宗人府宗人令,其中北直隶的治理政绩占比极大,打退北元三十万大军这只是额外加分项,这也是朱元璋升欧阳伦的时候,无人反对的原因,就连淮西党众人想的都不是怀疑,而是思考在欧阳伦进入京城后如何应对。

四名布政使达成一致,迈着整齐步伐走进户部

与此同时。

这些消息也是被锦衣卫整理成消息册子禀报给了朱元璋。

朱元璋看完消息册子,神色深沉,“欧阳伦这家伙真的批给了四川行省三百万两!!”

“是!”

纪纲站在龙案前面,继续道:“四川行省布政使王严从户部领走三百万两银子一事已经在京城各处传开,刚刚得到消息,山东、陕西、湖广、山西四省的布政使在抵达京城后更是直奔户部,似乎也想要从户部拿钱!”

“山东、陕西、湖广、山西四省的布政使也来了?”

朱元璋楞了一下。

这些个布政使来到京城是为了述职,正常来说抵达京城后应该先来拜见他这个皇帝,等述职完毕再去各部门,结果这四个再加上王严,哪就是五个!

占了大明布政使一半了。

都不来先拜见他这个皇帝,反而是去户部找欧阳伦。

咋滴?

有奶便是娘?

朱元璋心里很是不爽,除此之外,朱元璋又想到欧阳伦在拿自己国库的钱到处撒,这才多久?

半个月不到吧。

国库已经空了一半了。

再让欧阳伦这样下去,他好不容易攒下的家底,怕是要被欧阳伦败光!

朱元璋心里着急,更是心疼。

“不行,不能再这样让欧阳伦乱搞下去,不然到时候连后悔的机会都没有了!”

“纪纲!”

“末将在。”

“你先给朕盯死那四个布政使,朕要知道他们和欧阳伦都说了什么!”

“是!”

“王忠。”

“臣在。”

“你晚些时候去一趟宗人府,告诉欧阳伦,明天早朝他务必要来,朕有重要是事情询问。”

“是!”

(本章完)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